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热点 >> 湿地 >> 文章正文 | ![]() ![]() |
|
|||||
| |||||
湿地与人水和谐 | |||||
作者:薛选世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4-10 | |||||
1、湿地是实现水资源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利用的基本条件和重要支撑。 湿地是水资源的有效赋存形式和持续补给者,湿地的物理、生物、化学组成部分交互作用,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改善水质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湿地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能促进水资源的天然优化配置,有效地推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湿地在输水、储水和供水方面发挥着巨大效益,在淡水循环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没有湿地也就没有水,它不仅能涵养水源、调节稳定流域水资源,而且能吸纳并保持降雨,调节稳定区域气候。湿地可增加大气中的含水量,而大气再以降雨的形式将空气中的水分降回地表,形成的水流可以从湿地移至地下土层,来补给地下水;当地下水充足时,湿地水流向上移动变为地表水,以此来排出地下水,调节河川径流,这样就对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天然优化配置起到一个屏障作用,而且在地表水向地下水转化的过程中,湿地能够通过保持营养、沉积污染物而起到净化水源的作用,使水质天然优化,并可防止有价值的沉积物被冲到江河中,从而维持水的良性循环,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湿地是维持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基本保障 “湿地与水——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人离不开水,水也离不开湿地,湿地与水密不可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不能没有水,也不能没有湿地,湿地对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生命健康安全、防洪抗旱安全,生态环境安全都至关重要,湿地是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众多的沼泽、河流、湖泊和水库的水都是可被直接利用的水,湿地在输水、储水和供水方面发挥着巨大效益。湿地所处的水生态环境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水是人类生存环境中最重要的物质与能量基础,有了水,才有了各种生物的新陈代谢,才有了人类的繁衍生息,才有了生机盎然的大千世界。湿地的生态环境状况直接影响着人类生存的条件和质量。水的供给,从人类的饮水、农业灌溉用水、工业和城市用水等各个层次影响着人类对资源的开发利用、经济社会发展的规模与水平,而洪涝、干旱、水污染、水生态恶化等直接威胁人类生存和生产活动。2005年11月13日,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连环爆炸,泄漏的苯流入松花江,使松花江水域遭受严重污染,哈尔滨市居民停水4天,造成了极为严重的不良影响。这一事件向我们敲响了警钟,保护湿地和水环境,保证水安全,更要注重和加强安全生产,要常抓松懈,防微杜渐,防患未然,以免因安全隐患、事故再次引发水污染等恶性事件,另据有关专家研究调查表明,湿地也是人类抵御禽流感的屏障,湿地受到破坏、缩小或污染,以及人类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是禽流感得以广泛传播的重要原因。2005年新疆发生的9起禽流感疫情发生地点无一例外都在水域湿地附近。由于湿地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及矿物资源,因此,湿地生态的变化将对地区经济发展起着促进或者制约作用,特别是水量的减少或者水质的恶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更显著。湿地保护能给水资源的天然优化配置、合理利用以及综合管理提供保障并能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和年度分配不均匀,通过天然和人工湿地的调节,储存来自降雨、河流过多的水量,从而避免发生洪水灾害,达到洪水资源化,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工农业生产有稳定的水源供给,实现人与洪水的和谐共处,河流湿地尤其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长江中下游的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许多湖泊曾经发挥着储水功能,防止了无数次洪涝灾害;许多水库,在防洪、抗旱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沿海许多湿地抵御波浪和海潮的冲击,防止了风浪对海岸的侵蚀。 |
|||||
文章录入:anny 责任编辑:anny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从“为人民服务”到“以人为 和谐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先 香港米埔湿地生态功能价值估 "和谐世界"里的丰富世界 多元·均衡·和谐 深化环境资源法学研究 促进人 绿色闵行绿色生活 倡绿色理念 建和谐校园 密云水库湿地建设浅谈 湿地脆弱系统的生态恢复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