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绿韵博客  环境生态论坛  留言 今天是:
网站首页资讯文章供求生活NGO考试旅游下载图库
载入中…
相关文章
民间环保组织是环境保护…
最新推荐最新热门
专题栏目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NGO >> NGO交流 >> NGO人物 >> 正文
高级搜索
“环保斗士”马军的绿色梦想:撬开环境保护的硬壳
作者:孙伟丽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3-21 10:20:25 | 【字体:

 
和公众一道撬开环境保护的硬壳--中国“环保斗士”马军和他的绿色梦想

    新华网北京3月18日电(记者 孙伟丽) 很多人称马军是“环保斗士”,因为他在过去5年里描绘出中国水污染地图、空气污染地图和固体废物污染地图,今年还将苹果等29家知名IT企业的名字和重金属污染联系在一起。

    然而,这位面孔儒雅、目光清澈、语气温和的中年人表示,他并不强调对抗。

    “如果把马军和篮球明星姚明以及银幕美人章子怡的头像一起放在北京街头的广告牌上,大多数路人肯定都不知道他是谁。但那些知道的人会说,中国需要像马军这样的人,而且对这一类人的急切需求要远远超过一名体育巨星或电影明星。”

    上面这段话是美国《时代》周刊对马军的评价。2006年,马军入选这本杂志评选的年度“100位影响世界的人物”。

    马军现在是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的主任,办公地点在北京广渠门一个商住两用居民楼的6层,三室一厅并不很宽敞。

    “中心的名字听上去像个事业单位,但其实我们是民间组织。”马军笑着说,“我们只有10个工作人员,其中有4名外国人,帮助把中文翻译成英文,让外国企业和消费者也能了解环境报告。”

    在媒体的第一份工作让马军有机会接触到中国的大江大河。1994至1995年,马军看到整个华北大地到处都是宽阔的干河床,他的眉头开始皱了起来。

    2004年,马军在美国耶鲁大学做访问学者时发现,西方国家一些曾经很严重的环境问题最终能得到控制并被解决,根本突破口在于公众广泛参与,这对中国来说也许是一条可行之路。

    回国后,马军2006年在北京创立了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并迅速推出中国首个水污染公益数据库──中国水污染地图。从2010年4月开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和其他34家中国民间环保组织开始陆续发布《IT品牌供应链重金属污染调研报告》,涉及的调研对象是29家国内外知名IT品牌,其中就包括苹果公司。

    “这些国际品牌骄人的销售业绩背后,是沿着其供应链蔓延的污染和毒害。这是我们为什么盯住苹果和其他IT企业的重要原因,”马军坦言,和这些大公司的对话过程充满曲折,环保组织常感势单力薄。

    马军领导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搜集大量官方数据,先后绘制出中国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地图,并把它们形象地展示给公众。“但我们发现,这些枯燥的数字并不能使天空更蓝,不能让河流更清澈,”马军说。在他看来,公众的参与才是清除污染的终极动力。

    2007年,马军和多家环保组织发起“绿色选择”倡议,让消费者对污染企业说“不”,同时呼吁大型零售商和大型企业加强供应链的环境管理,对照环境不达标企业名单,对供货商进行筛选,让公众用自己的购买权促使企业主动改进其环境行为。

    事实证明,公众关注和消费选票极大地震动了被“记录在案”的污染企业。截至2011年2月,已有超过350家违反环境法规的企业主动找到环保组织,提出整改措施,并主动向公众披露其环境表现记录。其中,有60家企业已通过第三方审核,从“黑名单”中彻底消失,重新成为绿色供应链的一环。

    对于未来五年,马军心中充满期待。他表示,会继续向公众公开企业的环境表现,不仅仅是IT企业,还有快速消费品、上市公司等。

    “大自然给我们的资源,我们现在保住了,可能就永远地保住了。如果我们现在破坏了,那它们可能就永远不存在了,”马军激动地说,“我们要和公众一道,去撬开环境保护的硬壳。”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