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汇展 | 读书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低碳 | 下载 | 图库 | 留言 | 环保频道 | 环保会展 | 生态博客 | WIKI | RSS
杭州:君到运河见 人家皆枕河
Eedu.org.cn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羊城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9-2
 

  如果说每条河都有自己的灵魂,那京杭大运河的魂一定为河畔人家的情与汗所浸染。过去的人和事,那些点滴的水上人文,只是被拓宽,从未被忘记。他们被刻在河边的拴船石上、写入老街铺子的门板里……走一段古运河,便可细细把玩这件无比巨大的古董,轻轻触碰到的历史,却厚重而绵长。

  杭州的历史文化有一半是京杭大运河造就的。这条流淌了千余年的运河,不但见证了古都杭州翻天覆地的变化,更目睹了运河人家日复一日简单而真实的生活。

 


俯瞰运河杭州段

 

  三轮车工老秦在广济桥的一头等客人,苦夏的中午照得老桥上的石板白亮亮的直晃眼。平日里,他主要是为做古旧家具生意的老板打工,帮着褪褪油漆,紧紧榫头什么的。古老的塘栖镇一直是大运河重要的商埠和中转码头,当年,中国两大家具主产地的苏州和广州,也正是通过这条水路,将各自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的家具运到各个城镇。奈何秋水已苍颜,已有5个多世纪历史的广济桥是现在古运河上仅存的7孔石桥,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船只从其下经过,或运米、或盐、或丝、或酒……当然,这其中也必定有运载着黄花梨花几、红木太师椅、榉木书案、紫檀供桌等经典中国古家具的船只……他们将素洁高雅的苏式家具,和雍容富贵的广式家具,运输扩散到各个城镇的大院小户里,或紫禁城中,而相比遥远的地方,离运河越近,明清年间的古家具就越多。

 


塘栖镇在明朝兴起后富甲一方,曾为一个货物集散中心,同时镇上商铺众多,货物皆靠水路运输。至今,依然是水上交通的重要码头。

   于是现代塘栖镇上精明的老板们,才有了这种充满了中国气质的营生。他们开着小货车,沿古运河南下北上,走遍沿河的各个小镇,把散落在角角落落里的古旧家具再次收集起来,拾掇打理清爽后,卖给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老外和国内的古家具爱好者。这些见证了运河和水乡历史的经典中国古木家具,再一次集中在运河边上的仓库里,等待再一次“投生”到人间。它们已被岁月勾兑出醇厚的气息,作为艺术品被收藏家们放置在家中显眼的位置,看到的人无不在它们的优雅线条上,找到几百年前的东方优雅。

 


绍兴人,通过运河走了天下,却把最珍贵的那份闲情逸致,留在了运河的乌篷船中。

 

  码头上忙着卸稻米的工人们自然不会有这份闲情逸致,河埠头上的拴船石依然是爬满了青苔,甚至依稀可见雕工的精美。停靠过来的却是有着先进的GPS导航系统的钢制驳船,船舱里的一包包稻米被岸上起重机的悬臂轻松吊起,船头便渐渐翘了起来,工人们挥汗如雨,忙着把从麻袋包里散落出来的稻谷集中起来,甚至不放过角落里的一小撮,“脱了壳,晚上满好一锅饭呢!”他们说。塘栖镇在明朝兴起后富甲一方,曾为一个货物集散中心,同时镇上商铺众多,货物皆靠水路运输。为方便水上来的客商休息,塘栖人沿河修了一长溜“米床”(即一种可坐可靠的木头架子,多为米铺商贸所用)。然而即使是这样一个充满了码头搬运色彩的建筑,塘栖人也要再给它取个柔美的别名:美人靠。

 

[1] [2] [3] 下一页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新浪ViVi QQ书签 365Key网摘 天极网摘 Yahoo书签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