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2治水"诸葛亮"下基层 科学献智解人才之急
浙江“五水共治”有决心有热情之外,还须有专业人才领衔。16日,记者从选派治水专家到基层挂职服务交接活动上获悉,浙江将选派22名治水“诸葛亮”到浙江的11个地市挂职服务,为基层送去急需的专业治水人才,解基层“燃眉之急”。
2013年底,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五水共治”决策部署,目的就是要以治水为突破口,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美丽浙江,努力治出浙江发展新优势,治出浙江人民美好新生活。
航向已定,只待行动。浙江省委、省政府规划出治水路线图和时间表:五水共治,治污先行,其他“四水”齐抓共治,协调并进。三年内解决突出问题,明显见效;五年内解决基本问题,全面改观;七年内基本不出问题,实现质变。
2014年,浙江“五水共治”全面铺开,全力推进。浙江省治水办副主任方敏介绍,治污方面先行重点突破,今年1—5月,浙江全省完成垃圾河清理6000多公里,占年度任务的90%以上;今年需完成治理的6120个建制村中,有5000多个村已开展治理。
“治水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要求很高的工作。”浙江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姚志文指出,推进“五水共治”要建立形成八大保障机制,其中之一就是人才科技保障。从各地了解和反映的情况看,基层一线急需一批知水、懂水、治水的“诸葛亮”。
如何将优秀的治水“诸葛亮”引向基层?把优秀的治水专家派到市县去挂职服务,为基层送去急需的专业治水人才,解基层“燃眉之急”。
根据基层“五水共治”的实际需要,浙江省委组织部从浙江省市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选派首批治水专家22名,每个市2名,其中县(市、区)1名,在基层服务1年时间,挂任市、县(市、区)治水办主任助理,协助治水办主任开展工作。治水专家们将于6月底赴所属市县报到,7月份正式上岗工作。
姚志文表示,目前科技创新链条上存在着诸多体制机制关卡,创新和转化各个环节衔接不够紧密。“就像拉力赛一样,第一棒跑到了,下一棒没有人接,或者接了不知道往哪儿跑。”通过选派专家到治水一线,为基层解决技术难题,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真正实现“把科研成果写在大地上”。
“各县市要把最急、最难的治水技术需求交给专家,都是一些‘硬骨头’。”姚志文提出要求,通过治水专家挂职服务,要发现一批人才,培养一批人才,引荐一批人才,为基层培养引进一批“带不走”的治水人才。 (见习记者 邵思翊 罗雅迪)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