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推进漳河水库省级湖泊生态试点
人民网武汉7月4日电 为落实国家有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政策,探索完善跨区域湖泊水库环境管理体制机制,湖北省环保厅于近日召开漳河水库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推进会,重点研究漳河水库全流域保护工作。漳河水库也因此成为全国首个在省级层面开展生态环境保护试点的水库。
漳河水库位于湖北省中西部的荆门、宜昌、襄阳三市交汇处,是一座跨流域引水的巨型水利骨干工程,流域面积2212平方公里,总库容20.35亿立方米,是湖北省管辖的最大水库。她承载着库边及下游300余万人民的生产、生活用水,为保障湖北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然而,多年以来,由于存在跨流域监管的问题,在漳河水库环境保护工作中,执法监管合力不够、环境管理体制不顺等矛盾突出,农业面源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等隐患难以消除。
湖北省环保厅经过充分调研,决定在漳河水库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省级试点,探索水库生态环境保护经验。试点分为近期(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和远期(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根据初步方案,将通过工业污染防治和生活、农业面源、水产养殖、旅游等方面的污染控制,改善漳河水库水质,防止富营养化,确保漳河饮用水源地水质优良,整个水库水质达到II类标准,促进湖泊流域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加强漳河水库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襄阳、宜昌、荆门三地将分别组织开展漳河流域生态环境调查,收集流域内相关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做好漳河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在省环保厅的组织下,进一步完善三地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三地环保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互通环境监管信息,积极探索跨流域生态环境管理模式,合力推进漳河水库环境保护工作。三地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流域联合执法,探索完善跨区域湖泊环境管理体制机制,保障各项工作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