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循环”是生态城市的灵魂(图)
中广网天津4月21日消息(记者赵凯 通讯员党金生)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是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开展的一项活动,考核指标包括社会经济、环境质量、环境建设和环境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天津市环保局于1998年提出创模细胞工程,开展了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社区)活动 。2002年1月,天津市决定用3年时间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成为唯一提出并开展创模活动的直辖市。从2002年以来,天津市坚持把创模作为生态城市建设的初级阶段,为全面发展循环经济创造有利条件。城市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已经完成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既定目标。
改造后的天津月牙河碧波荡漾绿树成荫
天津市环保局局长邢振纲:“天津提出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绝不是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因为这件事我们也深知风险之大。但是我们也认为这条道路非走不可。96年国家环保总局提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这个概念。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其中包括很多经济指标,也包括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城市的管理、环境质量这些指标。所以天津就认准走这条道了,我们是很高兴这条道走对了。”
多年来,天津环保有一个基本思路就是贴紧经济、长入经济、围绕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开展工作,倡导保护环境要打好“经济牌“,发展经济要打好“环保牌”。天津市环保局局长邢振纲:“环境保护必须和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紧紧结合在一起抓,环境问题的解决必须在经济活动当中来解决。把环境保护和经济活动割裂开来,有的对立起来,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搞经济的应该打环保牌,搞环保的应该打经济牌。”
天津街头塑像
邢振纲局长介绍说,1999年底,天津市环保局在全市“十五”环保计划中提出循环经济理念。特别是提出以“原料—产品—废物”为特征的动脉产业和以“废物—再生—产品”为特征的静脉产业相结合,谋求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有害物质的“零排放”,充分体现了循环经济的本质要求。天津市环保局局长邢振纲:“十五计划,那是1999年底拟订的。一、就是一种模式,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发展高增长,资源消耗低增长,环境污染副增长。二是什么呢?实现两个环境质量达标,生态环境改善。三也叫三个并重。三个并重,第一个就是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第二个并重提的是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并重,第三并重叫强制性环保和自觉性环保并重。”
天津生态农村建设取得成效
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工业循环经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在保持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又维护环境、促进生态改善的发展模式。天津市高度重视循环经济推动工作,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几年来,全市环保系统与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做了大量艰苦扎实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促进了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谈到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天津市环保局邢振纲局长认为,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集约型、节约型、生态型的发展模式,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和推动经济良性增长。天津市环保局局长邢振纲:“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对于提高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真正能够使人民得到实惠,改善人民生活,老百姓说话,确实看到蓝天比过去多了。有很多人认为生态城市高不可攀,有很多人以为园林城市就是生态城市。这特大城市的生态城市,应该是全社会走循环经济道路,不是单纯的园林城市。真正生态的城市、生态区域的灵魂——循环。”
天津市民歌唱美好新生活
经过3年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实践,天津如期实现了“创模”既定目标,经济社会和环境初步得到协调发展。“创模”为天津建设生态城市打下了良好基础。今年,天津市将进一步巩固创模成果,力争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验收。到2007年底,努力把天津市建成空气清新、环境整洁、市容优美的宜居城市。2010年底,初步建立循环经济体系,构筑初级生态城市基础,初步形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格局。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