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留言 | FAQ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生态学 >> 生态学应用 >> 恢复生态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基于生态恢复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念探讨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基于生态恢复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念探讨
——以广东省佛山市为例
http://www.eedu.org.cn    作者:汪永华 何…    文章来源:《风景园林》2005年第3期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4-15

摘 要:根据整体优化,景观连续性,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与景观多重价值等原则,佛山应以生态恢复理论指导,从城市绿地斑块,城市绿色廊道,环城绿带,城市湿地,工业废弃地,岭南文化等6个方面进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最终形成“绿色基质十绿色廊道+干扰斑块+景观节点”的景观格局。
关键字:生态恢复;佛山;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Urban Op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Based 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 Case in Foshan,Guangdong Province
WANG Yonghua HE Fang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integration improvement, landscape connectivity, biodivers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aking measures suitable to local condition and multiple landscape value, urban open space system in Foshan should be planned in urban green patches, green corridors, green belts around city, urban wetlands, industrial derelict land and Cantonese culture, based 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heory. Landscape pattern of urban open space system in Foshan will be green matrix—green corridors—disturbance patches—landscape node.
Key words ecological restoration, Foshan, urban op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由于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的发展需求造成的对城市的压力大大超过了城市生态承载力的限度,使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与维持发展的生态平衡失调,由此产生的城市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城市生态恢复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在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协调与自我调控能力。佛山作为一个新型的大型城市,聚集了广阔地域范围的各种资源和信息,成为广佛都市圈(广州,佛山)的重要发展极,城市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珠三角乃至广东省的发展。但城市自身的发展却面临着许多困境,例如在城市建设方面,中心城区高楼密布,人口密集,城市土地利用政策和房地产开发政策导致住宅建设只考虑经济效益而忽视人居环境。为此,本文探讨以城市生态恢复理论来指导佛山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期望更好地修复城市生态环境。

  1 城市生态恢复的涵义与目标

  有关生态恢复的术语很多,常见的主要有:Restoration、Reclamation、Revegetation、Rehabilitation、Ecosystem Reconstruction等,这些术语都包括“恢复与发展”的内涵,即使原来受到干扰或损害的系统恢复后使其持续发展。生态恢复是相对生态破坏而言的。生态破坏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发生变化,功能退化或丧失,关系紊乱。生态恢复,就是人们有目的地把一个地方改建成定义明确的,固有的,历史上的生态系统的过程,目的是竭力仿效特定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生物多样性及其变迁过程(美国生态学会),并恢复被损害的生态系统到接近于它受干扰前的自然状况。一般地,进行生态恢复的目标可分为4类:恢复如废弃地这样极度退化的生境,恢复城市生态系统这种现有的退化生态系统,合理保护与利用现有生态系统,保持区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恢复是指重新拟合城市发展变化中环境中的生态要素。作为城市生态规划中的一项区域性质的长期性策略,城市生态恢复是以合理利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资源为基本任务的生态规划手段,其目的在于对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造成的和即将造成的环境破坏进行恢复和保持。城市生态恢复的过程,即是以生态城市为目标,对城市现有的物质环境进行有机更新,促进城市各子系统向协调,有序的状态演进的过程。城市生态恢复可以对城市发展水平及发展状况做出评价,从而可以有效的抑制城市环境恶化的现象出现,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其核心与关键是恢复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并使之能够自我维持。

  2 城市生态恢复的理论基础

  (1)限制性因子原理:寻找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因子及其相互之间的作用与过程,进行生态恢复工程的设计和确定采用的技术手段,时间进度;
  (2)热力学定律:确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征;
  (3)生态系统结构理论:确定物种组成成分及其在时间,空间上的配置及各组分间物质,信息流动的方式与特点,即物种结构,时空结构和营养结构;
  (4)生态适宜性原理:确定物种与环境的协同性,充分利用环境资源,采用最适宜的物种进行生态恢复,维持长期的生产力和稳定性;
  (5)生态位原理:合理安排物种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使各种群在群落中具有各自的生态位,避免种群之间的直接竞争,保证群落的稳定;
  (6)生物群落演替理论:生态演替可看作是在外界压力不复存在之后,生态系统所经历的一系列恢复阶段。确定被恢复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的技术手段,控制待恢复系统的演替过程和发展方向,恢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使系统达到自维持状态。
  (7)植物人侵理论和生物多样性原理:确定物种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多种相互作用,以及各种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及其生境与生态过程的复杂性,从而达到系统的稳定性;
  (8)斑块一廊道一基质理论:斑块泛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和性质上不同,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单元,如植物群落,湖泊,农田或居民区等;廊道指景观中与相邻两边环境不同的线形斑块,如防风林带,河流,道路等;基质指景观中面积最大,连续性最大的背景结构,如森林,农田,城市等。在大尺度上的生态系统恢复,必须考虑土地利用的整体规划与生境破碎化,恢复景观的样性和完整性。

