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绿韵博客  环境生态论坛  留言 今天是:
网站首页资讯文章供求生活NGO考试旅游下载图库
载入中…
相关文章
壹基金年会讨公益热点 壹…
公益2.0来了 全民公益时…
中国公益组织NPI负责人吕…
王振耀:中国慈善迈入公益…
用生命影响生命:NGO正在…
善举的借力之道
王石:做公益和搞企业不…
小丁 热心公益的“80后…
双重审批制度致国内草根…
公益营销 擦亮品牌
最新推荐最新热门
专题栏目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NGO >> NGO研究 >> 能力建设 >> 正文
高级搜索
草根要成长公益需经营
作者:张俊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1-8 10:48:07 | 【字体:

——民间环保组织热议发展机遇与挑战

  ◆本报记者 张俊
  身为草根的环保民间组织面临怎样的发展机遇和自身建设难题?为什么有的组织愁于有项目没钱,又有人高喊着有钱没处花?民间组织的生力军在哪里?近日在北京召开的2007中华民间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会上,近500名来自政府部门的官员、数百家环保组织的代表,对此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环保民间组织发展中的“痛”与“快”在此表露无遗。
  十七大成热门词汇
  \"你得关注十七大都说了什么,生态文明是什么内涵。只有把自己做的事情跟身边人说清了,让妈妈都听懂了,才算好\"
  在这次民间组织的大聚会上,十七大成了人们说到最多的热门词汇。说到十七大的,不仅有政府官员、协会成员,也有民间组织负责人及代表。大家对十七大的关注点不同,解读方式也不一样,但所感到的欢欣、受到的鼓舞却同样热烈。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秘书长杨鹏的发言颇有代表性,他说,从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生态文明,从大会得到全国人大、民政部、国家环保总局等单位的支持,我们可以看出党和政府对民间环保组织建设的肯定,这对我们是很大的肯定。我们从中看到民间环保组织有序和谐发展的空间。
  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秘书长崔建军从中读到的,是关于加强民间组织建设的信息。他说,十七大要求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民间组织建设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促进民间组织发展,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周建说,十七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进入了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主干线、主战场、大舞台,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这令我们每一个环保工作者和所有关心、爱护、支持环境保护事业的人深感欣慰、备加珍惜。
  十七大报告中出现的“生态文明”是民间环保组织最关注的内容。清水同盟主席高中报告的题目就叫《民间组织与生态文明》,他甚至从生态文明延伸出关注水环境的“清水文明”。他幽默地说:“我们要领导人脑子进水,要把领导人拖下水,要企业家把钱扔到水里面。”他的一席话赢得满堂的掌声与笑声。
  保护国际项目主管孙珊在谈到对学生组织的建议时说,“应该与周边的人及社会建立更广泛的联系,在说自己所做的事情时,应该用主流语言来说。你得关注十七大都说了什么,生态文明是什么内涵。只有把自己做的事情跟身边人说清了,让妈妈都听懂了,才算好”。孙珊话说得简单,但讲出的道理明晰透彻,得到大家的认同。
  是缺钱还是有钱花不出去
  \"如果你还在草创期,没有做出什么事情的话,我没法说服我的理事会来支持你。只有你用你所做过的事情来支持你的人格和组织,理事会才会同意资助\"
  在对中国民间组织所做的调查中,资金问题是困扰大多数民间组织的第一大难题。然而,记者在会上却听到不止一个基金会或大型环保组织的负责人说,我们是有钱找不到项目。个中原由何在,究竟谁是谁非呢?
  在会议交流时,一些组织的负责人说,我怎么才能找到资金支持?我有很好的项目,可是因为没钱启动不起来,继续不下去。某大学生社团的负责人说,学生拉赞助好难,请给我支支招吧。还有很多人在问,民间组织自身是没有造血功能的,又该怎么生存和发展呢?
  倍能培训中心负责人张菊芳否认了民间组织不能造血的说法。她说,按国际社会各民间组织发展而言,各组织的造血功能是越来越强,关键是你拿什么理由和理念去造血?比如很多在中国发展的跨国公司强调其社会责任,很多国内公司也越来越想树立环保形象,他们是愿意帮助民间组织做事的,关键是以什么样的合作方式来进行。
  企业社会责任咨询网合作人贾影也反对“拉赞助”的说法。他说,民间组织与企业应该是平等的关系,我们也有资源,双方建立的应该是伙伴关系。也许谈判有强弱之分,但双方必须有能坐下来谈的支点,而且这种谈判仍然是平等的。如果是拉赞助,一次两次也许可以,但长此以往就无以为继了。
  这边是很多民间组织在喊拿不到钱,但那边南都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徐永光和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秘书长杨鹏却异口同声地感慨,我们是有钱花不出去,找不到合适的项目。
  杨鹏说,我们一直希望通过我们的融资能力,给草根NGO(民间组织)更多财政及其他方面的支持。但如果你还在草创期,没有做出什么事情的话,我没法说服我的理事会来支持你。只有你用你所做过的事情来支持你的人格和组织,理事会才会同意资助。徐永光承认他们在这一点上很像银行,越缺钱越不给你贷款,你越富有却越要把钱塞给你,造成一些想做事的人没有资源。
  双方说的都是实情,但双方不能达成合作的根源,也许还在于NGO需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建设和“经营”水平。
  NGO也要经营和成长
  NGO本是民主化的产物,民主化应该从组织自身做起,从自身的民主化管理做起,应该让专业的团队做专业的事情
  长期关注并支持民间组织发展的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副主任贾峰的一段话颇为精辟:NGO需要经营。有人说你是个非营利性组织应该做贡献,但NGO也需要运营。当然,经营管理并不意味着要变成营利单位,而是要保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他说,如果自己日子都不能维持,你又该如何告诉他人怎么走绿色发展道路呢?
