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推动巢湖流域水环境治理

作者:潘骞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5066    更新时间:2010/11/20

 

  2、合肥绝不要污染的GDP

  “要以‘雷霆之势’重拳出击,绝不允许以罚代处,更不允许出现‘掏钱买污染’的现象,对触犯法律的要移交司法机关处理。”这是今年7月孙金龙第二次专题调研环保工作发出的严厉指令。

  坚持把环保置于规划建设的头道关口,新上项目严格执行“四个一律”的环境准入制度: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要求的建设项目,一律不批;对《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中明确禁止的企业,一律不批;对向巢湖排放重金属和难降解有机污染物以及氮、磷的项目,一律停批;对未完成减排任务、超过总量指标、存在环境问题以及没有完成淘汰落后产能的地方或企业,一律限批。

  在高新区、经开区、新站区等三大开发区分别设立环保分局,4个城区的环保分局直接驻点各自工业园区,从源头上把好关口。

  连续7年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仅2008年、2009年检查企业4000多家(次),并安装污染源实时监控装置134台(套),实现了重点排污企业全覆盖。

  2005年以来,100多个污染项目被拒之门外,先后关闭沿湖105家餐饮、化工、造纸和畜禽养殖企业,有一家规划投资10亿元的项目因“高能耗、高污染”被“一票否决”……

  “虽然合肥的工业发展迅速,但合肥的发展始终强调生态立市与环保先行。”孙金龙说,合肥的发展并没有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始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始终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过去5年内,合肥没有新增一家污染型的企业。”

  不仅如此,还相继制定完善了《合肥市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加强招商引资项目及其他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确保环保工作“有法可依”。

  防污治污,合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控源治本——

  针对合肥工业基础较好的实际,突出发展先进制造业,把产业优势调强;针对合肥科教实力较强的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把产业层次调高;针对合肥作为省会城市的特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把产业结构调优。

  目前,合肥市已形成以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格局,有效避免了跨越赶超进程中的产业结构性污染。截至2009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超过54%。

  还巢湖碧水清波,减少面源污染不容忽视——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每个项目1万亩以上的规模,整村连片推进土地复垦整理,为农民群众建设集中居住的新村,用整理出来的土地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速发展现代农业,此举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生活对环境带来的影响。

  加快沿湖农业结构调整,在巢湖沿岸乡镇建成水生蔬菜基地6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30万亩,并积极推广减少化肥流失的“控失肥”技术。这一有效做法引起了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的高度关注。

  在一次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议上,孙金龙深有感触地说:“合肥跟发达地区经济上的差距,要想通过一两年、两三年努力就赶上,可能不太现实。必须通过加快发展,逐步缩小跟别人的差距。但有一点,我们通过努力,与人家相比毫不逊色的,那就是生态环境,就是要做好‘绿文章’、‘水文章’。我们有这样的基础和条件,一定要有这样的决心和作为!”

  这一“绿色”发展思路,引领着合肥治水之路越走路越宽广。2009年4月,《人民日报》“实践与思考”整版推出合肥做好“水文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做法与成效。

  3、一个生态新城的和谐样本

  滨湖新区,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的重要窗口。

  在滨湖新区的一个居民区内,一项新技术曾引起媒体的关注。这就是,应用德国技术建设中水回用系统,将小区污水截流进行处理,所产生的中水用于冲厕及小区绿化、保洁等,实现了污水资源化利用。同时,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对小区屋顶和地面雨水进行收集,循环用作景观、绿化用水等。

  这是新区建设实践“生态环保优先”理念的一个缩影。

  从滨湖新区规划之初,建设生态新城的理念即已确立并贯彻始终——

  在规划上,坚持“生态型、现代化、独具魅力”的发展方向,明确新区的主导功能是行政办公、商务金融、旅游接待、会议会展、生态居住等。

  在布局上,新区总用地范围196平方公里,最终建成区面积120平方公里,保留70多平方公里的非建设用地,主要用于生态农业、防护绿化、河流湿地等生态建设。

  在建设中,新区启动区的居民入住之前,首先超前建好污水处理厂。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遵循“低碳机动化”,构建以轨道交通、快速公交BRT为骨架的快速交通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交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这一个个细节,折射出滨湖新区全新的建设理念。

  如今,8平方公里的新区启动区内,已建成十五里河、塘西河两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11万吨,污水集中处理率超过95%。对十五里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埋设截污管网350公里。计划再建一些污水处理厂,使日处理能力提高到30万吨,确保新区内的污水得到有效处理,杜绝污水向河道直接排放。

