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水源江苏使出十八般武艺

作者:李莉 范圣…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2022    更新时间:2010/7/8

保护水源江苏使出十八般武艺
苏州吴中区在太湖沿岸建成绵延数十公里的湿地,有效净化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

  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是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干净水”的根本保障。江苏省自2004年以来,始终把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作为为民办实事的“环保一号工程”来抓。特别是在相继发生无锡和盐城供水危机之后,江苏省各地是如何把“让人民群众饮用放心水”这一目标落到实处?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无锡:供水江湖并举

  喝惯了太湖水的无锡人,现已饮上了长江水的甘甜。从2008年起,无锡市把目光盯在了长江水上,投入精锐兵力,全力加快第二水源地建设。到当年年底,总投资30亿元、总规模为日供水80万吨的第二水源地,共分两期相继建成。长江第二水源地的建成,比原计划整整提前了20个月,使优于Ⅱ类水质的饮用水源源不断通向无锡市区的千家万户。

  无锡市锡澄长江应急供水工程建成投运,使无锡市实现了饮用水供应“江湖并举”的态势,形成太湖、长江“双源供水、管网互通、双重保险”格局,从而有效规避由于突发事件而可能发生的供水危机,提高了城市供水环境安全可靠性。

  同时,为实现太湖第一饮用水源地水环境安全,无锡市开始实施“控源截污”大行动,在全市1284条河道全部实行“河长制”管理,一举封堵沿湖地区376个排污口,完成了城区533家单位的截污工程任务。

  常州:再添一条“保险杠”

  地处太湖流域的常州市,虽说并无饮用水之忧,但却把功夫花在了防患于未然上。

  常州市的饮用水源地坐落在长江边上魏村,经过扩建,现日供水能力已扩大了100万吨。

  但是,常州市并没高枕无忧,市政府通过认真论证,决定在长江北线一侧建设“第二水源地”。但是,经过实地考察,均没有发现理想的取水口地址。后来,专家们发现,地处江阴市地域内的临江地区较为理想。于是,经过与江阴协商,常州市在江阴临江建成了应急饮用水源。前不久,当江苏省政协委员现场检查常州市两个饮用水源地时,纷纷感慨道:常州人真有远见,在保障居民生活用水上,建成了可靠的“双保险”。

  宜兴:把“洁净水缸”搬进城

  地处太湖西侧的宜兴市,过去饮用水源地就设在市区的团氿湖上。由于客水经常侵袭加上市区污染源的污染,不仅水质较差,而且百姓安全饮水也无法保障。

  针对这一状况,宜兴市在大规模整治团氿湖、全力开展“控源截污”的基础上,积极开辟“第二水源地”。他们经过调研,发现距离市区30公里群山之中的横山水库,是一个“洁净大水缸”,水质处于Ⅰ、Ⅱ类。按照建立应急饮用水源地的标准,宜兴市投资了4.7亿元,大规模启动了横山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和“引横入宜”工程。

  当宜兴市把“洁净大水缸”搬进了市区,让广大市民饮上“甘甜水”后,又组织乡镇区域供水攻坚战。目前,横山水库饮用水的供应范围已覆盖全市各个乡镇。

  连云港:境外控境内治

  蔷薇河全长97公里,是沂沭泗水系的主要入海水道之一,在连云港市境内约50公里,是连云港市唯一的饮用水源。但是,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每年汛期都是连云港蔷薇河饮用水源环境安全的高危期。

  为此,连云港市专门编制了《连云港市蔷薇河饮用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连云港市处置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预警、处置及善后工作机制。此外,由于蔷薇河水环境安全主要来源于境外的特点,连云港市还建立上游来水水质预警机制。

  同时,为加强境内污染治理,连云港还先后搬迁停产了13家间接威胁饮用水源地安全的企业,启动了东海县尾水通道及蔷薇河沿线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并联合水利、城建、交通等多部门建立生活污染源、农业面源污染管控机制,积极开展各类整治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苏州:铁腕护两湖

  “太湖美,美在太湖水。”事实上,太湖不仅水美,她还扮演着苏州人的“大水缸”的角色。目前,太湖供应着苏州全市7区,外加一个县级市吴江全部居民的饮用水。

  2007年太湖局部蓝藻暴发后,太湖水还能否承担苏州居民饮用水水源重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此,苏州市打响了一场饮用水源保护战。2008年4月,苏州市对太湖取水口启动了18年来的第一次大清淤。同时,还对集中式太湖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进行日测日报,实时、动态监测和掌握太湖中蓝藻的生长情况。

  并且,苏州将阳澄湖作为战略备用水源地。自2007年3月1日起,《苏州市阳澄湖水源水质保护条例》(修订)开始施行。一个全面保护阳澄湖的运行大机制形成了。根据新修订的保护条例,由苏州市阳澄湖水源水质保护委员会行使苏州市人民政府对阳澄湖水源水质保护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职能。保委会由苏州市多个行政主管部门和常熟市、昆山市、相城区、平江区人民政府以及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的主要负责人组成。

  赣榆:“鱼养水”灭蓝藻

  “昔日水养鱼,今朝鱼养水。”这是近日记者在赣榆县水塔山水库饮用水源地看到成功利用生物措施防治水源污染的一幕。

  位于赣榆县境内的小塔山水库,是江苏省第二大人工水库,也是赣榆县境内唯一的地表水饮用水源地。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水库周围农民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开始网箱养鱼,投放大量的食饵饲料,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夏秋季节蓝藻疯长。

  针对小塔山水库水质污染状况,赣榆县政府对库区内所有养鱼网箱进行拆除,严禁在水库养鱼。同时,赣榆县在中科院水生物研究所专家的指导下,在小塔山水库投放了30多万尾鲢鳙鱼,让鲢鳙鱼这一典型的“吃藻高手”来吞噬蓝藻。

  最近,赣榆县决定在小塔山水库再投放一定比例的滤水生物——河蚌,以确保小塔山水库的饮用水源水质稳定达标。(中国环境报见习记者 李莉 范圣楠 记者 高杰)

分享到: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气候变暖背景下,北极海冰变化机…
近年来,北极增暖速度是全球平均变暖速率的2-4倍,这对北半…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考试频道点击排行
  • 没有考试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