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帮助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生态学 >> 生态学应用 >> 恢复生态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生态不是建出来的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生态不是建出来的
http://www.eedu.org.cn    作者:居易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7-27

  居  易  

  生态保护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但生态究竟怎么保护,则无论是观念还是方法,仍可谓是众说纷纭。最为担忧的是,主动或被动的开发性保护、建设性保护的观点和方法居然流行甚广,以至于“保护”旗帜下的异化乃至破坏比比皆是。殊不知生态的本质是“自然”,是时空变化中的潜移默化,是自然法则下的生生息息,总之是非技术,非人力!一句话,生态不是建出来的,恢复才是硬道理。所以,当人类意识到生态需要保护的时候,当人类当真要给生态保护的时候,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其实就是还生态以本质,恢复生态的本来面目!当然,要想全面恢复,近乎痴人说梦。切实可行的只能是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确立生态恢复性保护的理念,科学普及生态恢复的原理和方法,不以善小而不为,在尽可能的范围,以尽可能的方式,让生态在自然力的作用下有限的恢复起来。本文立足于此,结合当前生态保护中的一些具体状况,特别是城市及其周边环境生态的恢复性保护提出一点相关的建议和方法。  

  河道——应象道路一样严管,让河水流通起来  

  城市或城乡结合部的河道的生态保护,治污防污从来是重中之重。截污、疏浚、打捞,方法不可谓不多,力度不可谓不大,但其中有一个环节却始终不尽到位,即河道的通畅管理。特别是在非交通河道、非景观河道等区域,断头河、中断河、断流河、截污河等几乎是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工程、真真假假的疏浚、防洪名义下的截污、企业或生活小区的防污、有意无意的建筑和生活垃圾的倾倒和堆积、甚至是仅仅为了行走的方便,都可能临时的并多半会变成长期的挡住一段河流,堵住一座桥孔,塞死一个涵洞。河道的“肠梗阻”,触目惊心!  

  河道曾经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交通通道,特别是南方城市,河道纵横交错,除了泄洪和灌溉的功能,大部分往往还都有舟船往来。所以即使是角角落落的河汊水湾,也往往与整个水网体系通达关联。常言道“流水不腐”,以往许多城市或区域之所以都曾经有过极生态的水域环境,在没有工业污染的前提下,“通畅”何尝不是一个最为重要的保障?而如今的河道,在经历了大量的填埋之后,硕果仅存的也基本失去了实用功能,“通畅”的要求已经是可有可无,河道的“肠梗阻”也就无足轻重了。但是,如今的道路却完全不一样,由于人要走,车要通,哪怕再偏僻,路坏了,道堵了,很快就会有所反应,就会有人提意见,当然也就很快可以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和整治。因此,能否在河道管理方面适当的引入道路管理的机制和方法,包括建立河道网络的巡航监管体系,严管一切河道的堵塞填埋行为。不管有没有交通需求,有没有船只的往来,首先让现存的大小河道、城乡河道连通起来,让水流通畅起来。以求在建立水网体系自然关联的基础上,加上持续的截污、疏浚、打捞的努力,逐步恢复河道及整个水域环境的生态自净能力。  

  路面——少一点硬化,多一点透气  

  在生态环境的恶化过程中,如果说工业化进程直接的制污排污是“元凶”的话,那么伴随而起的大面积的地面路面的硬化则就是不可逃脱的“帮凶”。海量扩增的建筑物群落、大面积的混凝土广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在造成大片田野、耕地、水域等自然生态消失的同时,也使得我们生存依赖的大地环境彻底“硬化”,从而堵塞了大地的“呼吸”,割裂了人与自然的直接联系,断了人们的“地气”。因此,作为恢复性生态保护的一个重要理论和方向,就是要强调少建“硬化路面”,多建“透气路面”。  

  马路人行道、小区非车行道、公园及休闲场所的步行便道,如果采用传统的砖石铺砌的方法,就完全可能不用混凝土或水泥沙浆,从而形成既经济实用又美观生态的“透气路面”。即使不用砖石铺砌,木板路、砂石路、草皮路、枯叶路,其实都是典型的“透气路面”,只要与相关道路的环境与功能相适应。那种离开了混凝土就不能建路的观点和方法,实在是到了应该好好反省的时候了。最有意思的是在一些标明“生态示范园区”的场所,居然也都是清一色的混凝土或者是沥青道路,实在就大失水准了。  

