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月用脚踩出“护水铁线”

作者:李世卓    文章来源:深圳特区报    点击数:3616    更新时间:2010/6/15

夕阳下如诗如画的公明水库。 深圳特区报记者 丁庆林 摄

石岩水库。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剑林 通讯员 伍志刚 摄

  烟波浩渺的西丽水库,种的是不怕水浸的水杉。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耀波 通讯员 黄天肇 摄

  1991年6月14日,深圳市环保咨询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划定了我市五大水源保护区,它们是深圳水库―东深供水渠水源保护区、铁岗水库水源保护区、石岩水库水源保护区、西丽―长岭皮―石塘坑水库水源保护区和观澜河流域水源保护区。与此同时,这些水源保护区各又划分出一级、二级和准级保护区域。自此,深圳用一道道严格的“铁线”守护起这座城市的生命之泉。

  水源保护区占全市总面积的30%

  早年的深圳地区并不缺水,境内大大小小“星罗棋布”的310条小河足以满足当时几万人的饮用水需求。深圳水库、铁岗水库、石岩水库、西丽水库等四大水库都兴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然而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经济社会飞速发展,这座无大江、大河、大湖、大库,水源调蓄能力差的城市,随着人口膨胀,成为全国7大缺水城市之一。

  更为严峻的情况是,一些村民在水库周边搞违建,不少来料加工厂将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水源。如不依法加以严格管理,不但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用水需求,更会让有限的饮用水资源被污染。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市规划建设东部供水工程,从东江引水,解决饮用水资源短缺问题,环保部门开始考虑划定水源保护区,用如“铁线”一般严格的一、二级保护区线,护住珍贵水源,解决水质问题。1991年,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划定5大水源保护区,制定了严上加严的规范。2005年,又将水源一级保护区全部划入生态控制线,接受最严格的土地管理。

  当时,没有高精度卫星遥感图片,要将一、二级保护区的“铁线”具体坐标点明确落实进地图,只能靠双腿一步步“踩”出来。我们与同事一起,用3个月的时间,拿着一张地图,将深圳东部大大小小所有饮用水库跑了个遍。

  从那以后又经过几次修订,如今深圳共划定水源保护区27个,总面积594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0%。在深圳地形图上,你可以看到东部地区那连成片的绿色,那就是用“铁线”守护起来的水源保护区。

  24小时严盯“水缸”风吹草动

  因为深圳七成以上的饮用水源都来自东江,加之对深圳天然降水等水资源的存蓄,242座散落在城市各处的水库俨然一个个大小“水缸”。

  要保护好水缸,单靠一条条“铁线”远远不够,为“水缸”编织一张立体的保护网才是根本。从1994年开始,利用特区有立法权的优势,深圳先后制定颁布了《深圳经济特区饮用水源保护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水资源管理条例》等多部地方法规,为依法管理饮用水源奠定了基础。

  1993年,深圳创新性的设立了东深水源保护办。保护办每天安排人员检查水库及周边,同时沿线安装9个摄像头,实行24小时监控,严控水库周边发生的“风吹草动”。有一次,监控人员看到有人从大望桥上向水库中投掷不明物体,急忙赶往制止,才发现是好心人在放生乌龟。

  为减少大型水库入库支流的污染负荷,深圳投入28亿元,先后在深圳、西丽、铁岗、石岩水库流域建成6项污水截排工程和原水生物硝化工程。2004年开始,又对主要水库的13条支流进行整治,进一步提升水库水质。

  围网为水库建起“铜墙铁壁”

  守住水源,就是守住城市未来的发展。由于一些人对水源保护区内严格的保护条例不解,肆意践踏“铁线”,甚至有人藏匿于水源保护区周边的山林中,把天然的生态环境当做牲畜养殖场,对水源水质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近年来,为了守护水源,多个职能部门联手采取行动,单是这种有禁不止的“回潮猪”就清理了50000多头。

  面对防不胜防的养殖、违建、废品收购以及无牌照的地下加工厂,环保工作者只能一遍一遍地组织人员前往排查。特别到了三月雨季,担心污染物被雨水冲刷带入水源,大量环保执法人员日夜守护在水源保护区,一直要持续到八、九月份才结束。

  如何减少人为污染?有专家提出用特制的网把水库围起来,形成“铜墙铁壁”。为此市政府拿出10多亿元,主推一级保护区的征地拆迁和围网工作,进行封闭式隔离管理,目前梅林水库等已启动并相继建成了该工程。同时,设立生态补偿基金,鼓励更多水库周边居民种植水源涵养林,或寻求易地经济发展模式,为未来深圳的城市发展守住一汪清澈。

  记者点评

  水源保护区的保护条例是否太严?生态控制线的划定是否太严?此类质疑见诸各种讨论的公共空间。

  如果为保护环境而“严”,那“严”得无可厚非,这样的严格是为自己留下一片纯净的空气,是为后代留下清澈的水源,是为这座城市留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明天。如果是为一己私欲无限度谋取开发而“不严”,那“不严”则是大错特错。这样的“不严”也许可以为既得利益者“漂白”,但却深深伤害了一座城市的绿色生命线。

  值得庆幸的是,19年前富有远见的环保者们用严格的“铁线”圈定出一个个水源保护区,使我们在经历深圳快速的发展和高强度的土地开发后,还依旧能享受到青山绿水的环境福赐。

  链接

  深圳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一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扩建与取水无关的一切建筑和居民住宅;禁止向水域直接排放污水,已设置的污水口必须拆除;禁止从事农牧业活动,不得从事以经济效益为目的的养殖活动;禁止在水域内洗涤、游泳和进行可能导致污染水源的旅游活动等。

  二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扩建对水体可能造成危害的项目及污水直接排入水域的排污口;禁止设置危险物品的仓库或堆栈,禁止新建、扩建采石场;禁止向水体倾倒工业废渣、城市垃圾、粪便及其他废弃物;运输危险物品的车辆,一般不得进入保护区。

  对违反水源保护区规定的,分别给予罚款,行政处罚,甚至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分享到: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森林储存的碳占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40%,是陆地上除永冻土之…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考试频道点击排行
  • 没有考试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