  在滨湖新区调研时,孙金龙多次强调,“只有走近巢湖,才能更加自觉地治理巢湖”,全新的建设理念,推动滨湖新区向着生态新城的方向迈进——

  沿巢湖岸线建设生态系统,修复堤岸生态,种植芦苇,放养食藻鱼类,增加湖水自净功能。

  计划投资约80亿元,推进四大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即环巢湖生态湿地保护工程、巢湖沿岸“生物多样性”工程、沿巢湖绿化防护林工程和环巢湖地区“退圩还湖”工程。

  不远的将来,新区将形成“林网、水网、路网”有机结合、森林“绿肺”、城市绿地与湿地“蓝肾”相互交融的生态格局。

  现在,随着巢湖水质好转,已经可以开辟50公里~60公里的水上航线,相关工程建成后,市民就能够乘船饱览800里巢湖烟波浩渺的风光。

  城水交融,城湖共生。合肥市民的亲水生活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一个宜业、宜游、宜居的湖岸新城正在加速崛起。

  4、水环境治理的“合肥模式”

  2008年7月,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环境保护组来合肥调研时,留下了这样的评价:“合肥市委、市政府在抓环保工作上有远见有魄力,所建的环保工程大手笔大气势。”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来合肥考察时,更是高兴地说:“一路看来,合肥的环保工作在全国都很有特点,可以说是做到了领导认识到位、资金到位、措施到位,所采取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是新形势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运作方式,很有生命力。”

  这些肯定和评价,源自合肥人在治水实践中敢破难题、敢走新路,积极探索具有合肥特点的水环境治理之路——

  污水管网建设。“发明”了沿河道铺设截污管道的新方法。河道往往是地势的低洼处,沿河道埋设截污管,可将污水全部收集,送入污水厂处理后达标排放。

  治水资金投入。探索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相结合的多元化方式。政府主要投资建管网,污水处理厂通过市场化投资方式建设,并吸引国内外大型水务公司参与竞争,充分发挥其优势,更好地节约建设成本、提高管理水平。

  政府环保资金使用。一方面,改进投入方式,把相关资金整合起来集中使用,不撒“胡椒面”,聚焦治理主要污染源;另一方面,发挥政府投入导向作用,采取奖励、补助等方式,鼓励支持循环经济发展,使全市资源综合利用总量逐年增加,粉煤灰、煤矸石、炉渣灰等固体废物的利用率达到95%以上。

  落实责任制。对合肥境内巢湖支流的环保工作,全面推行“河长制”,由市环保局6名负责人分别“承包”6条河流,并为每条河流设立一个QQ群,广泛吸引社会参与,及时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在生态环保建设上,要顺应自然规律,让人们能够直接亲近大自然、拥抱大自然。”孙金龙提出的水环境治理“师法自然”理念,在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清溪路垃圾填埋场综合整治工程中得到生动实践。

  这个垃圾填埋场位于合肥的母亲河——南淝河上游。原先,这里每天产生约20多吨的渗滤液,成为南淝河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为保护母亲河,经过科学勘察设计施工,不仅彻底解决好了渗漏问题,而且,因地制宜,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如今,这里已是绿草如茵,成为人们休闲的一个好去处。附近的南淝河上游,经常还能看到有人在垂钓。

  水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水也是生态环境的核心。合肥的生态文明建设,正从科学治水起航……

  合肥水环境治理初显成效

  “即将过去的‘十一五’,是合肥城市化发展最快的5年。在持续推进大建设、全力加快城市化的同时,合肥市委、市政府始终将生态环境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尤其是把水环境治理摆在了大建设突出位置,并加大投入,高标准建设了一批排水设施。”市城乡建委负责人说。

  自2006年大建设以来,合肥水环境治理累计完成投资94.61亿元,四里河、板桥河、二十埠河中下游段以及塘西河滨湖新区段综合治理工程相继完工,新增雨、污水管网2662公里,新建、扩建各类排涝泵站25座、污水泵站26座、污水处理厂8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1.7万吨/日,完成了78公里市区河道治理,修筑防洪堤(墙)146公里。截至2010年9月,城区共建成各类排涝泵站47座(不含农排泵站),累计排涝能力152.6立方米/秒,雨污排水管网4178公里。

  这些设施的建成投入使用,立即产生了显著的环境效益,合肥的城市水环境大为改观。目前,塘西河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巢湖西半湖和市区主要河道南淝河的水质正在逐步好转。污水处理能力大幅提高,集中处理率从2005年的60%提高到2009年的85%,今年底可望达到95%以上。今年4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合肥召开现场会时曾指出,合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污水处理厂运行效率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始终处于前列。

上一页  [1] [2] 

分享到: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气候变暖背景下,北极海冰变化机…
近年来,北极增暖速度是全球平均变暖速率的2-4倍,这对北半…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考试频道点击排行
  • 没有考试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