  3 城市生态恢复的原则

  3.1 整体优化原则

  从系统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出发,强调生态恢复的目标与城市总体规划目标的一致性,追求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整体最佳效益,努力创造一个社会文明,经济高效,生态和谐,环境清洁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子系统之间和各生态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仅影响到区域或城乡大系统的稳定性,而且直接关系到系统的结构和整体功能的发挥,因此在规划中必须协调好生态(观光)农业,生态林业,防洪系统,城市建设等子系统间的有序和平衡。在生态恢复中,如何利用有限的绿地空间,通过绿地景观格局的优化设计,充分利用绿地的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线,带,块相结合,大,中,小相结合,达到以少代多,功能高效的目的显得尤为重要。

  3.2 景观连续性原则

  城市绿地往往处在城市建筑环境的重重包围之中,绿地景观被分割得四分五裂,在城市中成为一个个彼此隔离的孤岛,使绿地的生态,游憩与观赏功能都大大降低,难以形成较为完整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因此,通过设置绿色廊道(如环城绿带),规划带形公园,设置绿地间“踏脚石”等手段加强孤立绿地斑块之间的联系,加强绿地间生物物种的交流,形成连续性的城市景观,使城市绿地形成系统,是城市绿地系统生态规划与城市生态恢复的重要任务之一。

  3.3 生物多样性原则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多样性导致稳定性。遵循多样化的生态恢复原则,对于增进城市生态平衡,维持城市景观的异质性,创造丰富多彩的城市绿地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合理规划设计植物品种,可以在城市绿地中创造丰富多彩的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的提高,必须以乡土树种为主,模拟当地自然植被的顶极群落类型,设计物种丰富,结构合理的景观;景观多样性表现在绿地景观类型的多样性,结构的多样性和格局的多样性。如在城市中,绿地按其规模分为市级公园,区级公园,小游园等,按形状结构分为带状绿地,块状绿地等;绿地景观格局上有大小绿地镶嵌结合,宽窄廊道相结合,绿地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等。

  3.4 可持续性原则

  要充分研究城市远期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制定远景发展目标。在城市向外扩展的同时,要留出足够的空间为将来安排绿地之用。将临时绿地和永久性绿地相结合,同时,要重点解决近期内环境质量较差,居民游憩困难的地方的绿地建设问题。以环境容量,自然资源承载力和生态适宜度为依据,积极创造新的生态工程,寻求最佳的区域生态位,强化人为调控未来生态变化趋势的能力。

  3.5 因地制宜原则

  在城市绿化用地和绿化设计选择方面,一方面要使绿地更好地发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美化环境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在满足植物生长条件的基础上,尽量利用荒地,山冈,低洼地等布置绿地。另外,在各城市绿地面积,数量,空间格局等绿地指标和空间形态的规划设计时要从实际的需要和可能出发,因地制宜,避免生搬硬套,单纯追求某一种形式,某些指标。

  3.6 景观多重价值原则

  城市是人类居住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城市生态恢复不可能象自然保护区建设那样隔离于人的影响之外。城市生态恢复一般都兼顾多种目标,如绿道体系同时具有生物廊道,城市景观塑造,城市户外空间营建,历史遗迹保护及教育,游憩,观光等多种功能。这种多目标的方法消除了传统规划方法将生态保护与开发对立起来的局面,为自然引人城市提供了条件。

  4 基于生态恢复的佛山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探讨

  城市生态恢复是以城市开放空间为对象,以生态学及相关学科为基础进行的城市生态系统建设。它不同于一般的城市绿化和景观建设,注重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恢复,以及健全生态过程的引人,从而使系统具有一定的自稳性和持续性。用生态学理论来指导城市绿地建设,使城市绿地纳人更大区域的生态保护网络,应该成为佛山可持续城市景观建设实践的主要内容。