  停车场、城市广场、大型公共活动场所,包括厂区和政府办公区域的大面积的室外场所,在规划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预留绿化及植物栽种的透气地面空间,使绿化植物有真正意义上的生存和生长空间,而不是仅仅靠水泥花坛或摆花来做形象点缀。特别是停车场,夏天的烈日通过硬化地面的反射足以使环境温度提升十多度,而冬天的寒冷在这样空旷的场所同样是凛冽有加。充分预留了车位绿化的透气地面空间,绿化植物才可能有根深叶茂的生长环境。至于目前已经有所实施的在硬化路基的基础上铺装草坪砖的做法,假如不与车位绿化相配合,效果其实是相当有限的。  

  此外,在河道的坡岸建设方面,在街巷改造的地面布局方面,在城市的空地处理方面,甚至在繁华商业区的景观绿化方面,实际上都有着大量的建设“透气路面”的场所和环境,关键就看有没有这样的意识和要求。不妨假设一下,为了改善生存环境,或许有这么一天,人们真的只能砸开厚厚的混凝土,让大地露出它本来的面目,以恢复其自然生态的功能特质。  

  绿化——要季节分明,不要四季如春  

  现在的城市绿化一般都强调“四季长绿,三季有花”,这于城市形象的视觉效果固然不错。但就生态而言,还必须附带一个前提,即绿是什么树种的绿,花是什么树种的花。如果是当地的乡土品种,那当然绝对值得提倡。但假如是引进的外来品种,则就不能一概而论了。当前有许多的城市都以效法西洋绿化为荣,大面积的草坪、几何型的色块、密植的乔木林,表面看来,确实亮丽规整、色泽鲜艳,但引发或掩盖的问题也不少。一是维护成本大,二是虫害爆发率高,三是生物多样性受损,实质则是扰乱了特定环境中的自然生态及其自然力的平衡。西洋绿化、外来绿化与本土绿化不仅仅在于植物种类的不同,更在于种植方式的不同。乡土植物的不同品种及生命力是其环境适应和进化的结果,树不能长的地方草能长,草不能长的地方藤能爬,所谓“大树底下不长草”,就乡土环境和植物而言,其实是不准确的。不同的季节生长不同的植物,不同的植物孳生不同的虫类,不同的虫类引来不同的鸟类,野外环境中的鹅黄嫩绿、莺飞草长,靠的就是乡土植物与时令环境自然力的互为因果。  

  中国的区域气候差异很大,即使是广义上的同一区域,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季节差异也可以有很明显的区别。比如同属长三角地区,苏州与合肥的季节特征就不尽相同。苏州偏于四季分明,而合肥的春秋两季就相对要短一些。但就这点微小的差异,反映到城市绿化上,就可能对相关的花草树木的品种及其适应性提出不同的要求,就可能表现出有较大差异性的植物的自然属性所形成的季节特征。在这个城市长势好、效果好的植物品种,到另一个城市也许就不是那回事了。所以城市之间攀比性的“模仿秀”绿化实际上是行不通的,所谓的模式事实上也是推不开的。因为其本身就不符合自然力,违反了自然规律。即使在同一个城市,绿化的首要前提仍然是应该强调符合区域自然气候条件的季节性绿化,“春暖花开”喜庆和“秋风扫落叶”的肃杀都是城市绿化的自然属性,是城市生态的自然力的体现,当然也是不可或缺的城市自然景观,所以是无所谓那个好,哪个不好,哪个提倡,哪个反对的。  

  此外,在旅游景观的建设方面,在耕地和湿地的保护方面,尤其是在新农村的建设方面,坚持生态的恢复性保护的原则和方法,不但具有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而且在操作层面上,也往往能获得立竿见影、事半功倍之效。现在有不少城市,动不动就提出用多少多少钱建设生态园区,用多少多少钱打造湿地公园,用多少多少钱建设新农村,等等,实在是莫名的浮躁!这其中要么是不懂,要么是胡闹,要么还可能是表现政绩的需要!因为讲生态保护,真正落到实处的其实就两个关键词:除了“保存”,就是“恢复” ! 


文章录入:juyi3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灾区生态恢复宜推广香根草技
    拦河闸对河道生态影响的对策
    浅论海河流域的生态恢复
    小良热带植被生态恢复过程土
    采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可持
    基于生态恢复的城市绿地系统
    守护心中那一片绿
    一个人的治沙工程
    专家论生态恢复与环境保护
    生态自然绿化 悠久历史文化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