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绿韵博客  环境生态论坛  留言 今天是:
网站首页资讯文章供求生活NGO考试旅游下载图库
载入中…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最新热门
专题栏目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NGO >> NGO交流 >> NGO人物 >> 正文
高级搜索
安猪:多背一公斤的网络公益探索
作者:张帆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8-30 21:01:14 | 【字体:

 

  安猪现在常挂在嘴边的,是“做好事也要精益求精”,而他所注重的就是“多背一公斤”模式的设计。

  “多背一公斤”的基本模式,安猪总结为“传递-交流-分享”这样三个简单的步骤。

  传递--出行时多背一公斤,把文具或书籍等带给沿途贫困落后地区的学校或孩子;

  交流--旅途中与孩子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开阔彼此的视野,激发信心和想象力;

  分享--归来后通过www.1kg.org网站分享学校信息和活动经验,鼓励更多朋友参与。

  “取消权威”是安猪在“多背一公斤”最推崇的哲学。他说,现在的民间组织是专家的世界。也就是一部分人比其他人享有更多知识、判断、参与方面的特权。比如助学网站,监察员往往被默认更有判断的特权,资格审核的权力。但我更欣赏网上维基百科辞典的模式。就是每一个人都有权修改上一个人写的条目,但同时保留纪录,最后看到的是集体的没有权威的共同结果。在这种模式中,有一个前提是相信大多数行动是善意的,大多数人的判断是准确的。这是一个平民世界观。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自由参与,知识公开流动,彼此信任,判决由大多数人的意志决定。“多背一公斤”倡导的就是一种简单易行、人人皆可参与的公益行为。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自己去发现这个学校,自己去捐助,自己去组织活动,甚至可以建设一个新项目,这是一个自助的组织。

  同时,一般的公益活动都通过公益组织去组织活动,参与者只能在“别人”的“管理”下进行活动,甚至只能参加活动的一部分(例如捐款),而在“多背一公斤”,每个人都自我管理,并且全程参与活动,每个人都可以发起和组织活动,每个人都可以直接面对他的活动对象(乡村儿童),每个人都能够自由地发挥他的能力和智慧,甚至能为活动带来重大的改变。

  安猪说,“多背一公斤”的组织理念是基于信任和分享,而非控制。

  至于“多背一公斤”的网络生存状态,安猪表示,“像我们这种民间组织,如果不靠网络来推广,在现实中根本就没有合法的身份。”他曾在2004年6月1日的博客上写过,他不是一个Blogger,Blog对他来说只是一个工具。那时,他把“多背一公斤”志愿项目搬上Blog来讨论,是希望能够提高讨论的质量、扩大项目的影响、获得必需的资源。现在看来,这几个目的通过网络都实现了,而他们的理念和网络平台,也随着讨论、开发的深入,而日渐丰满。

  目前“多背一公斤”的参与主体主要是有爱心、愿行动、爱旅行,或者有机会出游的人士。但这也给“多背一公斤”带来了一些问题,那就是组织有些松散,有时候执行力不够。安猪说,对于我们远大的理想,我们还缺乏足够的有理想的实干家。我们可以参考的经验很少,这需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同时又要足够谨慎。品牌团队、执行团队的加强建设是我们主要的工作。

  “多背一公斤”的组织结构非常松散,最初只是在策划活动时碰一碰。去年8月开始在广州和上海建立当地的1kg团队,主要由当地负责人进行活动的开展。今年初开始建立各个工作团队,包括知识管理、平台建设、地方工作、活动管理、组织合作、能力建设、品牌管理等。建立各工作团队的背景是“多背一公斤”的理念和模式基本成熟,愿景、使命和价值观基本确定,为了实现更大的目标,根据各项工作目标设置了团队。

  安猪说,国内民间组织大部分没有走出手工作坊的模式,大多是几个有共同理念的朋友凑在一起,但这样向外扩展很难。

  “多背一公斤”则完全不同。它的核心人员都是网上公开招募的,在之前彼此不认识。项目在网上发出来,有兴趣就可以加入,这样一开始比较困难会有磨合期,但最大的好处是保证核心的多样性,保证不是一个模子出来的人在一起。相同背景的人在一起是很危险的。一群“同志”最容易在短期内做出成绩,但是很难做大。

  安猪这样描述“多背一公斤”的管理团队,团队分三个层次:

  第一梯队,他们是许多公司的中高层管理层,很忙,只能做顾问,但能提供资源,“多背一公斤”有了借来的会议室,有了专业网站的支持,这些是他们提供的。

  第二梯队,25岁到30岁的中坚力量,专业人士,本身有特长,他们是项目建设主要力量。

  第三梯队:未来之星,在校大学生,特点是有热情,时间比较充裕,但需要培训。

  这样的团队组成保证了足够的异质化、多样化,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得到不同的成长机会。

  对于“多背一公斤”的未来,安猪希望它能成长为国内乃至世界一流的公益活动,1kg.org成为国内领先的公益平台。安猪说,对于“多背一公斤”这个“组织”,我们希望把它发展成一个社会企业,用正当的商业盈利来促进公益事业的开展,保证组织的健康发展。这个可能比较难,但我们愿意做这样的尝试。

上一页  [1] [2]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