  4.1 城市生态恢复与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关系

  城市绿地系统是恢复城市生态环境及提高景观活力的有效措施。对于整个城市生态系统来说,城市绿地系统,尤其是生态绿廊(如环城绿带)对于城市的生态恢复在于它可以生长式的发展与簇群式的带动作用,在美化城市面貌的同时,恢复城市生态系统的活力。城市绿地系统由各类绿地斑块和廊道组成,斑块和廊道的规划设计要充分发挥绿地系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Ecosystem service)。目前在景观生态规划格局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规划模型,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由于大型绿地斑块和小型绿地斑块对城市景观的结构和功能有着不同的影响力,因此在规划中作为第一优先考虑保护或建成的格局是:几个大型的自然植被斑块作为水源涵养所必需的自然地;有足够宽的廊道用以保护水系和满足物种空间运动的需要;而在开发区或建成区里有一些小的自然斑块和廊道,用以保证景观的异质性。这一模式同样适用于包括城市景观在内的任何类型的景观。

  4.2 基于生态恢复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由佛山历史变迁不难看出佛山城市的发展方受损生态系统依靠自然力量不能恢复,生态恢复是必然方向。因此对现存的大量人工设施只能采取减法加以控制,需要增加的是大量的生态绿地,佛山生态恢复的基本思路为:以城市生物多样性为基础,以食物网为纽带,构建不同层次的生态链,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与生态链有机结合的产业链,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的城市生态系统。彻底改变几十年来形成的“大面积搞经济建设,小面积搞生态建设"的模式与"局部治理,整体恶化”的局面。根据景观生态学的原理,生态恢复后佛山城市的景观格局为:绿色基质+绿色廊道+干扰斑块+景观节点。绿色基质的面积应超过总面积的1/2,并且连通性要强。绿色廊道由加强基质连通性的各种廊道等组成。干扰斑块即附属绿地。景观节点是在景观视觉廊道的交汇处设立标志性景观。以下从城市绿地斑块,城市绿色廊道,环城绿带,城市湿地,城市废弃地,岭南文化等6个方面提出了佛山城市生态恢复与绿地系统规划的构想。

  4.2.1 城市绿地斑块(Green patch):城市公园体系建设

  1970年代,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探讨用生态学原理来指导城市生态恢复。1977年英国在伦敦塔桥附近建立了William Curtis生态公园,其成功之处不仅在于它所创造的生境和物种,而且成为城市居民接触自然,学习生态知识的场所。生态公园为城市生态恢复提供了实践空间,拓展了传统城市公园的概念。
  在城市绿线内,与市民休戚相关的绿地类型主要是公园系统。公园的数量,质量和布局是衡量一个城市绿地质量的主要标准。根据国内外城市公园分类研究成果,综合考虑佛山具体的实际情况,将佛山城市公园划分为居住区游园,社区公园,区级公园,市级公园等几大类,并根据城市生态环境,防灾避难,人的步行能力和心理承受距离等多方面的要求以及按照生态城市的要求,结合社会实际发展水平和城市居民对城市公园的实际需求进行绿地系统规划。另外,为了软化城市空间的板结,净化城市的污染环境,美化城市混乱景观,整合城市破碎的形态,拯救城市原有物种,需要进行城市建筑物大面积植被化,即将建筑物单一的结构维护功能转变为同时具有光合作用的建筑物表面层,以构建城市绿色基质,为城市小生物提供可生存环境,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

  4.2.2 城市绿色廊道(Green corridor)建设

  城市绿色廊道体系实际上是城市范围内沿道路,河流等形成的绿色带状开放空间。它们连接公园和娱乐场地,形成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连接郊野的绿道能够将自然引人城市,也能将人引出城市,进人大自然,使城市居民可以体验自然环境之美。绿道在随后的规划实践中生态廊道的功能更加突出,使其不仅具有景观视觉美化功能,实际上又成为一个线状的自然保护区域。绿色廊道的联结包括廊道与斑块两两之间的联结。通过绿色廊道和斑块不同程度的联结,构成城市绿地系统。自成体系的绿地系统与城建实体构成共扼关系,前者限制了城市无休止的蔓延,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大城市所面临的诸多困扰,为城市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后者则提升了前者的生态,文化等内涵,体现了其存在的价值。

