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生态学 >> 生态学应用 >> 恢复生态 >> 文章正文 | ![]() ![]() |
|
|||||
| |||||
水保生态修复的若干科学问题 | |||||
作者:刘国彬 文章来源:中国水利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9-29 | |||||
生态修复的潜力及驱动因子:要了解生态修复的潜力,首先需要对生态系统退化程度进行诊断。生态退化程度的诊断包括诊断的参照系统、退化程度的表达、诊断的途径及方法指标等,其中土壤侵蚀强度和生态系统功能的丧失是诊断的重要标准。目前对于退化程度的诊断研究大多处于定性阶段,通常分为受害轻微的生态系统(可逆的)和受害严重的生态系统(不可逆的)。一般来说,诊断的参照物将是生态恢复的基本目标。根据水利部生态修复规划,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核心是通过减少人为干扰恢复生态系统功能。因此,植被的正向演替是生态修复的驱动因子,植被恢复能力及条件是关键。 生态修复的布局:生态修复的布局是规划的基础,包括全国生态修复分区、区域布局和中小流域的空间布局。有关专家根据影响生态修复和植物生长的水分条件作为一级类型区主导因子,把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分区作为二级分区;在区域尺度上,生态修复的关键是植被的自然恢复与正向演替,分区可按照中国自然植被地带的分布来布局;从区域角度,生态修复作为一项社会经济活动,布局须与该区域的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结合起来。 生态修复技术措施及标准:对水土流失轻度区通过封育保护,大面积地进行生态修复;对地广人稀、土地利用率不高的区域,进行灌草补植、封育保护;对强度水土流失的部分区域,先采取较简单的治理措施控制大的水土流失,再进行生态修复。生态修复要求综合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因素,对于时间、空间上异质性的生态系统而言,生态系统退化程度和干扰因子很难简单概括为一些易测定的指标。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生态系统健康是指一个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即在时间上具有维持其组织结构、自我调节和对胁迫的恢复能力。目前我国对于评价生态系统健康尚无成熟的理论和方法,一般过程是首先根据区域特征、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确定评价的目标及生态健康的标准,再通过对反映系统水、土、气、生等各要素特征的指标敏感性及其相关性分析,选择健康诊断指标,然后建立生态系统健康诊断指标体系及诊断模型。 生态修复及环境效应:由于水土流失区生态环境的复杂性、恢复的多目标性以及目前技术的局限性,现有的恢复理论及技术措施,在生态系统演替的长时间序列中,对生态环境的效应有正面的、不确定的甚至负面的。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 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刘国彬副所长 研究员 |
|||||
文章录入:anny 责任编辑:anny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试论河流生态修复规划的原则 榆林:水保锁住风沙 塞上满目 CORPS OF ENGINEERS WETLAND [原创]嫩肉木的调查与研究 河流生态修复工程的评估准则 流域尺度的河流生态修复 作为饮用水源的微污染湖泊水 污染土壤修复与生态安全 开展生态修复的启示与建议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