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引黄灌区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纪凤鸣    文章来源:水信息网    点击数:2507    更新时间:2011/9/6


  【关键词】:引黄灌区  节水灌溉  存在问题  建议对策

  【论文摘要】:多年来,引黄灌区强调社会效益,而忽视节水灌溉,没有通过采取工程、农艺、科技、水费价格和节水管理制度等措施,综合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及其效益的灌溉用水体系,而实现节约用水和提高节水灌溉效益的目标,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引黄灌区可持续发展。在此,笔者结合东营市引黄灌区实际对灌区今后农业节水的发展与管理模式等,谈几点粗浅的见解,仅供同仁参考。

  一、前言

  东营建市前,引黄灌区建设,除虹吸和扬水站小型灌区外,灌区内有:打渔张(2~5干渠)灌区、胜利(永丰)灌区、五七灌区、宫家灌区、王庄灌区。设计引水流量98.5立方米每秒,设计灌溉面积92万亩(含打渔张2~5干渠引水30立方米每秒,有效灌溉面积33万亩)。1983年东营建市后,市委、市政府与胜利油田通力协作,加大投资力度,扩建、改建和新建了多处引黄取水工程,引黄用水区域分布东营区、河口区、垦利县、利津县和广饶县5个县(区),并扩大和调整了灌区布局和规模,截止2009年底,共有引黄灌区12个,设计灌溉面积443.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02.3万亩,设计引水能力564.38立方米每秒。

  二、引黄灌区建设及发展简况

  现以东营市市属麻湾、曹店两大引黄灌区为例,将灌区建设及发展简要介绍如下:

  (一)麻湾灌区是东营市建市以来主要靠地方投资兴建的第一处大型引黄灌区,是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和黄河三角洲开发的重点项目之一。灌区控制范围包括东营区的龙居、史口、油郭、西范、牛庄、六户六个乡镇和广饶县的陈官、花官,丁庄、石村、大营、颜徐、码头、西刘桥八个乡镇以及广北农场、胜利油田的六个农场。土地总面积105.3万亩,设计灌溉面积74万亩,灌区总人口35万人,灌区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大蒜和棉花等。

  麻湾引黄灌区是在原打渔张灌区的基础上,新建引黄闸和总干渠,将原打渔张灌区二、三、四干串连,形成的独立引黄灌溉体系,设计引水能力60立方米每秒,总干全长33.2公里。由于该灌区干渠战线长,面积大,以农业灌溉为主,水费收入低,拿不出更多的资金用于工程维修,只能每年组织职工对工程进行应急性的维修,年维修费用在10~20万元左右。

  (二)曹店灌区位于东营市中部,灌区西靠黄河大坝,东至广南水库,南起广蒲沟,北至五、六干合排。灌区控制范围包括东营区和垦利县的5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93个行政村,即东营区的六户、史口、龙居三个乡镇,垦利县的董集、郝家二乡镇及辛店、黄河、胜利、东城、胜园5个街道办事处,并向市和油田的九个农场和广南、耿井、市自来水厂及众多的小型水库供水。灌区总人口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万人,占灌区总人口的18.5%。灌区土地面积60.1万亩,其中可耕地面积约41万亩,设计灌溉面积37万亩。该灌区主要建筑物有:引黄闸1座、设计引水能力30立方米每秒,总干全长50km,节制闸7座、五干进水闸1座、泄水闸1座、水库泵站3处。曹店灌区已由最初的工农业并重型成功转换为以工业及城镇生活为主、以农业供水为辅的新型灌区。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大蒜和棉花等。

  三、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够全面

  首先是灌区领导和群众对水资源短缺的基本国情认识和了解不足,水危机和节水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宣传教育。尤其是在水资源条件较好的灌区,农户传统的用水观念根深蒂固,认为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取用无偿”,并不因为水资源是不可替代的有限资源而加以珍惜,缺乏保护水资源、水环境的责任和意识;同时在长期“以需定供”的水资源管理中,一直是重开源轻节流,对节水本身就认识不足,采用和推广节水技术的积极性不高,难以形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社会风气;缺乏水资源的商品观念,对提高水价有抵触情绪,难以形成有效的节水机制,阻碍节水措施的顺利实施。

  其次,对于节水灌溉综合系统的认识不够全面,认为节水就是灌溉农业,忽视节水管理及其配套的政策法规的重要作用。同时对节水灌溉的认识也极为片面,认为节水灌溉就是喷灌和滴灌。致使在节水推广中对新的灌溉技术盲目崇拜,而对节水新技术的适用范围(水资源条件、自然条件、作物及经济实力等)及投入与产出效益比缺乏充分研究,搞不切实际的节水灌溉,以至于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却不能实现水资源的持续利用,达不到节水的最终目标。

