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生态学 >> 生态学应用 >> 生态农业 >> 文章正文 | ![]() ![]() |
|
|||||
| |||||
蒋高明:让生态农业循环起来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蒋高明 文章来源:科学网蒋高明博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6-30 | |||||
该村有人口2200多人,耕地1900亩。他们在专家指导下,引进了美国凯特杏、日本仓方桃、曙光油桃等品种,实施有机种植,产品远销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等地,大田果5000-7000元/亩。促使该村生态产品远销的因素是他们大力发展有机农业,肥料来自家家户户的沼渣和沼液,而沼气则进入了厨房。实施沼气“一池三改”(沼气池、厕所、厨房、养殖场)工程,即建立一个沼气池,同时带动厕所革命、厨房革命和养殖场粪便污染治理,并充分利用太阳能洗浴。我们现场看到,农家用上了抽水马桶,烧起了管道气(沼气),装上了太阳能。从居住的硬件设施看,其生活水平不亚于城市。目前该村近80%的农户达到了上述条件。 在大街上,看不到到处堆放的秸秆和露天沤制的粪便。因为粪便不露天,令人生厌的苍蝇几乎见不到影子。沼气工程将污水处理、废弃秸秆利用、新能源开发、有机肥料制造、环境改善等统筹考虑,并使困惑中国乡村几千年来的“脏、乱、差”问题科学地解决了。在专家指导下,该村拟上马秸秆转变优质饲料养殖、冬季沼气(结合太阳能)取暖等重大技术攻关。如果再解决了这两个问题,那么,生态循环的巨大优势将更进一步发挥出来。 农田、农舍、养殖场、沼气池构成了一个完美的生态循环。种植业提供了粮食和秸秆等光合产物,人类利用粮食,牛、羊等吃秸秆加工成的饲料。养殖业在提供了肉、奶、皮、毛等制品的同时,制造出了有机肥;有机肥带动了有机农业,其产品才能出口不受阻。那些眼睛看不见的微生物们如甲烷菌,则将农林废弃物尤其是养殖粪便还原成甲烷等沼气,害虫及其虫卵们就在沼气池里“遗臭万年”了。露天堆放粪便不见了,苍蝇等有害生物便得以控制。 在时家村,“农民科技致富培训中心”和“咨询服务传播中心”成了农民经常光顾的场所;图书室、阅览室、种子、化肥、农药、病虫害标本室、科普宣传栏、科普流动画廊等极大地缩短了农民与科技之间的距离;网络入户后农民自建网站,上网寻找各类信息,仿佛这里的农民与发达国家的农民有了更多的相似之处。 小麦、玉米、水稻是我国的主要作物,中国18亿亩农田除了养活了13亿人口外,还养活了约8.4亿标准羊单位的牛羊, 5亿头猪和47亿只鸡,这个贡献得益于农田高生产力。山东农业大学专家已实现了小麦-玉米周年亩产2000公斤产量潜力世界纪录(2005-2006年度),玉米和小麦的地上部生物量4000公斤/亩(60吨/公顷),其净初级生产力甚至超过了热带雨林(10-35吨/公顷),是草原的50-100倍。这些生物量中有50%以上是秸秆,而秸秆经过加工后可成为优质饲料。理论上,秸秆中含有的物质和能量与粮食是不相上下的,关键一环是通过牲畜转换,即生态学上的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链接。 如果通过一定的措施实现秸秆“过腹还田”,地会越种越肥,化肥用量必然下降,对水的需求也将减少,可大大降低种植业成本。我们的试验证明,在添加有机肥5吨/亩的前提下,减少一半的化肥用量,玉米产量仍高于施常规化肥的产量。使用秸秆“过腹还田”技术后,每亩可降低化肥成本200元左右。以山东省为例,秸秆“过腹还田”后,该省所制造的有机肥折合380~475万吨硫酸铵,是目前山东省氮肥年需求量的56%-70%。 沼气工程的意义还表现在全球温室气体的减排方面。由于沼气的能量来自植物从空气中当年固定碳水化合物所携带的太阳能,没有增加对碳的排放, 即温室气体零排放。沼气(含甲烷60-70%)和天然气(含量95%左右)的有效成分均为甲烷,如果采取一定的技术实现沼气取代液化气,则实现了工业开发农村沼气。因此,养殖场就是亟待开发的“天然气矿”。 南袁(隆平)北李(振声)科学解决了水稻和小麦的增产问题,为此获得了国家大奖,但是他们依然不能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相反,他们对单纯依靠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农民收入的做法表示怀疑:即使粮食10元钱一斤,单纯依靠粮食收入依然不能解决农民在教育、医疗、婚丧嫁娶等所需要的费用,更况“谷贱伤农”早就挫伤农民种地的积极性。 农业的出路在于生态循环,农民获取钞票的主要渠道是高附件值的经济作物种植,以及各类养殖。种植的肥料可来自养殖,养殖的原料来自废弃秸秆和部分粮食,在这个循环过程中,农民获得了额外的收入,国家得到了清洁能源和优美的乡村生态环境。 |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生态农业 提高科技含量 打造生态农业 循环经济规律与降耗减排思路 推动循环经济深入发展 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 广西恭城月柿生态农业旅游能 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与战略选 习近平:走高效生态的新型农 冯之浚:循环经济是新的经济 食物链到生态经济学 生态农业 |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7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