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环保民间组织如何与媒体开展合作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博客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19 1:25:18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周孝正:NGO就是构建中国的自尊自信

  周孝正:我非常高兴在可持续发展年会上发表一下点评,谈不上点评就是个人意见,刚才三位发言充满激情,当然我认为还是苏京平最优秀。所以我肯定选你!为什么呢?因为三位有两位是媒体,大家知道可持续发展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因为我们国家根据最近的环保总局95年到05年的环境来说,这几年经济增长每年大约9%,由于环境破坏,生态破坏所造成的损失大约占每年GDP的10%,世界银行说13%,还有一个报告说17%,我们不提13、17,咱们就提环保总局的局长讲的,这10年,95年到05年我们国家实际上是负增长,所以谈不上什么发展,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环境恶化势头还没有得到遏止,我们国家计划是到2010年制止环境不断恶化势头,环境肯定恶化,只是不要恶化的越来越快,严格来说不是制止他的匀加速,而是要制止它的变加速,你注意势头这个词是特别有特点的。所以今天传媒的任务,其实按照六中全会的讲法就是宣传党的主张,党的主张就是构建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大自然没有情感,报复基本上是人类的阴暗心理,胜败也是人类之间的事,当然动物间也有,人跟大自然根本没有,和谐社会第六个要素地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个我觉得就是一个精髓,党的主张就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最关键三个要素,全面,所谓全面就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现在我们的贫富差别越来越大,发展的成果毫无疑问没有达到共享,比如今天新闻报道上海的奢侈品消费剧增,但是慈善少得可怜,这没有使得人民共享。

  周孝正:第二个要素弘扬社会的正气,现在年轻人当中有一种阴暗心理,叫做我是流氓我怕谁,应该改成我是流氓谁怕你,传媒应该搞好舆论的监督,疏导公众的情绪,我觉得几位领导都按照这个精神来做的,中国需要有一个什么好的心态呢?NGO就是构建中国的自尊自信,国家是我们的,我们是人民共和国,我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所以自尊自信,理性平和,我们的NGO就是理性平和。你象苏京平做节目的时候,既有理性又有平和,还有一个就是积极向上,最后三句话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这样一个社会心态,所以我觉得三位讲的非常好,苏京平比他们还好一点。

  主持人(女):谢谢周老师,如果把所有时间交给他,也不够他讲,以后还是苏老师您把他请到节目当中讲给他听。

  孟波:我给最佳发言嘉宾发一个小奖,就是搜狐的LOGO。

刘海英:NGO与传媒关系调查

  主持人(女):小狐狸是代表聪明智慧,苏老师拿着小狐狸对下面的发言嘉宾有了鼓励。接下来我们请绿家园的刘海英老师,他是负责英国皇家调查的一个项目,是NGO和传媒关系的一个调查,请刘老师带给我们到底调查到了什么,说给大家听听和大家一起分享。

  刘海英:大家好!因为我们绿家园从4月份承接了一个由英国环境部资助的项目,绿家园承接其中一个子项目,加强环境NGO和媒体合作的项目。现在调研基础上,讨论稿已经出来了,大概大家都想到一起了,如何加强媒体和NGO的合作。我想借这个机会算我调研的延续,把报告情况简单和大家说一下,希望得到大家的反馈。

  刘海英:因为这个项目最关注的就是它的后续行动,我们前面所有的调研就是在了解中国环境NGO和媒体有哪些成果和经验,存在哪些问题,最主要需要知道某个需求内哪些环境NGO有切实需求,我们采取什么样的后续行动帮助这个努力的提升。所以在谈它的重要性的问题,媒体对于环境NGO的重要性这个不用说了。

  刘海英:因为重要性在中国尤其特殊,所以在合作过程当中,我们也通过调研知道它的方式有很多的不同。其中最最明显的一个其实有的学者说,他是中国媒体环境NGO化,其实我觉得更确切的应该是说媒体从业人员的NGO化。这里面大家看到很多事例,比如张可佳这样的记者,还有很多媒体的多栖身份,我们已有的经验很多了,哪些经验对于正在成长中的NGO可以适用,可以复制呢?坐在前面的是原来我的同事王晓军。绿色和平是不是可以拿过来给我们更多的民间草根更多的经验可用呢?王勇勤被很多人称为中国的环保超女,游走在NGO和媒体之间,那么富有成效和煽动性的工作,是不是被很多的更小的NGO复制过来呢?比如社区项目、草原项目、沙漠项目,有太多的NGO在做这个活动了,大家知道阿拉撒生态协会,它媒体合作当中可能一开始选择就是高端的,对于很多松散的NGO,做这种和媒体的工作,这种适合不适合它的?这些在报告当中都会有探讨,也总结了一些现在跟NGO合作的问题。因为时间不多了,我们希望后来的一些后续行动,这些行动我们根据调研的结果,我们初步有几个建议,一个是针对一些有需求的环境NGO做一些中短期结合的培训,这种培训包括几个方面:一个是为环境NGO它对于整个国家宏观的背景和热点,因为让你知道NGO所做的事情跟社会热点如何对接。还有一些关于行业,比如新闻相关报道方面,以及对环境,对媒体操作方法的熟悉。我们最主要的一个切实觉得可能的帮助,就是建议能够成立一个类似的顾问咨询小组,就是请一些资深的NGO或者一些媒体人士能够有这样一个像顾问委员会这样的东西,能够对有需求的NGO帮助他们操作一两次,这样帮助他们把人脉操作方法带进来,这样培养NGO的合作意识,也带起了一个队伍。我们现在仅仅是初步的一种趋向性的考虑。所以还很想听听诸位的意见,如果大家有什么建议,可以下来和我们联系,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