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汇展 | 读书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低碳 | 下载 | 图库 | 环保频道 | 环保会展 | 生态博客 | WIKI | RSS
勇探长江三源之陷入沱沱河
Eedu.org.cn 作者:税晓洁    文章来源:华夏地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3-31
 
 
 

 
  在此之前,人们对于长江源头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几乎就是中国科技史的一个写照。从现存史籍看,早在先秦时期,最富科学性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尽管全文仅1100余字,已经有“岷山导江”之说,认为嘉陵江、岷江是长江之源。而根据《汉书·地理志》的记载,可以推知至少在公元初年以前,人们已经知道金沙江源远流长,但并没有将其作为长江干流。三国时期的《水经》和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也认为岷江或者嘉陵江是长江之源。这种说法沿传至明代中叶,历时2000年之久。直到明代徐霞客循金沙江而上,在云南实地考察发现金沙江比岷江更长,首次明确指出金沙江为长江源流之后,才纠正了“岷山导江”的传统认识。
 
  到了清代康熙年间,为编制全国地图,皇帝曾多次派人到青藏高原考察,面对密如蛛网的河流水系,只能望洋兴叹,说“江源如帚,分散甚阔”,把江源地区的布曲、尕尔曲、当曲及楚玛尔河等支流都当作江源。当时根据实测资料绘制的《康熙内府舆图》已经比较准确地绘出了通天河上游水系的大致位置。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礼部侍郎齐召南根据前人资料著《水道提纲》,书中讲木鲁乌苏河为江源,并提到托克托乃乌兰木伦河(即沱沱河)、喀七乌兰木伦河(即尕尔曲)和阿克达木河(即当曲),对江源水系描述相当全面,但并未涉及源头。
 
  不可思议的是,到了民国年间,关于长江源的记载重新趋于混乱,甚至出现谬误。1946年出版的《中国地理概论》说:“长江亦名扬子江,源出青海巴颜喀拉山南麓??全长5800公里,为我国第一巨川。”这本书还告诉读者,黄河源出巴颜喀拉山北麓,于是便有了“江河同源一山”,“长江、黄河是姊妹河”之说,并载入中小学地理课本。
 
  解放后不久,林一山在1950年受命组建长江水利委员会,研究治理长江的战略计划,组建长办(现长江水利委员会的前身)并担任第一任主任。1976年7月21日,由长办会同人民画报、人民中国杂志等有关单位在兰州军区的支持下,组织来自14个单位和部门总计28人进行长漂考察,最终确认了长江的正源是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的姜古迪如冰川,并非以前认为的祖尔肯乌拉山北麓。1978年,长办再次组织队伍对江源进行进一步考察,再次明确了这个结果。自此,长江源头之说才有了最终的确论。
 

 
  2006年8月29日,我们离开那那家的夏季游牧帐篷向姜古迪如冰川进发。通过切苏美曲后向西走是一大片水草丰美的平坡。走了一两个小时,只通过了大约一二十公里的样子,车子就被陷住了。直到天黑也没能把车子救出来,一干人马只好心平气和就地扎帐篷宿营。
 
  次日睁开眼,大地一片白茫茫,昨夜的一场大雪让周围的一切都银装素裹。我们顾不上吃饭,先去弄陷住的车子。昨夜气温骤降,大地封冻,车子很快就被救了出来。
 
  继续前进不久,我们在左侧的山沟看到了一个冰川。一个叫阿布的当地牧民走了过来,告诉我们冰川的名字叫打鲁迪如。车子在沼泽的大小草甸间蹦蹦跳跳走得实在艰难,走到实在没法前进的时候就改为徒步。走向打鲁迪如冰川的这一段路显得很漫长,记忆里超过一个小时才到达冰舌。队长杨勇在1986年“长漂”时和以后的日子曾多次来过这里。他说,“从直观看,这个冰川似乎退缩得没有姜古迪如明显,整个各拉丹冬地区的冰川,因为小气候和具体位置不同,也许并不是每个都缩减,总量上仍保持相对平衡。具体怎样,还需要仔细研究。”
 
  玛曲乡第六村村民阿布的家就在打鲁迪如冰川脚下的一处高地上,这里也是各拉丹冬雪山群的最北端。我们从那里折向南,沿沱沱河左岸继续向姜古迪如冰川前进。首先要过的是打鲁迪如冰川下极宽的河谷,河滩里满是乱石,横七竖八,尖石耸立,难走极了,一直担心会扎破轮胎。好在杨勇和李国平车技高超,我们才顺利通过。次仁扎西裹着军大衣在前面找路,也找得有些晕。这段大约二三十公里的路,我们走了整整一下午。沿途山沟里冲下的一条条乱石滩也让我们经受了很大的考验。这么宽且深的河沟及这么多的大石头,是杨勇以前几次考察时前所未见的。他认为,这应该就是雪山、冰川融化的速度这几年明显加快,以致形成冰川型泥石流或冰湖溃决型洪水的一个例证。2006年8月30日19时,我们终于看见了姜古迪如冰川。车子越过牧民的土木房子,一直开到冰川脚下一两公里的一处高地才停下来。这是一处很不错的营地,虽然搭起的帐篷有些倾斜,晚上睡觉不是很舒服,打水要走很远,但南北两条冰川都能看见。月亮升了起来,朦朦胧胧的冰川白花花的,似乎触手可及。
 
       次日起来又是大雪,天昏地暗,我们只好蜷缩在帐篷里无所事事。正觉得有些沉闷,村长格刀介绍过的冰川下的那两户牧民拉西和南扎以及南扎的弟弟各扎来访。两家现在都没住在冰川下的土房子里,一个原因是要在更下游的夏季牧场放牧;另一个原因是前不久一只老熊竟然破门而入,跑进屋子里折腾得一塌糊涂。一个月前,在通天河畔的曲麻莱县勒池村,我们还得知有人被熊吃掉,看来,野生动物多了以后,事情的另一面也值得重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新浪ViVi QQ书签 365Key网摘 天极网摘 Yahoo书签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