  4.2.3 城市环城绿带建设

  环城绿带,实际上也是一种绿色廊道,是在一定规模的城镇或城镇密集区外围,安排较多的绿地或绿化比例较高的相关用地,形成环绕建成区的永久性开敞空间,它能有效控制城市过度扩展,将城市与自然生态有机结合,成为城市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和城市生态安全的屏障。伦敦,巴黎,莫斯科,握太华的环城绿带非常有名。而在我国的北京,上海,天津等地提出了建设环城绿带的理念。而广东省在2003年制定并颁布了环城绿带和区域绿地指引,开了国内的先河。在佛山环城绿带的建设中,强调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贯彻生态恢复的指导思想,紧扣“回归自然”的主题和时代特征,力求将环城绿带规划成为一个生态系统平衡,郊野特色鲜明的生态绿带。为避免城市无限制地蔓延式发展,避免城市发展轴之间最终连接在一起,有效地控制城市形态,在城市扩张轴之间,中心城和新城之间,新城与集镇之间留出足够的农田,森林等绿楔,有利于将农村湿冷空气通过楔形绿地和绿廊传入市区,缓解城市污染与热岛效应。既为市民就近提供游憩环境和场所,又避免了对农田和绿地的侵占和破坏。

  4.2.4 城市湿地规划

  城市湿地是城市的生命线,它具有调节径流,防洪减灾,保护城市安全,改善城市气候,提供城市清洁用水,创造城市居民户外游憩空间,支持生物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航运,废物处理,灌溉等多种功能。而佛山的城市湿地目前大多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如汾江河,出现了富营养化,水域环境退化,水流被限制,水生生物多样性严重降低,废物与污染物聚集等诸多问题。在城市生态恢复的过程中,应保护好城市水体及其岸线,恢复其原有的结构与功能,维持生物多样性,从而有效改善佛山地区的小气候。
  湿地生态恢复,包含生态景观,水文,基质和土壤,植被的恢复。即根据恢复地现有的地理与生态环境状况,构建多种生境,以便丰富生态系统类型和生物多样性;通过疏挖河道,修建与扩深池塘来行洪,以改善与恢复水文条件。对于部分环境已发生根本改变的地点,可从其他地方搬运一些湿地土壤来恢复其土壤基质。而地带性植物的移植则有利于加快植被的形成与恢复过程。鉴于城市湖泊,河流在整个城市景观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可以在对其实施生态恢复的同时进行与之相适配的景观设计,从而使城市湖泊具有水质净化与景观美化的双重功能。动植物多样性的恢复与湿地水文生态条件的改善密切相关,一般地,本地植物种类的引入与恢复及景观的复合性有利于动物多样性的恢复。

  4.2.5 城市废弃土地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城市地区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弃地。工业废弃地是指曾为工业生产用地和与工业生产相关的交通,运输,仓储用地,后来废置不用的地段,如废弃的矿山,采石场,工厂,铁路站场,码头,工业废料倾倒场等。城市废弃土地由于人为影响的减少,往往能展示出很高的生态价值。1970年代后,随着传统工业的衰退,环境意识的加强和环保运动的高涨,工业废弃地的生态恢复问题日益得到重视。1984年Gemmell等人对英国曼彻斯特工业用地上的野生生物保护作了研究,提出了在工业废弃地上恢复植被群落的途径,包括改变地形,改善土壤结构,pH值控制,增加土壤肥力,调节水分营建湿润或干燥生境,使用本地种等。
  由于工业废弃地极端恶劣的环境条件,其受损生态系统自我恢复将难以实现,或实现过程漫长。如果采用生态恢复措施,工业废弃地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得以恢复。植被恢复是工业废弃地生态恢复的首要工作,而其前提为工业废弃地的基质改良,即鉴定限制生态环境恢复的因子和有毒物质,并清除这些不利因素。在工业废弃地植被恢复的初始阶段,植物种类的选择至关重要。根据佛山工业废弃地极端的环境条件,选择的植物种类应遵循如下原则:①选择生长快,适应性强,抗逆性好,成活率高的植物;②优先选择固氮植物,如刺槐属,大豆属,豌豆属,木麻黄属,苏铁属等;③选择佛山的地带性植物,如芒箕,芒草,香根草;④选择对重金属具有很强适应能力和吸收能力的超富集植物,如娱蛤草是As的超富集植物,鸭环草是Cu的超富集植物。目前国际上,矿区废弃地目标生态系统恢复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恢复为耕地,林地,旅游休闲用地,牧业用地。根据佛山的实际情况,可以将废矿地恢复为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的生态系统用地(如建立水土保持林生态系统,使之成为佛山城市生态屏障),旅游休闲用地(如建立岭南水果经济林,果园生态系统)等。