  (二)理论认识有偏差

  (1)节水灌溉看技术含量,认为高新节水技术才是节水,而那些技术实用性强,效率比较高的“土”技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2)注重工程节水,忽视农艺节水,主要表现在将节水农业等同于农业工程节水,把节约水在输送和灌溉过程中的浪费作为主要技术内容,节水灌溉技术应包括农艺、工程和管理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综合利用各种节水灌溉措施的技术集成;(3)节水灌溉农业和旱作节水农业分离,目前由于管理的原因,在节水灌溉农业和旱作农业方面存在分工,水利部门基本注重灌区,农业关注旱区,两者有不相往来的趋势,旱作节水与灌区节水发展不平衡,制约了节水灌溉的发展。

  (三)综合集成节水技术不足

  目前在引黄灌区节水农业发展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单项的工程技术如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喷灌和微灌的推广,缺乏将这些技术和节水措施紧密结合的综合集成技术,导致单一技术的推广出现困难。因此,只有把工程节水技术与非工程节水技术相结合,形成高度集成的综合节水技术体系是当前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主方向。

  (四)投资力度不够

  引黄灌区要发展节水灌溉,必须要有一定的资金投入为前提。据有关部门估算,在较高标准的条件下,发展喷灌需投资1.35~1.65万元/hm2,微灌需投资1.5~1.8万元/hm2,管灌需投资3750~4800元/hm2,渠道防渗需投资3750~5400元/hm2。由此可见,节水灌溉投资是巨大的。目前,节水推广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和地方政府。由于水利供水工程尚未形成产业,受灌区水量调控条件、水管理机制和水价改革进程的影响,节水资金难以得到保证,加上农田水利经费不足,资金缺额大,几乎所有灌区均处于亏损状态运行,根本不能保证工程的正常维修。因此,急需建立并完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水利投资体系,充分发挥国家、地方、集体和个人等多方面的投资作用。

  (五)节水政策法规不完善

  对节水政策研究不足,妨碍节水灌溉的产业化发展。具体表现在:(1)政策不配套。水权交易市场的开放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持。(2)法规不健全。我国先后制定了《水污染法》、《水法》、《水土保持法》以及《防洪法》四部有关水的大法,这些法律均规定,由各有关政府职能部门及各级地方行政部门协同实施与监督管理,其弊病在于将《宪法》中国家所有、不可分割的流域,实行按部门、按行政区划分割管理,而无一个权威性的流域机构及其相应的流域管理法规来“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统一管理与统一执法”,以至于流域的水量分配,地方之间的用水纠纷主要靠行政力量协调。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手段,缺乏省级和地方地下水管理与保护条例等必要法规,对于超采水资源地区缺乏限采措施,对超采和污染地下水无明确的法律法规加以控制。  

  (六)缺乏水费计收与管理的运行机制

  一是水费计收标准低、调整慢。引黄灌区自1987年省政府颁布《山东省水利工程水费计收管理办法》后,直到1999年6月经省物价局、水利厅批复进行了一次调整,2002年、2005年虽然又做了调整,但农业用水仍末达到供水成本价,灌区长期以来没有进行产业化运作的政策基础。二是水费实收率不高,政府行政因素影响大。灌区农业水费由于工程不配套,不能分水到支,收费到村(用户),水费计收由灌区向县区政府部门计收,而灌区放水时,又受政府行为影响大。在水费计收上,灌区不能对县区政府部门形成制约,水费计收失去了自主权,水费计收难以到位。由此造成了对水资源的极度浪费。

  四、建议与对策

  (一)建立灌区节水法规,,提高全民节水意识

  尽快制定《引黄灌区节水法》,将推广灌区节水的原则和要求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规范灌区节水工程建设和管理;明确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实施农业节水的责任和义务,确立水费制定的原则和计收方法,明确农业节水管理体制等问题。同时需制定适合于当地水情的地下水利用政策,如在引黄灌区,应制定鼓励地下水利用的政策。另外,水资源紧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严重浪费造成的,应大力宣传和普及节水方法和法规,提高全民的水资源保护和节水意识;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形成良好的节水习惯和道德风尚。这是搞好灌区节水的重要基础工作。

  (二)因地制宜选择推广,注重灌区节水效果

  只有适合国情、地情和民情的实用型节水技术,才有广阔的推广应用空间,才有可能充分发挥其节水效用。目前可供选择的节水灌溉技术措施有多种,但都有其一定的适宜范围,必须因地制宜,选择最适合本地发展的节水灌溉技术措施。在现阶段条件下,在引黄灌区应适合灌区自然、经济条件,投入少、有实效、可在短期内广泛推广的最为有效的节水办法是井渠结合灌溉的水资源联合利用方式,采用充分开发利用地下水为中心的综合节水技术。

