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源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速
本报定西讯 (记者 赵全福) 记者从定西市“陇原环保世纪行——聚焦渭河”采风活动中了解到,由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编制的《关于渭河源区定西市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规划》已完成市级审查,待省级审查结束后将上报国家有关部委审批。规划建设期为6年,总投资34亿元,治理面积3702平方公里。
渭河发源于我省渭源县太白山簏鸟鼠山,流至陕西省渭南市后汇入黄河,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渭河全长818公里,流域面积13.43万平方公里,涉及甘肃、宁夏、陕西三省(自治区),从西至东横贯富饶的关中平原。渭河流域在黄河治理开发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区域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和战略意义。渭河源区生态环境酷劣,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繁,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影响着下游沿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发展。多年来虽然源区不断地进行着局部治理,但由于地方财力不足,难以根除水土流失祸患。为此,《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渭河源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规划范围涉及定西市渭源、陇西、漳县等7县区的65个乡镇,流域总面积9968.79平方公里、总人口148.6万人。
定西市从2008年10月就着手开展《规划》编制工作,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抽调人员,聘请专家,多次召开规划编制协调论证会议。在编制《规划》过程中,得到了民盟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09年8月11—15日,民盟蒋树声副委员长带领民盟中央、水利部联合调研组来定西进行了专题视察调研。根据蒋树声副委员长和随行领导、专家的意见,由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编制的《规划》,建设内容以水土保持措施为主,包括6个方面的19项重点建设工程。一是基本农田建设。新增基本农田10.22万公顷,其中坡改梯91476公顷、梯川台地整治9720公顷、新建沟道治理工程新增沟坝地1010公顷;配套田间道路2227公里。二是林草植被建设。营造人工林13.98万公顷,其中经济林25190公顷、乔木林14280公顷、乔灌混交林70560公顷、灌木林29810公顷;人工种草5.71万公顷。三是沟道治理工程。新建骨干坝140座、淤地坝155座;新增沟道护坡护岸745公里。四是小型蓄水保土工程。新建水窖4.1万眼、谷坊14880座、沟头防护175公里。五是生态修复与封育措施。新增封育治理面积11.79万公顷,其中天然林保护2.23万公顷、天然草场改良3.12万公顷、疏林地补植3.99万公顷、轮封轮牧封育2.45万公顷;生态修复辅助措施包括建设畜牧业舍饲工程22430座、青贮池4500个、沼气池16950个、太阳灶23500个。六是泥石流治理工程。试验示范治理危害特别严重的泥石流沟道15条,修筑浆砌石截排水沟30公里、格栅坝浆砌石8万立方米、抗滑桩15000个。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