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副部长谈城市水务 看好海水淡化

作者:晁明春 杨…    文章来源:大众日报    点击数:1166    更新时间:2011/9/20

    在9月19日开幕的第六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国家水专项第一行政负责人仇保兴作了《水专项——应对水危机的利器》的主题演讲,介绍的一系列解决城市水难题的新技术令人耳目一新。

    污水处理要突破“福特式”思维

    在济南舜耕路中段路西有一片小“公园”,一座红房子掩映在花草之间,走近一看,石头上写的原来是“舜耕中水站”。

    提起城市污水处理,人们往往会想到复杂的管网和大型污水处理厂。仇保兴则力倡分散式生态处理系统,认为其容易做到水资源就地回收利用、减少管网投资;且实施简单、建设周期短;管理容易,营运成本低,是集中式污水处理的重要补充。

    “污水处理要超越福特式大规模、集中式处理的旧框框。”他说,“‘十二五’城镇污水处理率要达到85%,分散处理也会成为污水厂尾水进一步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绿色建筑的推广,污水就地处理回用将更加普及。

    记者了解到,随着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污水资源已成为城市的“第二水源”,但在污水处理上,不少城市片面依赖集中收集、集中输送、集中到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模式。这种办法处理成本的确较低,但收集和输送的成本却很高,尤其在管网欠账多时,更是推进缓慢。

    “在省内,济南的污水分散处理做得比较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05年至今,济南一方面将大型污水处理厂由2005年的2座增至6座,处理能力由42万立方米/日增至68.5万立方米/日,市区污水厂处理后水质达到最高的一级A标准;另外,先后建设了舜耕路、工商河、东泺河、西圩子壕等8座中水处理站,每天增加污水处理能力5.7万立方米,出水水质也全部达到一级A标准;污水就地处理,减少了管网压力,也为中水的就地回用提供了条件。

    少些“到城市来看海”

    从我国的北京、上海到韩国的首尔,今年都出现了“到城市来看海”的现象,而2007年的“七一八”,成为泉城人心头永远的痛。仇保兴讲到此时也尤感痛心。

    “从本质上说,都是由于城市规划没有适应自然,人的建设妨碍了水的自然流通。”他建议,要优化管网布局,结合道路建设,确定合理的汇水面积,适当提高管网密度;加强雨水利用,推进绿色建筑、生态小区建设,推广雨水存蓄、从源头减少雨水的排放量;强化渗透滞蓄,加大渗水路面和下凹式绿地建设比例,发挥对雨水下渗、截流、滞蓄作用。

    “还可以结合道路、地铁、隧道,设置排涝通道。”他举马来西亚吉隆坡的“Smart Tunnel”为例,该市建设了一个三层结构的地下隧道,最下一层平时就用于排水,第二层平时用于通车,但如遇5年一遇的大雨,就停止通车,改用于排水。一旦遇到20年一遇的大雨,三层隧道全部用作排水,成为一个直径12米的巨大“排水管”。

    在仇保兴的幻灯片上,绿色生态停车场、充满野趣的路边树林和水洼(学名叫“雨水滞留池”),让人看了呼吸都畅快起来。“要把城市规划设计为一个仿生态的系统。”他说。

    海水淡化或省却调水麻烦

    “‘南水北调’、‘引黄济青’,人们在周济沿海缺水城市时,往往忘记了,海水淡化可能影响更低、花费更少。”仇保兴说,海水淡化,是沿海城市水资源安全重要保障。

    “山东的海水淡化在全国是做得较好的。”他说。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省青烟威都有海水淡化项目实施,尤以青岛规模最大。记者了解到,2008年青岛便投用了全国第一个“大生活用海水”示范项目(海水冲厕),目前正在建设日处理10万立方米、全国规模最大的城市供水海水淡化项目,到明年下半年,市民就能喝上淡化海水。

    “中国的海水淡化产业只是刚刚起步。至2010年底,总装机容量约56万立方米/日,未来5年,沿海拟建海水淡化工程规模将达200万立方米/日。”仇保兴说,“2010年底,全球已建成装置的装机容量为6520万立方米/日,解决了2亿多人的生活用水问题。2010年全球海水淡化工程总投资额已达到340亿美元;且每年以15-20%的速度递增。”

    除了上述技术,仇保兴还介绍了用冷冻法分离矿业废水中的盐和污物、用高压电电离空气产生负离子,与水分子聚集成水滴的“离子化增水技术”,让人们对未来的人水和谐充满了想象。(晁明春 杨学莹 苏明磊)

分享到: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气候变暖背景下,北极海冰变化机…
近年来,北极增暖速度是全球平均变暖速率的2-4倍,这对北半…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考试频道点击排行
  • 没有考试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