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生态学 >> 生态学应用 >> 景观生态 >> 文章正文 | ![]() ![]() |
|
||||||||||||||||||||||||||||||||||||||||||||||||||||||||||
| ||||||||||||||||||||||||||||||||||||||||||||||||||||||||||
景观规划的杰作 | ||||||||||||||||||||||||||||||||||||||||||||||||||||||||||
——从“翡翠项圈”到新英格兰地区的绿色通道规划 | ||||||||||||||||||||||||||||||||||||||||||||||||||||||||||
作者:刘东云 周… 文章来源:《中国园林》2001(03)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21 | ||||||||||||||||||||||||||||||||||||||||||||||||||||||||||
摘 要:本文详细介绍波士顿的“翡翠项圈”和波士顿都会的开放空间系统,以及刚刚完成新英格兰地区的绿色通道规划,旨在介绍一些国外先进的景观规划思想如公园道、开放空间、绿色通道等,同时让大家认识到规划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懈的过程。 关键字:景观规划;公园道;开放空间;绿色通道 Abstract: This paper expatiated a masterpiece of Landscape Planning-from Boston's Emerald Necklace to Boston's Metropolitan Park System, to Greenway Planning for New England, aiming to introduce some advanced ideas abroad such as parkway、open space、greenway, and make people realize the long period of planning. 奥姆斯特德所说的公园道,主要是指两侧树木郁郁葱葱的线性通道。这些通道连接着各个公园和周边的社区,宽度也不大,仅能够容纳马车道和步行道。用奥姆斯特德的话说:“在公路上,行车的舒适与方便已经变得比快捷更为重要。并且由于城镇道路系统中常见的直线道路以及由此产生的规整平面会使人们在行车时目不斜视,产生向前挤压的紧迫感。我们在设计道路的时候,应该普遍采取优美的曲线、宽敞的空间、避免出现尖锐的街角这种理念,它暗示着景观是适于人们游憩、思考,且令人们愉快而宁静的环境(转引自Geoffrey and Susan Jellicoe, 1995)。”奥姆斯特德和Vaux在晚期的作品中大量使用这种表现方式,包括Buffalo的公园道和芝加哥的开放空间系统等。这些公园道首先强调的是那个时代最迫切的社会的和美学的问题 (John M. Levy,1994)。应该注意的是:由于奥姆斯特德生活的时代汽车还未大量使用,他所强调的交通方式是马车和步行;1920年以后的公园道建设虽然继承了奥姆斯特德的思想,但主要强调汽车以及道路两旁的景观所带来的行车愉悦感。 在“翡翠项圈”计划的实施工程中,奥姆斯特德也非常强调城市防洪和城市水系质量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主要通过修建下水管道、水闸等工程措施。奥姆斯特德在无意识中开创了多目标规划的先例,尽管这些手段和现代的工程手段类似,而不象我们今天所说的生态方法(Smith, Daniel S. and Hellmund, Paul C., 1993)。 二、波士顿都会开放空间系统(Metropolitan Park System) 随着年龄的增大,奥姆斯特德逐渐淡出设计舞台,他的学生艾略特(Charles Eliot,1859-1897)将他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并运用到波士顿大都会。1897年艾略特去世以后,这一伟大的工程由艾略特的侄子Eliot II接任,并最终在20世纪早期形成波士顿大都会的开放空间系统。 艾略特生于剑桥,1882年从哈佛大学毕业,其父曾是哈佛大学的主席。1983年艾略特成为奥姆斯特德的学徒,并参与了奥姆斯特德在波士顿的主要项目,如希望公园等。1885年,艾略特在奥姆斯特德的建议下到欧洲参观旅行,1886年回到波士顿,并成立自己的事务所。1893年他加入奥姆斯特德事务所并成为主要负责人,该所也更名为奥姆斯特德、奥姆斯特德、艾略特景观设计事务所(Olmsted,Olmsted and Eliot)。