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态文明浇灌出幸福美丽新济源

作者:王小萍 卢…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点击数:846    更新时间:2013/6/17
  本报记者 王小萍 本报通讯员 卢娟 成利军

  5月30日,记者来到济源市蟒河下游的东湖引黄调蓄工程施工现场,只见机器轰鸣,车来人往,一片喧腾。济源市水利局一名工程负责人说:“该工程建成后将通过黄河小浪底北岸灌区引水,在济东新区沿蟒河形成三湖相映的图景,届时将进一步满足蟒河下游工农业及生态生活用水不断增长的需要,在此规划建设的东湖片区也将成为济源新水景。”

  逆河而上,站在已经治理过的蟒河河岸,梨林镇瑞村农民刘承节告诉记者,“过去河道内又脏又臭又窄,有一年蟒河发大水,洪水进了村,把村口的龙王庙都给冲了。现在好了,再也不用担心被水冲了,环境也变美了。”

  蟒河治理项目只是济源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节点。

  多年来,济源市坚持把水利管理、治理、保护等工作全方位融入到“全域济源”的规划大格局,超前谋划了一批“民生水利”工程——

  在市区南部黄河沿岸依托省重点工程小浪底北岸灌区,建设配套引黄调蓄工程,重点开发黄河水;在市区北部沿太行山依托河口村水库和蟒河口水库等省市重点工程,高效利用沁河水和蟒河水;在市区西部王屋山腹地,建设集中供水工程解决山区群众饮水,同时以流域治理和坝系建设为载体,大力开展水保生态环境建设;在西北南三面环水的中心城区,积极开展东湖、三湖、河道治理、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着力打造水景观、彰显水文化、谋求水经济,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记者来到位于省级森林公园南山的承留镇大沟河村,在万亩槐林的掩映中,一座座小水坝犹如串串水晶洒落山涧。一路上游客不断,农家乐生意更是火爆。30岁的杜伟经营着一家窑洞宾馆,他的表情一脸幸福:“常年在外打工,这两年回家后,发现家里山青了、水绿了、景美了,也热闹了,就开了农家乐,一个月收入五六千,比打工强多了,还娶了个苏州媳妇儿来到了山里。”

  杜伟家乡的变化是济源市长期以来开展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缩影。济源市利用位于中原经济区沿黄生态涵养带和太行生态区的区位特色,通过建设淤地坝,开展砚瓦河、大沟河、清洛河等流域综合治理,构建起了南太行生态区、沿黄生态区和“四水环绕、多湖点缀”的生态景观,为周边群众抗旱灌溉,发展特色农业、水产养殖业、旅游业等提供了便利条件,大沟河村农民赵全刚说:“淤地坝建成后,养鱼一项每年收入能达到2万元。”

  水生态环境建设带来的可喜变化在山岭区更加凸显。位于山区的王屋、坡头等镇,过去耕地跑水跑肥严重,农业产量低,群众增收困难。济源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把开展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抓手,响亮提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群众脱贫致富”的目标,因地制宜引导群众发展薄皮核桃、石榴等经济作物,培育山区优势产业。目前,全市薄皮核桃面积已达10万余亩、烟田面积5万亩、冬凌草面积2.5万余亩,全市农村经济特色产业初步形成,各种特色种植及系列产品研发成为带动山区农民增收致富和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在努力构建水生态保护系统的同时,济源市以建立节水型城市、农业、工业、服务业为目标,着力强化水资源管理,累计投入15亿元,高标准建设了一批水源、节水、生态修复、雨水集蓄利用及污水处理等工程,有效提高了全市的水环境承载能力。

  在工业生产领域,先后关停高耗水企业80多家。“十一五”末的钢铁、铅锌等高耗水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比“十五”末下降了8个百分点,低耗水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则年均增长25%以上。

  在农业生产领域,大力推广小管涌流、管道输水等农业节水工程,全力发展高效种植业和节水农业,先后投入资金3500万元,分别在王屋、下冶、邵原等镇建成一大批节水灌溉项目,实现节水灌溉面积3.7万亩。

  因为水绿山青,蔬菜、林果等经济作物产业鹏翼奋举,日益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力军;因为水碧天蓝,伊利奶业、双汇集团等一大批高效生态农业项目纷至沓来;因为水靓城美,济源市在2012年一举荣获“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市”和“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市”两项殊荣。

  “泉涌、河畅、湖清、水净,水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济源市历届政府、历任领导坚持不懈勇于担当的一份责任。”济源市市长王宇燕说。

  据介绍,党的十八大以后,济源市进一步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步伐,逐步出台《水利十年发展规划》、《区域防洪规划》、《城乡供水规划》、《水生态保护治理规划》、《农田水利规划》等重点发展规划,进一步构建兼具防洪、供水、生态等功能的现代水利工程体系框架。同时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以此形成“倒逼机制”,促进用水方式和发展方式转变,为生态济源建设和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水利基础。

  济源市委书记何雄说:“根据十八大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我们将抓住水利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历史机遇,进一步转变治水理念,厘清治水思路,真正使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成为济源市探索改革驱动、民生优先、产业优化、生态友好发展之路的过程,成为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科学发展,力争在河南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

分享到: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气候变暖背景下,北极海冰变化机…
近年来,北极增暖速度是全球平均变暖速率的2-4倍,这对北半…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考试频道点击排行
  • 没有考试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