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市地处南水北调中线调水的丹江水库紧临汉水(汉江)中游地区。汉江是长江的最大支流,流经襄樊市195公里,两岸现有堤防长度221公里;境内流域面积17270.62平方公里,占襄樊市国土总面积的87.1%,占汉江流域面积的10.86%,全市580万人口的90%以上居住在域内。从襄樊市水资源的主要特点看,襄樊市的水资源条件优劣对汉江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一是全市降水径流少,分布不均。襄樊市多年平均降水913毫米,在中南地区处于低谷水平,多年平均径流量85.42亿立方米,仅相当全省平均水平的57%左右;二是大部分地区的蒸发量大于降水量,襄樊市在湖北省属地表蒸发较高的地区,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310——1500毫米,大大高于全省同期300——850毫米的上限,如鄂北岗地就是湖北省闻名的“旱包子”;三是汉江沿岸是襄樊市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也是该市的主要种植业产区,粮食产量占全市的65.6%,棉花产量占全市的62.8%,油料产量占全市的71.8%;四是汉江沿岸是襄樊地下水资源的中心地区。如果全市地下水资源分四类,一、二类区即是汉江沿岸地区,其它为三、四类区。近年,汉江襄樊段五条支流水质污染较严重,因此,汉江流量的增减和水质的好坏,对我市工农业生产的布局、防洪、抗旱尤其是生态环境等都会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汉江是我市人民的母亲河。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后,汉江下泄的水量将减少1/3左右,汉江水质形势会更加严峻。 我会是在保护母亲河的活动中诞生的,工作重点也是保护母亲河。自2002年10月成立以来,我们按照章程规定,遵循协会宗旨,定准位子(公益性,群众性的非政府组织,是联系政府和广大民众的桥梁与纽带);找出路子(走大力开展环境教育、发动公众参与之路),想出点子(虚心向环保先行者学习,结合本地实际把切入点放在保护水资源上,在探索中前进),迈出步子(在前进中不断提高),为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汉江母亲河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把积极开展环境宣传教育作为协会的主要工作 环境保护最大的问题在我们心中,只有筑起心中的拦污坝,才能挡住污染,才能净化环境,只有在人们心中牢固树立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生态环境保护才有希望。所以我会成立之初,就明确提出把环境教育宣传放在工作首位。在市教育局和市环保局大力支持下,环境教育宣传扎扎实实,在全市环境意识传播中取得了实效,为唤醒民众的环保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举办各种类型的环境教育培训班 先后免费举办了13期环境教育培训班,计有520个学校、单位的962位教师及各条战线的环保志愿者参加了学习。培训班的老师来自日本、德国、北京、武汉、重庆、成都,他们使用了国外先进的参与式、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法,不仅培养了环境教育种子教师,而且许多学员返校后还改进了教学方法,从本校抓起,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环保活动。 (二)环境教育进校园、下农村、到社区225场次,近11万多人面对面进行了环境讲座和图片展出,近期有许多学校主动邀请我们去宣讲。 (三)配合市妇联“美德在农家”活动,我们于2003年7月2日至3日先后到南漳便河村、宜城魏岗村向300多位农民进行了环保宣传,反响很好。 (四)经过努力,北京地球纵观教育研究中心将湖北分中心设在我会,先后寄来126盘环保VCD光盘和25盒环保录像带,至今已有155个单位、学校及个人无偿借阅,计6万多人次观看。 (五)2003年5月,我会与市教育局、环保局联合评选出市区环境教育优秀教案、论文,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颁发了一等奖,二等奖各6个,优秀奖18个,其中筛选出7篇一等奖作品寄往北京,有2篇文章被选入中日韩环境教育活动案例集。这一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教师开展环境教育的积极性。 (六)2003年5月22日,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日,我会参加了由北京自然之友发起向政府和全社会发出的“抗击‘非典’,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倡议。