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学术交流 >> 学术论文 >> 实验性论文 >> 文章正文 | ![]() ![]() |
|
|||||
| |||||
水稻为主的湿地治污绿色生态工程初论(下) | |||||
作者:童泽霞 文章来源:湖南省长沙县农业局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7 | |||||
三、治理污染的策略和方法: 根据不同的湿地土质、不同的生长季节、不同的水稻品种和不同的污水含污量,确定不同的承载能力和不同的阀值。达到既治好污染,又不污染湿地的目的。在水稻为主的生态湿地治理污染的同时,根据不同的污水水质,综合协调好物理、化学、物理化学、生物、组合工艺等处理方法,共同治理好环境污染。 1、工业污水的治理方法:冶金、化工工业的污水,必须经过物理、化学、生物等处理方法(例如:EWO高效污水净化器、WT—FG生物技术法、BIOLAK污水处理法、SPR高浊度污水处理法等)处理,通过过滤、沉淀、化学反应、生物反应,去除污水中的氰、硫化氰酸盐、硫化物、焦油、悬浮物、氟化物、硫酸、锌、锡、镍、铬、汞、砷、锡、铬等污染物后,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才能排放;但不能进入水稻为主的生态湿地内进行水质净化。轻工业的污水,也要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处理,去除重金属、重金属盐和有毒物质后,才能进入水稻为主的生态湿地内进行水质净化。 2、生活污水的治理方法:生活污水经粗略过滤、去除大块有机物后,即可直接进入水稻为主的生态湿地内进行水质净化。也可以采取物理、化学、生物、综合工艺等方法处理。但是,医院的生活污水,必须经过严格消毒后,确认无传播疾病病菌后,才能进入水稻为主的生态湿地内进行水质净化。 3、农业污水的治理方法:农业污水由于面积大、污染量大、人口居住分散,治污工作难度大。主要是通过农业的新技术推广和普及,着重从减少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的用量、增加水稻的吸收、增加稻田土壤吸附消化入手,从而增强治理污染的力度。主要的新技术有:一是全面推广稻鸭生态种养技术,从不施化学农药和化学除草剂着手,从而杜绝生态环境的污染源。二是大面积推广SSNM施肥方法,从减少化学肥料用量着手,从而减少生态环境的污染源。三是大面积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从减少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随水流失着手,从而减少生态环境的污染源。四是发挥“隐型水库”储水作用,在大雨来临时,堵好田埂口,减少水的直接流放。五是改进饲料配方,重点是研究开发蛋白酶类等生物类的生长调节剂,取代重金属无机盐类和生长激素类等生长调节剂,杜绝生态环境的污染源。六是发展农村沼气,充分利用嫌氧微生物,分解大分子量的有机物,降解重金属无机盐含量。 四、治理污染的效果: 2、减少空气浮尘:空气浮尘产生的原因很多,其中重要的一条原因是空气流动时,干燥、裸露、松散土地上微细的尘土,随着空气的流动,扩散到空气中;特别是湍流时扩散能力要大1000—100000倍。水稻为主的生态湿地建设后,形成了环绕城市周围的生态湿地圈,增加了土壤的湿度,减少了裸露的土地,因而减少城市中空气浮尘的含量。 3、保护农业耕地:保护农业耕地有面积保护、土质保护和生态系统保护等多种概念。水稻为主的生态湿地建设后,实现了治理污染地和耕地共享,相对而言,从面积上保护了耕地。随着含有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的污水流入水稻为主的生态湿地中,大量增加了土壤中有机质、氮、磷、钙、钾等营养元素,土壤质量得到改善,从而土质上而言保护了耕地。但是冶金、化学工业的污水和没有消毒处理的医院生活污水不能进入;否则,不仅不能改善土壤质量,反而将造成土壤的严重污染。随着含有大量微生物的污水流入水稻为主的生态湿地,大幅度地增加了生物种群数量,促使生态系统的种类组成更加繁多、营养结构更加繁琐、物质循环更加复杂、能量流动性更加大,从而成熟性更加高、稳定性更加大,从生态系统上而言保护了耕地。 4、节约农业成本:环绕城市水稻为主的生态湿地建设后,有含有植物所需的、丰富营养的污水流入稻田中,不须要施用商品肥料,每亩每年可以节省肥料成本120元。 5、减少治污费用:环绕城市水稻为主的生态湿地建设后,可以大大节省治污费用,现在每吨污水的治理费用为0.5元左右,经水稻为主的生态湿地处理的污水每吨费用只有0.15元左右,节省0.35元左右,节省70%。 6、开发旅游休闲:采取水稻为主的生态湿地治理污染,由于投资大、规模大、治理效果好、调节作用强,必定会长期存在。并且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规模更加扩大,锁定于城市周围或边陲地带。形成城市中镶嵌着农业,农业点缀着城市的新的格局。由于水稻为主的生态湿地的水稻稻田内有水稻等作物、两栖湿地内有芦笋等作物、池塘水面内莲类、鱼类等水生生物,必定是城市人民休闲很好的场所,必将形成新一类的城市花园。人们在此垂钓、拍照、喝茶、歇息,必然是一派优哉游哉的好光景。 五、结论及讨论: |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自然循环水处理法破解黄家湖 香港米埔湿地生态功能价值估 《中国水稻生态农业报告》发 绿色水利、黄色水利与黑色水 姜文来:淮河治污任重道远 密云水库湿地建设浅谈 湿地脆弱系统的生态恢复 湿地脆弱系统的生态恢复 湿地与人水和谐 淮河治污任重道远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