  他对记者介绍说,在英国采访过一家民间的气候组织。这家组织负责人的名片上赫然印着CEO(首席执行官)的头衔,公司还设有COO(首席运营官)等职位,负责项目运营和后勤保障等。这说明成功的非营利机构打破了原局限性,吸取了商业组织管理的成功经验,而这种引入能够提高NGO自身的能力建设。
  NGO的能力建设问题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一位代表颇为尖锐地提出,在很多NGO中都存在这样的现象,组织的创始人多年以后仍是组织的负责人,组织的大小事务和财务均由他一个人说了算。对此,专业培训机构的负责人给出的建议是,NGO本是民主化的产物,民主化应该从组织自身做起,从自身的民主化管理做起,应该让专业的团队做专业的事情。
  由此,与会者还谈到NGO所面临的挑战。贾峰说,对一家NGO来说,想法是金。如果你仅靠一个点就要支持一个组织,随着时间的推移,大众兴奋感的淡化,你在做重复工作,而社会、国家、人民却在进步,这家组织就随时都面临被淘汰的危险。众多NGO代表认为,形成环境智囊团,提高NGO自身能力建设,找准合适的位置,形成多元化并不断更新的格局,是组织发展并不断进步的关键所在。
  中国基层NGO最迫切的培训需求又是什么呢?倍能培训中心负责人张菊芳说,是对机构领导人的培训,因为这直接关系到组织的发展理念、员工使用、内部层级管理等各方面的问题。中国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的范杨说,是项目的财务管理,这将直接影响项目的命运。应该加强财务人员能力培训,将NGO的财务管理能力与审计项目能力大幅度提高。
  缺少主导力量和生力军
  中国NGO缺少主导力量和生力军,缺少年富力强、受过专业训练的人
  在会场,记者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与会代表以青年和老年人居多,缺少青壮年。很多嘉宾也发出同样的感慨:中国NGO缺少主导力量和生力军,缺少年富力强、受过专业训练的人。那些会一两门外语、时间经验都很丰富的人都在什么地方呢?
  南都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徐永光慨叹说:中国公益组织缺少人才。杨鹏也说,这个问题其实也就是前面谈到的钱花不出去的问题。我们愿意多做些事,但特别缺人。没有合适的人和组织文化能让我们把钱花出去,所以花钱真难。我们进行专业化管理,钱要按照一定程序和标准来花,得有恰当的人来花。我们需要更多有能力的专业人才加盟我们,把钱花好。
  针对很多人认为做公益事业仅仅是在靠精神和奉献的问题,杨鹏说,这是一种误区。他说,对公益组织应该从发展的眼光去理解。近几十年来,发达国家社会企业家群体正在兴起,他们运用很多高效率的商业手法,发展速度甚至超过商业企业。因为,它竞争很小,做事的人也少,但需求很大,各种社会资源也相对集中。
  对此,徐永光说,很多大学生都在焦虑发展难、发财难,你们为什么不投身公益事业呢?我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把20个大学毕业生分成两组,一组让他们做商业,一组让他们做公益事业。在商业组中成功的人顶多也就一两个,但投身公益事业的人成功的会是八九个,甚至10个。以我的经验和身边人的例子,同样的能力、热情和投入程度,做公益事业是一定会成功的。
  花絮
  在2007中华民间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会上,发生了一些或有趣、或令人深思的花絮。
  批评与掌声
  在大学生环保社团的健康发展环节,气氛活跃而友善。这时,一位中年人拿起话筒,自我介绍是一名教师,关心环保并曾资助过几千元钱给大学生环保社团,但是,很多大学生和社团让他失望,让他痛心,他要说出提醒的话。
  他严肃地说,一是总体社会责任感不够强,明星作用太大;二是做事民主化不够,决策和讨论不够公开;三是流动性太大,团队建设不好;四是建议大家可以从身边事做起。为什么身边的老师、教授都没找,家乡的事都没做好,就都跑到北京来了呢?
  他的话得到会场最热烈与长久的掌声。会后,很多大学生围在他的身边。他就是郑州第47中学的老师崔晟。
  明星效应
  中华环保联合会常务理事王晓棠宣读“节能减排、人人参与”倡议书时,声情并茂,情真意切。王晓棠虽年届七旬,但风采依然,引得众多代表离席上前拍照,一时主席台边人头涌动。
  记者身边一日本社团代表问,她是一个名人吗?记者回答说,是的,在年轻时还是一代偶像呢。他也趋上前去,拍照留念。
  尊重与细节
  10月31日,因讨论与交流气氛过于热烈,离原定的早上结束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小时。这时,主持人说,请最后一个代表提问。一位中国高校环保网的女士提出了问题。主持人说,现在已经过了12点半,下午1点半又要继续开讲,会议到此结束。
  台上3位嘉宾没有离席,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的杨鹏与主持人一番耳语后接过了话筒,说:“既然给了代表提问的机会,我们就应该回答她的问题。这既是一种尊重,同时,我们平时所说的注意细节就体现在一个个这样的地方。”台下掌声响起,3位嘉宾依次作答。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