6月22日,我会与市林业局联合举办了保护野生动物图片展及《保护生物多样性,拒食野生动物》的万人签名活动,社会各阶层踊跃签名。 (七)2003年底,组织市区部分学校参加2003年“大手拉小手”青少年科学传播行动——全国青少年优秀环保论文和环境警示摄影作品赛,2004年6月评选揭晓,襄樊市获得一等奖6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6个,我会和市环境科学学会获得“优秀组织奖”。 (八)利用各种时机,在不同场合向社会各界人士和中小学生散发各种环保资料、小图片、书籍1万多份,赠发环保VCD光盘100多盘。 (九)2004年,我会响应北京地球村、香港地球之友、自然之友等环保组织的倡议,除6次派志愿者进市场调查月饼包装外,还责成会员陈霜在晚报登载“空调温度设定别低于26℃”;“呼唤月饼简单包装,过一个绿色中秋”;“带一支牙刷去旅行”等文章,向广大市民宣传绿色生活、倡导绿色消费。 2005年7月,我们又在宣传倡导“空调温度设定别低于26℃”活动中,发动各机关和市民填写承诺卡150多份,事后还进行了跟踪调查。 (十)会员中的新闻记者,多次写出环保文章,向社会宣传,如日报记者陈春林,2004年4月底在长江日报上报导的“11岁湖北学生上书河南省委书记‘我想和唐白河的鱼儿一起畅游’”;电视台记者赵永勤、彭鹏在徒步唐白河活动中拍摄制作的专题片在电视台反复播放;襄樊晚报记者王虎和襄樊电台的蔡彦燕多次报导我市污染源及治污情况,都在社会引起反响。 (十一)2004年4月下旬,我会考察唐白河的全体志愿者20多人参加了市政协2004年第6期《政协论坛》“徒步唐白河”的拍摄。该论坛每次25分钟,制作完成后,在市电视台先后播放8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十二)2002-2003年,我会编印了3期《环保简讯》,共计300份。 (十三)2004年以来,在GGF资助下,先后编印了4期《绿色汉江》通讯3000多册,分别(免费)赠送往北京及省内外50多个单位和环保组织,并在本市也广为发送。 为了更好地进行环境教育,增强宣传效果,在加拿大社会公民项目和GGF资助下,我会编印了4000本地方环境教育宣传手册——“我们呼唤心灵环保”和4000份“人人做环保,世界更美好”图片,于5月上旬开始向社会各界发送,受到好评。 (十四)2004年2月,我们配合“自然之友”免费举办了《中国乡村教师环境教育技能培训(襄樊)班》后,在44所乡村中小学参培学员写出的项目中选了五个优秀项目,自然之友支援了1万元人民币作为配套资金,支持5所学校进行生态园建设。 (十五)2004年6月12-13日,全国教学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幼儿可持续发展教育及其师资建设”分课题专题培训研讨会在河南省南阳市召开,“自然之友”应邀参加授课,我会运建立应邀在会上作了“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的讲座,200多名幼儿教师参加听课,反响极好。 (十六)2004年6月27日,武汉理工大学环境科学工程系夏世斌老师率两个班师生来樊调研,特邀我会运建立、李治和两位老师在建昌厂招待所餐厅向该系师生及污水净化站工作人员计80多人作了环保讲座。 (十七)2004年9月4日晚,我会李秀桦负责在“快乐风俱乐部”组织观看了纪录片《迁徙的鸟》观影活动。武汉市来襄樊的三位环境教育老师徐大鹏、轩荣萍、宗鸿、我会李治和老师也和志愿者一起观看了这部纪录片。观影结束后,在快乐风社区“人与自然”版面上开展了关于纪录片的讨论。 (十八)应市精神文明办之邀,我会在市区配合“建设美好家园,我们做什么”开展环境教育进城市社区活动。4月11日,我会环境教育讲师团到襄城区檀溪村向200多村民作环保讲座后,该村姜国政副书记说:“这是多年来我村开会,上课纪律最好的一次,也是效果最好的一次。”近期又有10多个社区竞相邀请我会去讲课,我们在宣讲保护水资源的同时,结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动大家倡导绿色消费,崇尚绿色生活。 (十九)2005年5月31日,在我会的组织安排下,市商业二幼(协会团体会员)30多名师生驱车前往朱坡李家湾小学,与该校200多名小朋友一道学唱环保歌,做环保游戏,在汉江边稻田旁听绿色汉江副会长李治和爷爷讲保护青蛙的道理。商业二幼还向该校捐赠了70套衣服、70多套书籍和2000元现金,襄樊晚报以“城乡小朋友手拉手,保护母亲河向前走”报导了该次活动。 (二十)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为了减少白色污染,我会向全市民众发出倡议:“关爱水资源,保护母亲河”、“为了子孙下一代,重新提篮去买菜”。在小白象公司(协会团体会员)的资助下,我会安排志愿者在太平镇几个村收购了200个竹篮于6月5日上午在市人民广场现场发送,广大市民踊跃领取,近期市区已可见到有市民在提篮买菜了。 (二十一)2004年9月,经努力,《绿色汉江》网站正式建成,加大了宣传力度。 (二十二)运建立、李治和几次应邀在襄樊广播电台作环保专题节目。 以上几项均对宣传襄樊、宣传协会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