  4.2.6 岭南文化生态系统建设

  文化生态系统是指由于气候,资源等自然因素和历史因素,社会因素的影响,聚居在一个地区的人们,不断地认识本地特殊的自然条件河社会条件,其经验日积月累,世代相传,也自然地形成了地区的建筑文化,“场所精神”与风土习俗,这从城镇布局,建筑群的组织,特别是在民居上都有反映。为使几千年所形成的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佛山的历史文脉能够延续,文化生态得以恢复,在城市的建设过程应当是佛山传统城镇文化生态恢复的过程。为此,我们应当摈弃当前城市景观建设“高度密集的高层建筑和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的典型模式。
  在城市的外部形态上处理好城市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力求形成城,山,水和谐共生的,融为一体的独特的城市山水景观;形成丰富,自然,且具有与环境相统一的建筑空间组合;形成山体,建筑,林木共同组合而成的优美的天际线,形成错落有致的城市景观视线走廊。而人文景观的恢复,就是要通过城市的建设使古老的岭南文化内涵得以恢复,激活并且散发出新的光彩,让几千年的悠久文明世世代代延续下去,这就要求在城市的景观规划,空间构成,建筑外观设计与功能协调上延续岭南历史文化,历史文脉的思想。可以将作为历史遗产的人文景观,建筑,旧城,古城,古街等历史文化遗迹,如东华里,祖庙,梁园等,富含历史文脉的部分景观,在城市的生态恢复中进行复建或模仿。
  而对于文化传统(包括岭南民俗,民风,民间艺术,粤曲等)的延续,首先要搞好图书馆,博物馆等城市文化设施的建设;其次是精心组织和开展市民喜闻乐见的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大力开发本乡本土的民俗艺术活动;并且将岭南民间民风民俗文化的延续和保存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结合起来,或者开展一些传统的民俗文化节,或者利用本地资源开发带有岭南特色的民间工艺品和玩具以及地方小吃,风味佳肴等。

参考文献

1 Bradsaw, R J. The use of natural processes in reclamation advantages and difficulties。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J], 2000, 51:89-100
2 Donald L, et al. Integrating wetlands into planned landscapes.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J], 1995, 32:205-209
3 Fabos, J G. Introduction and overview; the greenway movement, uses and potentials of greenways. Landscape Urban Planning [J], 1995, 33:1-13.18
4 Goode D A. 英国城市自然保护[J]. 生态学报, 1990, 10(1):96-105
5 Mc Naughton S J. Diversity and stability[J]. Nature, 1988, 333:204-205
6 包维楷,刘照光,刘庆. 生态恢复重建研究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0,23(1):4-48
7 包志毅,陈波. 工业废弃地生态恢复中的植被重建技术[J]. 水土保持学报,18 (3)
8 陈波,包志毅. 生态恢复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J]. 中国园林,2003,19 (7):44-47
9 冯沈萍. 三峡库区移民新建城镇的文化生态恢复探析[J]. 社会科学,2003,(4):108-112
10 傅伯杰,陈立顶,马克明等. 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76-77
11 广东省城市规划指引《环城绿带规划指引》(试行)GDPG一004. 2003
12 梁留科,常江,吴次芳等. 德国煤矿区景观生态重建/土地复垦及对中国的启示[J]. 经济地理,2002,22(6):711-715
13 刘海龙. 采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可持续景观设计[J]. 生态学报,2004,24 (2):323-329
14 欧阳志云等. 大城市绿化控制带的结构与生态功能[J]. 城市规划,2004,28 (4)
15 彭少麟. 恢复生态学及植被重建[J] . 生态科学,1996,15 (2):26-31
16 王海珍. 水生植被对富营养化湖泊生态恢复的作用[J]. 自然杂志,2002, 24 (1):33 -36
17 王文英,李晋川,卢崇恩等. 矿区废弃地植被重建技术[J]. 山西农业科学,2002,30 (3):82-86
18 王向荣,任京燕. 从工业废弃地到绿色公园:景观设计与工业废弃地的更新[J]. 中国园林,2003,19 (3):11-18
19 俞孔坚,李迪华,孟亚凡. 湿地及其在高科技园区中的营造[J]. 中国园林,2001,2:26-28
20 赵振斌,包浩生. 国外城市自然保护与生态重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自然资源学报,2001,16 (4),390-395

作者简介
汪永华 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景观研究中心副主任
何 昉 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院长、总景园师、《风景园林》杂志社社长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采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可持
    一个人的治沙工程
    专家论生态恢复与环境保护
    草原生态恢复新思路:畜南下
    东亚生态恢复
    废土地种出“希望”
    向生态恢复战略发问
    红树林生物多样性恢复
    湿地脆弱系统的生态恢复
    湿地脆弱系统的生态恢复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