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问题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作者:王尚义 张…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点击数:1247    更新时间:2010/1/6

  流域是一个以水资源为核心的自然区域。近年水资源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困扰整个人类生存发展的问题。于是,许多国家、地区通过立法等手段,对水资源分配、利用严加控制,虽产生了一定效果,但大多不能从源头上根本解决问题。学界也展开了多学科研究,涉及地貌学、水文学、生态学、文化学、经济学等诸多学科,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已有研究多从单一学科角度、针对流域问题某一方面展开,所得结论相对流域问题的系统性,存在着明显不足。

  学界关于历史流域问题现有成果的创新与不足,可从近30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中得到体现。依据中文期刊网统计,从1980年至2008年近29年间,公开发表在学术期刊上,以流域为研究区域、对象的论文共13420 篇。但其中从整个历史时期(或较长时段)展开长时段研究的论文仅有292篇,不足2.2%。

  历史流域问题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及分类

  这近300篇文章,依据研究主题,大致可分为20类:(1)历史流域自然灾害研究,主要针对流域内水灾、蝗灾、地震、沙尘暴、凌汛、滑坡等灾害发生的历史序列特征及成因展开研究,共48篇,占17%;(2)历史流域水文、地貌变迁研究,主要针对流域内河道、水系、径流量、泥沙量、沉积环境等自然特征及变化的历史序列、成因展开研究,共43篇,占15.2%;(3)历史流域文化研究,主要针对流域内部生态观、语言、歌舞、文字、艺术文化因素的特征、成因及现实影响展开研究,共35篇,占12.4%;(4)历史流域经济研究,主要针对历史时期流域内主要产业结构的变动及动因、经济制度、经济政策等展开研究,共22篇,占7.8%;(5)历史流域城镇研究,主要针对流域环境与城镇发展,城镇发展过程及城镇经济与流域经济等展开研究,共17篇,占6%;(6)历史流域生态环境、生态安全研究,主要针对流域林草覆盖率、湿地面积、沙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演变及生态安全评价展开研究,共16篇,占5.6%;(7)历史流域资源研究,主要针对流域内水资源、生物资源、水产资源分布及演变特征展开研究,共14篇,占5%;(8)历史流域问题研究的理论、方法,主要针对流域自然人文特征及演变过程的量化方法展开研究,共12篇,占4.3%;(9)历史流域人、地关系规律研究,主要针对流域内人、地关系互动、演变规律,对现代之启示展开研究,共11篇,占3.9%;(10)历史流域民族研究,主要针对流域内民族分布、迁徙,流域环境与民族文化等展开研究,共11篇,占3.9%;(11)历史流域工程研究,主要针对流域内水利工程,堤岸、河口工程,人工改道工程等展开研究,共10篇,占3.5%;(12)历史流域人口研究,主要针对流域内人口数量、构成、素质及迁徙特征展开研究,共8篇,占2.8%;(13)历史流域建筑研究,主要针对流域内长城、关陉、堡寨、民居、寺院、陵墓等建筑展开研究,共7篇,占2.2%;(14)历史流域土壤研究,主要针对流域内土壤成份的分布及演变展开研究,共6篇,占2.1%;(15)历史流域技术研究,主要针对工具、作物推广、水利技术、土地利用方式、环境与技术关系等展开研究,共6篇,占2.1%;(16)流域史研究,主要针对流域开发的历史过程展开研究,共5篇,占1.8%;(17)历史流域政治、军事研究,主要针对早期国家制度,政治制度,军事制度及历代重大战争等展开研究,共4篇占1.4%;(18)历史流域宗教研究,主要针对流域内神话、宗教特征展开研究,共4篇,占1.4%;(19)历史流域交通、讯道研究,主要针对流域交通格局的变化,物流、信息传播讯道展开研究,共2篇,占0.7%;(20)历史流域疾病研究,主要针对历史时期流域内自然疫源性疾病分布、源头等展开研究,共1篇,占0.4%。

  历史流域问题研究成果的创新与不足

  上述成果创新之处主要有3点:(1)研究焦点聚集在与人类社会发展最为密切的领域,如历史时期流域自然灾害、流域地貌、流域文化、流域经济、流域城镇等方面,这5个主题,就占到全部成果的近60%。其中关于流域自然灾害、地貌演变等复原量化,更多借鉴了现代地理、地貌学的理论、方法,取得了更有说服力的结论。关于流域文化的研究,开始上升到哲学层面,就流域哲学观对流域生态环境、社会生产展开研究。(2)关于历史时期流域生态安全,流域内部资源演变,人、地关系规律,以及历史流域问题的现代研究理论方法等,近年借鉴西方前沿学术领域,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约占全部成果的19%,反映了中国学术日益国际化的趋势。其中,关于历史时期流域生态安全评价体系等研究具有一定的开拓性。(3)流域民族、人口问题,流域史等传统研究主题依然受到关注,但近年成果更注意了研究的新视角、方法。

  国内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一些新视角,如人类学、政治制度学、技术(包括工程技术)与人类发展等研究成果,存在明显不足。此外,已有成果多存在以下通病:(1)大多研究只是将流域作为普通的空间地域范围来研究,较少考虑到作为一种自然区域,自身所具有的、与平原、河谷等地形不同的,“系统性”、“封闭与开放性”等等特征。(2)尽管研究内容包罗万象,几乎涉及到人、地关系中的方方面面,但是这些成果大多各自为政,自成体系,没有真正统领到“流域”这一区域之内。未从流域学角度将流域作为一个完整的地域系统,探索它所具有以水资源为核心的、独特的自然、人文地域运动规律。

  历史流域问题理论、方法研究动态

  现有成果中,一些学者还就历史流域问题研究的理论、方法进行了探讨。早在1988年,王守春在《论历史流域系统学》一文中,就针对历史时期河流演变原因研究之不足提出:“今后的研究侧重点应当放在把河流与流域作为一个整体或一个系统进行研究”;并提出应创建“历史流域系统学”。他强调流域治理应注重流域系统性,认为“对于河流这样一个复杂的对象,不仅应当把河流的水文要素和流水地貌看成是一个整体的不同方面,把河流的上、中、下游及支流、干流看成是一个整体的不同部分,而且还要把河流所在流域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即环境要素,看成一个整体的组成部分。因此要从整体角度,即把它们作为系统来研究,才能对河流有更深刻的认识。”嗣后,侯仁之院士在1992年出版的《历史地理四论》一书中,进一步提出为进行流域系统研究,应选择“区域链”作为研究对象,即以河流为轴线,将沿途区域视为子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并具体提出了“潮河链”、“滦河链”等具体研究设想。其间,历史地理学等学科以流域为特定研究区域,也进行了研究探索,涉及内容颇为广泛。不足的是,已有成果大多只是选择流域作为特定区域,而未能从流域内在特质出发,将其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探索其内在因果变化及发展规律。尽管有学者提出了“历史流域系统学”、“流域链”等概念,但是学界集体关注明显不够。(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

分享到: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气候变暖背景下,北极海冰变化机…
近年来,北极增暖速度是全球平均变暖速率的2-4倍,这对北半…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考试频道点击排行
  • 没有考试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