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麦长势喜人 |
据介绍,宝坻区在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提高生态农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全区建立了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并在生态区推广农林复合型、粮经多元种植型、农牧复合型、农渔种养复合型等多种生态模式,还引进实施了水稻工厂化育秧、稻麦连作、葱麦连作、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深松、种子包衣、秸秆发酵青贮喂猪和养牛、淡水鱼健康养殖等配套技术。此外,秸秆处理是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该区的秸秆资源相当丰富,在创建生态示范区过程中,已试验推广秸秆还田、秸秆快速腐烂技术,先后进行了秸秆覆盖栽培、秸秆粉碎还田、贴茬播种、过腹还田等项目工程,均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与此同时,该区还建立了稳定的土壤培肥制度,现在,全区秸秆的综合利用率已达95%。
在推广生态农业模式的同时,宝坻区实现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体化,从而推进了产业化进程。全区的农业结构日趋优化,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第二、第三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区域化、专业化生产水平全面提高。畜牧业、渔业等养殖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明显增加,种植业结构、种群结构日益合理,特种养殖发展较快,现在已有狐狸、山鸡、乌鸡、孔雀等10多个品种,存栏达15万只(头)以上。全区在水稻、“三辣”、生猪、肉牛、鲜蛋、鱼、藕等8大优势农业产品上实现了“产、加、销”一体化,促进了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
|
畜牧产品规模化发展 |
通过生态农业的建设,宝坻区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5年,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6.9万亩,粮食总产量40.5万吨,同比增长11.57%;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为41.1万亩,果品产量24333吨,同比增长15.42%;造林面积5738亩,植树92.02万株,育苗1016亩,年末实有林地面积36.7万亩,林木覆盖率20.2%。同时,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全区共有农业龙头企业23家,其中国家级1家、市级11家,配套生产基地16.4万亩,涉及6.6万余农户。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