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洲河污染惊心触目 成珠三角污染最重河流

作者:谢庆裕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数:2301    更新时间:2013/5/24

茅洲河水面上垃圾随处可见(谢庆裕摄)  

  黑臭的河面上垃圾不时漂浮,水质普遍数倍劣于V类,每天46万吨污水直排入河……

  “当我们飞驰在莞深高速,为两边城市高楼迭起,为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而欢呼的时候,我没有想到,背后还隐藏着如此重污染的河流——茅洲河,真是在我的意料之外,怪不得伶仃洋如此伶仃。”本周二,省政府在东莞召开淡水河石马河及茅洲河污染整治工作现场会,副省长许瑞生经过上午在茅洲河现场考察后,在会议上如此感慨。

  多次到现场调研的广东省环保厅厅长李清直言,茅洲河的景象令人触目惊心,这条深圳最大(指流域面积)的河流,也是珠三角污染最严重的河流。

  继去年深莞惠的“两河”历经省人大5年督办达到阶段性整治目标后,流经深莞两市的茅洲河“接棒”成为珠江口东岸的水环境“毒瘤”。茅洲河污染综合整治也被列入今年省级重点挂牌督办的十大重点环境问题之一,深圳市政府、东莞市政府同为污染整治的责任单位。

  记者近日调查发现,经过20年的发展,集聚了约300万人,2.2万家工业企业,GDP达2200亿元的茅洲河流域,正面临重污染企业和非法养殖业排放庞大,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滞后等重重制约。其未来如何在舍与得、环保与短期经济利益的博弈中改变污染长期积重的局面,十分考验地方政府的决心与智慧。

  现场

  干流黑臭垃圾漂浮,支流氨氮超标23.2倍

  灰黑色的河水粘稠得难见流动的迹象,大小不一的水浮莲漂浮河面,甚至形成一个小岛,杂草丛生的岸边,花花绿绿的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随意堆放,部分飘至河中,河两岸鲜见人烟,仅有低矮的厂房默默矗立。这是记者在茅洲河下游共和村河畔看到的景象,这里距伶仃洋出海口约8公里,一河将深圳宝安区松岗街与东莞长安镇南北隔开。

  “最近下了几场大雨,已经把河水稀释了,味道没有那么浓烈,如果没有下雨的时候,这条河就是又黑又臭,我们只能掩鼻而过”,在附近厂区工作的打工者向记者诉苦。

  “不喝水马上死,喝水慢慢死”,当地水务局干部仍记得附近群众对茅洲河环境恶化的无奈调侃,“他们以前都是喝河里的水,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两岸的企业渐渐多起来,水质越来越差,曾严重威胁周边群众的饮水安全。”

  如今,沿岸百姓已不再把茅洲河作饮用水源,但完全成为排污河的茅洲河水质状况却跌入谷底,水质长期劣V类。

  以共和村断面为例,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显示,与地表水V类标准相比,4月份该断面化学需氧量超标0.23倍,氨氮超标8.85倍,总磷超标5倍。

  在全长31.3公里的茅洲河中,共和村河段这样的水质状况并非孤例。在共和村上游几公里处的茅洲河东宝河桥上,虽然较为靠近燕川污水处理厂,部分河面仍然呈深褐色。

  省环境监测中心的监测结果显示,茅洲河干流和15条主要支流水质均劣于Ⅴ类,氨氮、总磷等指标严重超标,其中支流水质又远差于干流。在深圳境内的10条支流中,老虎坑水污染最严重,氨氮、总磷分别为48.4mg/L、3.84mg/L,前者超标竟达23.2倍。一些支流甚至出现了重金属超标,如东莞人民涌铜超标1.66倍、氟化物超标1倍。

  茅洲河流经深圳市宝安、光明和东莞市长安镇,下游11.9公里为深圳、东莞界河(以河为界),流域总面积388平方公里,其中深圳侧流域面积311平方公里,是深圳最大的河流(指流域面积),在珠江口伶仃洋东岸出海。

  “按照国家的标准划分,劣五类之后就没有再差的划分了,如果有的话,茅洲河的水质可能是劣十类、劣十几类。”省环保厅人士坦言,这堪称“珠三角污染最严重的河流”。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森林储存的碳占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40%,是陆地上除永冻土之…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考试频道点击排行
  • 没有考试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