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专家郑正教授:面源污染不治难有清水潺潺

作者:唐蓓茗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点击数:1331    更新时间:2013/6/9

  水污染趋势:由“点”及“面”

  2010年,我国公布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基本情况和普查成果,已经发现面源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有“赶超”点源污染之势。

  这份普查报告说,农村面源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占到了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43.7%;农村面源污染物总氮、总磷的排放量已经分别占到了排放总量的57.2%和67.4%。

  “这些数据,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水污染的主要来源”,郑正教授说。

  显然,要治理水环境,只关注个别点源污染远远不够,如果不能妥善解决面源污染,中国水环境就无法真正改善。

  目前,面源污染防治正在纳入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议程。郑教授透露,《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确定了16个重大专项,这是我国到2020年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其中就包括了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作为这一重大专项湖泊主题专家组成员,郑教授在面源污染控制方面已有长期研究,他重点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特别是脱氮除磷工艺进行攻关,发明和优化了以复合塔式生物滤池、毛细管渗滤沟、生态渗透坝、人工湿地、沼气生物净化池等为代表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在全国建立了300多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不少技术的处理效果明显高于日本技术。去年6月,郑正教授参加了全球重要的环境类学术会议——在美国休斯敦举行的第六届国际环境科学与技术会议,作为第一位登上大会演讲台的中国学者,以“中国流域污染控制的挑战、战略与实践”为题做大会报告,受到了外国同行的广泛关注。

  湿地是怎么变“死地”的?

  不过,在郑正教授看来,根治水污染必然是一个系统工程,技术只是这个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不是全部,更何况,从技术的总体水平上,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中国有自己的国情,国外的许多技术经验无法照搬照用,我们即使想“偷师学艺”也难。

  在美国,治理面源污染已有相对成熟的技术,如土地渗滤、人工湿地等等,主要由水、植物、土壤等构成复合体,靠自然和生态要素来对污水进行处理净化,但其前提是有空间、有土地。而中国尤其是中国东部地区恰恰受制于土地资源稀缺,所以许多技术只能搞样板,全面推开有困难。人工湿地作为面源污染控制与水体修复的手段,近年来在我国也有应用,但郑教授透露,人工湿地对空间有一定要求,太小则起不到作用,一些地方新辟的人工湿地实质上只是政绩工程,比如在污水进入湿地入口之前没有适当的污水预处理环节,这样的湿地没多久就会成为“死地”。

  目前,我国点源污染依靠排放许可证制度的有效执行、污水处理厂产能的升级、管网建设的加大投入,显得相对可控,而面源污染则往往比较分散、隐蔽、随机,研究和防控难度更大,其技术创新还往往要考虑到成本,限制较多。即使是点源污染的治理,也还有很多技术难点。郑教授透露,由于我国的污水处理排放标准和地表水标准之间存有巨大差异,所以即使经过处理的城市生活、工业污水也还达不到地表水的标准,仍然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不宜直接排入河流、湖泊,还需要进一步做深度处理以削减污染物。郑教授据此提出了建设“清流水网”的概念,作为流域各种经初步处理的污水在最终排入水域前的最后一道 “过滤网”,同时他也呼吁,水治理的政策法规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提高污水排放门槛。

  人挤一堆易“翻船”

  既然农村是面源污染的“重灾区”,那么,向城镇化进军是否能减少这种污染的危害呢?

  郑教授认为,治理水污染是个系统工程,应从三个层面来考虑。第一个层面是改造人的意识和行为,第二个层面是建立更科学的管理制度,第三个层面才是留给技术的。其中,人的改造是最重要的。

  郑教授认为,我们要的是新型的城镇化,不是人往大城市聚集就是城镇化了,这样的城镇化容易导致水、土地、能源等自然资源与人口分布的错位,城市负荷过大,破坏环境,是不可持续的。“就好比一条船,如果许多人都同时站到了船的一侧,那这艘船就很容易倾覆。 ”

  郑教授眼中的新型城镇化是根据自然、生态、环境的支撑能力来进行城市和人口的布局,农村居民可以居住在乡村,但是人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却表现出一定的城市居民的特征,比如像城里人一样每天上网,和城里人一样接触最新的信息,和城市工业一样对农业生产进行更“精准”、更科学的作业和管理。农村居民的卫生习惯也和城里人一样,借助勤劳的双手妆点家前屋后,在发明家们针对农村地域特点创造发明的面源污染控制装置的帮助下,生活得干净、体面,况且空间还不像城市那么拥挤。

  这样的美丽乡村谁人不羡慕?(记者 唐蓓茗)

上一页  [1] [2] 

分享到: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气候变暖背景下,北极海冰变化机…
近年来,北极增暖速度是全球平均变暖速率的2-4倍,这对北半…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考试频道点击排行
  • 没有考试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