1893年该事务所承担了规划设计波士顿都会开放空间系统的任务。 艾略特最杰出的贡献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在1890年他发表“Waverly Oaks”一文中,艾略特竭力呼吁对麻省Belmont山的一片栎树林进行保护,并制定了一些保护麻省优美景色的策略。1896年艾略特完成了名为“保护植被和森林景色(Vegetation and Forest Scenery for Reservation)”的研究。在该研究中,他发展了一整套方法,即著名的“先调查后规划”理论,该理论将整个景观设计学从经验导向系统和科学。该方法一直影响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路易士和McHarg的生态规划,有学者甚至指出McHarg的“千层饼模式”就是的艾略特 “先调查后规划”模式的翻版(Steiner, F. Young, G. and Zube, E., 1987)。这是艾略特对景观设计学的又一大贡献。 艾略特的这些思想都集中体现在波士顿地区开放空间系统的规划中。3条主要的河流(包括Charles河)和六个大的城市郊区的开放空间被连接到一起。该规划还呼吁将Revere海滩的用地由私人用途改为公共用途,保护波士顿湾的岛屿,在人口密集的地区建设大量的小广场、运动场和公园等。该规划为波士顿地区增加了250平方英里的开放空间。今天,艾略特被作为“波士顿开放空间系统之父”而为人们所怀念(William H. Tishler,1989)。 正当处于事业顶峰的时候,艾略特忽然故去。艾略特的侄子Eliot II接替艾略特的任务,并将起开放空间的概念运用到整个波士顿大都会上。这一任务一直持续到20世纪30年代。图二是1902年波士顿地区开放空间系统规划图。图三是1928年Eliot II完成的波士顿大都会开放空间规划(open space plan for the Commonwealth of Massachusetts in 1928)。这两次规划为后来的开放空间和保护区规划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框架和样板,50年代以后这种模式还经常被采用。同时,该规划的实施也为波士顿留下宝贵的遗产(照片,俞孔坚提供)。 三、新英格兰地区的绿色通道规划(Greenway Planning) 该规划由著名景观规划师Julius Fabos领导,在University of Masschusetts和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的一些教员和学生,以及新英格兰地区六个州的一些政府官员和景观设计师的共同合作下完成。 这项计划旨在保护环境和开放空间的同时,大力发展该地区的旅游业,即:使绿色通道和绿色空间能够像公路一样容易接近;增加旅游业收入至少一倍而不损害环境和公众利益;将旅游收入的一部分用来维护和改进环境质量。该项规划有五步来完成(图4、图5),即: 1.全面清查每个州已存在的绿色通道。调查表明:该地区已经在规划前已经有19,011英里的绿色通道、步行道和超过7,500,000英亩的绿色空间。 2.研究当前每个州和全地区的规划。 3.考察现存网络的之间的缺口,寻求相应的联络方案。 4.制定各分项规划。 5.形成每个州和全地区的绿色通道规划。 规划结果体现在如下3个方面(图5、6): 1.再增加12,700英里的步行道,从而将新英格兰地区所有的开放空间都连接起来。Julius Fabos将绿色通道分成3类,即:娱乐类绿色通道(Recreational Greenways,沿着自然的河流或者被废弃的铁路等)、生态类绿色通道(Ecological Greenways,通常沿着河流山脊,供野生生物迁徙或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历史类绿色通道(Cultural and Historic Greenways,具有一定历史遗迹和文化价值、具有教育、美学、娱乐和经济利益的场所和步行道。其边缘也可提供较高质量的居住环境。)。 表一、规划数据统计表
参考文献 |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规划滞后拖住生态游后腿 试论河流生态修复规划的原则 城市内河综合整治规划探析 李适宇——从事水环境管理与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市域问题 生态经济是发展的方向 发展生态经济是21世纪中国经 建设更加发达的生态经济 区域农业生态经济规划的基本 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规划指南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