  (三)强化流域管理改革,建立统一管理体制

  一是要实现统一管理,必须在法律上和权力上确立流域管理构对流域及行业的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的领导地位。强化流域管理,调整行政管理和流域管理的职权,形成一种新型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水管理机构和体制。如在黄河流域,可由国家授权黄河水利委员会负责黄河流域统一治理和水资源统一管理,包括水文网站建设、水文水情监测预报系统的管理、防洪、灌溉排水、水电开发、城市生活和工业供水、污水处理等河流管理方面所有内容,并有权颁发许可证和制定规章制度。由黄委会统筹考虑、统一控制黄河上、中、下游水资源,它既是黄河防洪的实施者,上、中、下游水资源、水电资源的规划者,也是全黄河水资源、水电资源的开发主持者,以及水闸、水电站的管理者和经营者。实现黄河水资源管理上、中、下游统一,水电资源管理上、中游统一,兴利和除害实施主体统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

  二是灌区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应该是逐步把灌溉事业变成一个产业,并走企业管理的道路,把灌区建成自主管理,自负盈亏,经营上良性循环的管理体制。使灌区既能优化用水配置,高效利用水资源,又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为此,灌区用水应与流域内其他地区、部门用水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灌区水利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方向应与其他部门联合,朝着大型化、集团化的方向发展。在内部管理上,以实行股份合作制为主,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建立现代化水企业管理体制。

  (四)制定节水投资政策,完善节水灌溉体系

  节水灌溉涉及面广、工程量大,实现节水灌溉的基本建设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节水基本建设完全由用水的农民负担是难以执行的。因此,需要有相应的节水投资政策。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灌区节水投融资机制,建立由国家财政、地方财政和农民共同负担的节水灌溉基本建设投资体制;在基本建设中,农民的负担以劳务投入为主,并将基本建设投入计入用水成本,按水费改革与征收办法执行。

  (五)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重视节水措施的推广

  一是控制灌溉

  根据灌区农作物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不同需求进行“薄、浅、湿、晒”的控制灌溉,既节约用水,又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从而改变以往大水漫灌、串灌的旧习惯。同时也可采用铺设暗管系统进行控制灌溉和田间排水,有利于节水、节肥和作物生长,为实现高产、高效、优质农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是科学灌溉

  根据灌区农作物需水要求,适时适量地灌水,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对土壤墒情和灌区输配水系统的水情进行监测、数据采集和计算机处理,可以科学有效地控制土壤水分含量,达到节水又增产的目的。同时要建立健全节水管理组织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完善节水管理规章制度。

  三是膜上灌、膜下灌

  用地膜覆盖田间的垄沟底部,引入的灌溉水从地膜上面流过,并通过膜上小孔渗入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进行灌溉,这种方法称作膜上灌。采用膜上灌,深层渗漏和蒸发损失少,节水效果显著,在地膜栽培的基础上不需再增加材料费用,并能起到对土壤增温和保墒作用。在干旱地区可将滴灌管放在膜下,或利用毛管通过膜上小孔进行灌溉,这称作膜下灌。这种灌溉方式既具有滴灌的优点,又具有地膜覆盖的优点,节水增产效果更好。

  (六)合理提高黄河水价,以经济手段促进节约用水

  黄河流域水价严重偏低,导致用水户对水的价格不敏感,节水观念淡薄,用水浪费,同时低水价导致人们对水资源短缺缺乏足够熟悉,对水资源保护也存在不足,以致在浪费水资源的同时,还不断向水中大量排放污染物。合理提高水价有利于鼓励人们节约用水,同时也可以筹集资金,改善供水设施,减少供水环节的渗漏浪费,改善环境,保护水资源,也有利于水利工程和水管单位的良性运行和持续发展。

  总之,加强引黄灌区节水灌溉,必须通过运用工程、经济、技术、制度和管理等手段,实现灌区的一体化管理,从多角度、多方位探究确定节水灌溉目标和主要策略,积极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健全水权制度,加强总量控制,严格定额和需水管理,实施水量科学管理、统一调度,合理提高水价,加快工程节水、农业节水及生活节水步伐,重视经济和科技手段,引导公众参和,努力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引黄灌区经济快速发展。

  作者单位:黄河河口管理局东营黄河河务局

分享到: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气候变暖背景下,北极海冰变化机…
近年来,北极增暖速度是全球平均变暖速率的2-4倍,这对北半…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考试频道点击排行
  • 没有考试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