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生态学 >> 生态学应用 >> 生态经济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用生态经济观念构建“和谐湖南”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用生态经济观念构建“和谐湖南”
作者:刘生康    文章来源:光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5-13



    得天独厚:湖南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变的优势分析

    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湖南的经济社会发展若纵向比成就巨大,GDP提前翻番,人均收入在中部地区达到1000美元,率先由总体小康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湖南人的生活以省会长沙和省内其他开放旅游城市为例,多有奢侈之风,其高消费意识直逼沿海发达地区;湖南良好的自然生态在国内外皆有好评。应该说从传统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变有诸多有利条件。
    1、湖南具有较为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优势。湖南位于长江中游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光热充足、雨量丰沛,气温适宜;且三面环山,山清水秀,湖泊遍布,水源充足。其自然地理环境区位优势显著,尽管近年来也有旱涝灾情发生,但由于生态以及旅游经济的发展,湖南保留了许多原生态的地貌特征,如张家界、衡山、九嶷山、莽山、莨山、岳麓山等奇山险峻秀丽。湖南的水系更为发达,湘资沅澧等九条江河经洞庭流入长江,被称做全国七分之一的水在此汇聚。洞庭湖经三年的平垸行洪、移民建镇、退田还湖在原有的面积上增加544万平方公里。另外湖南地域上不沿海沿边,少有赤潮、台风等海洋性的突然袭击的灾难影响。也很难产生沙尘暴、特大干旱、沙漠化等北方经常性的自然灾害。
    2、湖南森林覆盖率、生态和物种多样性良好。全省1993年率先实现“消灭荒山”目标,1997年实现全面绿化,林业生态综合发展。2004年完成造林面积33.37万公顷,其中退耕还林16.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54.32%,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三位。自然生态系统以植被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为特征,森林生态系统、灌木丛生系统和草地、湿地系统群落多样,物种丰富。全省野生植物物种已记录的种子植物4324种,分属248科1245属,其中不少是湖南特有种。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有79种。全省已知的各类脊椎动物826种,列如国家重点保护名录的有113种,其中一级重点保护动物22种,二级保护动物91种。至2004年底,已建立了不同级别、层次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84个,共计104.9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95%。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个,省级自然保护区34个,市级和县级自然保护区42个。
    3、湖南旅游业正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湖南旅游在中部地区有领先优势,在全国和世界也具比较优势。有世界地质公园、世界遗产张家界,有南岳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7处,有岳阳楼等国家级4A级旅游景点13个,有长沙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3座,有韶山等国家优秀旅游城市5座,有岳麓书院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处。近年来,湖南每年举办的旅游节闻名于世,旅游直接创造的经济效益占GDP的份额年年增长。2004年旅游总收入达370.3亿元,其中全年入境旅游者55万人次,创汇3.1亿美元,入境游已居中南六省第一位,入境旅游者人均消费13.8美元,标志着湖南正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大省迈进。
    4、湖南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上世纪90年代以来,湖南下大力气治理环境污染,关停并转有污染的工厂企业,“三废”和大气污染得到较好控制。近年来以水资源优化为重点,集中开展洞庭湖、湘江流域的污染治理,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并确立了上游城市对出境水质负责的行政首长问责制度。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每年都有新进展,正在实施的《2005—2007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将加快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等城市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发展循环经济和建立节约型社会成为干部群众的共识。
    5、湖南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化呈现良好趋势。湖南实施中部崛起,要求经济部门增长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在资源供求紧张,环境不断恶化的现实状况下,没有再走靠大量增加投资、消耗资源粗放增长的传统老路,而是努力探索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充分发挥的内涵增长之路。在泛珠三角战略和长株潭融城格局中,大力发展生态模范城市和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运用生态规律制定和完善城市发展规划。体现出湖南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变的走势日益强劲。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这一段话满怀对群众日常生活的关切,看似简单,完全落实却极为艰难,湖南既已具备自然生态的良好基础,发展有特色和高质量的生态经济大有优势。湖南曾经响亮地提出“文化经济”和“经济文化”的理念,极大地促进了湖南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面临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呼声正高的新形势,湖南再次倡导和创新“生态经济化”与“经济生态化”的观念,必定能进一步落实好总书记的嘱托、贯彻好共和国的国策以及消除和谐社会发展的后顾之忧,促进生态经济文化和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化的结合。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文章录入:anny    责任编辑:anny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生态经济学介绍
    延安:生态经济双赢战略大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京文:建设
    上海闵行发展生态经济之路:让
    发展生态经济型产业 构建林业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规
    和谐社会呼唤生态经济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山
    生态经济政策体系构建浅议
    生态经济——社会主义建设中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