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生态学 >> 生态学应用 >> 恢复生态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西部生态恢复要防五大风险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西部生态恢复要防五大风险
作者:段树军 …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9-18


  [摘要]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是一个生态危机区。如果再大规模开发自然资源,就可能对西部地区形成新的生态破坏,使本已经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同时,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可能造成的生态破坏不仅影响西部地区,而且对中东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也将产生巨大的影响。西部大开发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由于生态恢复可能使地方经济受阻与农民生活下降,地方政府与农民参与的主动性并不乐观,如果没有广泛的参与,任何生态恢复计划都是难以实施的。生态建设计划的制定与出台往往比较仓促,缺少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与科学论证,还没有实现规划过程的科学化。我国生态规划的水平亟待提高。

  一、西部开发可能加大生态保护的压力
  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是一个生态危机区。如果再大规模开发自然资源,就可能对西部地区形成新的生态破坏,使本已经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同时,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可能造成的生态破坏不仅影响西部地区,而且对中东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也将产生巨大的影响。西部大开发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
  二、生态规划水平影响生态恢复
  首先,生态建设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目前正在实施的生态建设计划中,有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长治”工程、“长防”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防沙治沙工程等,由国家计委、水利部、国家林业局、国家环保总局、农业部等多个部门负责,部门分隔问题突出。其次,由于生态建设主要由中央财政投资,许多地区与部门希望在中央投资这块“大蛋糕”上多切一块,因此,在制定计划时,片面强调项目的规模,而忽略了规划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由于不同地区与部门之间缺乏相互协调,造成一些地区资金投入很多,而另一些地区却没有任何资金投入,造成人为的不公平和不合理现象。再次,很多生态建设重点地区也是贫困地区,国家和地方的生态建设投入没能很好地与扶贫工作结合起来。而且,生态建设计划的制定与出台往往比较仓促,缺少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与科学论证,还没有实现规划过程的科学化。所有这些都说明,我国生态规划的水平亟待提高。
  三、管理者、操作者的态度、能力 和方法影响预期目标的实现
  由于在项目规划、管理、科技支撑与经济政策方面的失误或偏差,或者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等,使原定目标难以实现。由于生态环境建设的综合性,难免出现注重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有些可能还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例如,关于“种树”与“种草”的问题,许多地方片面强调“种树”而忽视“种草”,在水分不足的干旱区也种上了树,很可能再次出现“多年种树不见树”的情况。另外,也有一些地区在生态恢复中片面强调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生态效益,生态林变成了经济林,并没有起到所期望的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生态屏障作用。
  由于生态恢复可能使地方经济受阻与农民生活下降,地方政府与农民参与的主动性并不乐观,如果没有广泛的参与,任何生态恢复计划都是难以实施的。
  四、对当地居民利益和观念的考虑不周详,会影响成果的巩固
  实施生态恢复计划的地区一般都是生态脆弱区和贫困区,在生态建设中,必须强调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但生态建设的经济效益绝不能仅仅体现为政府的补贴。在实地调查中,已经出现了退耕的农民过于依赖政府补贴的情况,当问到“政府不补贴粮食与钱时,怎么办?”许多农民毫不犹豫地回答:“上山砍树种粮呗,那还怎么办?”可见,生态恢复与食物安全的矛盾是十分明显的。
  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恢复活动使耕地减少,林地与草地增加,耕地的减少自然会减少粮食生产,影响农民生活。虽然目前是实施生态恢复计划的良好时机,但我国粮食生产,特别是西部地区抗御旱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还不强,粮食生产的综合能力并不稳定,一旦粮食又出现了紧张的情况,自然会减少粮食补贴,由于农民对粮食的需求是刚性的,难免会使农民重新开垦已退耕的坡耕地。由此可见,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的难度还很大。
  五、生态环境建设的速度赶不上退化速度
  几十年来形成的大面积搞生产,小面积搞生态的模式,正是“局部治理、整体恶化”的根本原因。到目前为止,西部地区生态治理的速度仍赶不上生态退化的速度。受传统土地利用方式与产业结构的影响,西部地区资源利用结构难以做出“革命性”的调整,特别是在生态资源利用方面(如草地等),人们对资源的利用是自私而且缺乏理智的,这就是公共牧场的悲剧,即每一个放牧人拼命使用公共资源以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其结果导致公共资源的过度掠夺和消耗,使所有人的利益受损。因此,如果现行的资源利用方式不改变,公共牧场的悲剧还将一再发生,生态环境仍将呈现为“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的格局。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红树林生物多样性恢复
    西部发展亟须打破水资源瓶颈
    论西部城市生态安全面临的问
    湿地脆弱系统的生态恢复
    湿地脆弱系统的生态恢复
    生态恢复工程技术简述
    朝阳涌黑臭水体生物修复试验
    城市化与我国西部生态环境保
    洞庭湖环境疏浚与生态修复
    建设西部治碱工程 发展碱地生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