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正确认识环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向赤忠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4-2

 

  七、环境破坏和污染形式多样化且范围在扩大

  生态环境发展过程中主要因为不和谐的人为因素的影响,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的形式在多样化,环境破坏和污染范围在扩大。对此,应加强节制和防范,避免新的破坏和污染的产生。

  破坏和污染的形式多样化,按污染物有固体污染、液体污染、气体污染、噪声污染、病毒污染、光污染、电磁波污染、放射性污染、核辐射污染,还有 “转基因”污染已显端倪;按污染危害对象分类,有大气污染(包括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酸雨酸雾、有害气体、光化学烟雾、飘尘等)、水体污染(包括地面的河流湖泊污染、海洋污染、地下水污染等)、土壤污染、食物污染、药物污染、遗传污染、太空污染等。

  环境破坏和污染范围在扩大,如在战争的阴影下,连珠穆朗玛峰这座举世公认的全球环境最清洁地区也难逃劫难。据中国科学院的监测结果表明,1991年的海湾战争引发的油田大火曾对珠穆朗玛峰的环境造成了污染,油田的燃烧排放物质随风飘到了珠峰地区。在珠峰南坡一些外国人发现了黑雪的同时,北坡的西藏当地居民也于1991年发现有黑雪降下。中国科学院1992年的监测分析表明,珠峰大气、水中增加的化学元素正是石油燃烧排放物。在青藏高原采集到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冰芯——海拔7100米的达索普冰芯也记录了这些污染事件,从冰芯中已鉴定出有120多种有机化合物,这是全球首次在山地冰芯中发现如此多的有机化合物。冰芯还记录下了海湾战争中大规模石油燃烧残余物,充分显示出圣洁的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已受到人类活动的污染。

  能够把触角伸入太空去开发利用宇宙资源,无疑是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和科技的巨大飞跃,但是人类活动却污染了宇宙。人类在太空活动40年来,留在太空的垃圾如废弃卫星、火箭残骸、爆炸碎片等已满布太空,数以百万计。所谓太空垃圾,是指人类在空间开发活动中留在太空里的一些废弃物,大到废弃的卫星和各种航天器的金属部件,小到航天器解体产生碎片。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它们按一定的轨道环绕地球飞行,形成一条危险的垃圾带。这些大大小小的碎片和残骸,以每小时28000公里的速度在太空轨道上飘游。高速飘游的太空垃圾,已成为危险的太空“飘流炸弹”,对在轨道上运转的太空器造成了严重威胁。随着太空飞行日益频繁,将会破坏和污染地球环境,危及人类。环绕地球周围的宇宙垃圾正处于不断增长的状态。各国无序竞争发射,以期在空间占据有利方位,已经向太空发射了大量客体,导致太空遭受到了日益严重的污染。这些成千上万吨的碎片对太空站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就曾被一快空间碎片击中。 特别令人不安的是在这些垃圾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具有放射性的,米尔顿-凯恩斯Open大学的研究人员发布消息称,有新的证据表明,地球周围的宇宙空间现在已被大量的核粒子污染。
目前最好的方法就是能够及时掌握会与航天器发生碰撞的“垃圾”的走向,及时给航天器发出指令,从而避免两者发生碰撞。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发现者”号航天飞机就曾经差一点与在轨道上横冲直撞的火箭残骸相撞,幸亏地球上的观察指挥系统及时发来警告信号,才避免了悲剧的发生。目前还没有任何可很快地投入使用的方法以逐步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太空净化装置。另外,频繁过多的太空研究也已经导致金星表面环境被严重污染。

  中国国家航天局的一位官员指出,中国对太空的污染尤其值得关注。“我们发射上天的卫星占世界总数的1%,但制造的太空垃圾占到了3%。”减少太空污染,是我们当今和今后要引起重视的主要工作之一,因为太空同样是人类的生存环境。

  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介绍,2003-2004年我国的沙尘暴比较严重,扬沙和浮尘的影响很广,一直延伸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四川盆地,沙尘暴影响范围在扩大。 据报道,影视剧拍摄破坏自然风景区植被生态,为了特技效果和战争场面,使用的爆炸、燃烧等造成空气污染和地表破坏。

  八、生态环境事故处罚力度不够

  受各种污染和破坏,我国很多地方生态已经十分脆弱,全国人大调研显示:全国七大水系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多数断面是三、四类水,部分水系一些断面甚至是劣五类水质,不能饮用灌溉。主要原因是沿江一些企业超标排放污水,这些企业90%受过处罚,70%属故意排污。这些企业认为投入的治污设备可能要花大量经费,缴纳排污费相对划算一点。面对排污指责,一些企业甚至说,“缴了排污费就该排污”,根本不去想办法治理或减少排污。

  国家制定有环境保护法律,一旦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可以追究刑事责任,但现实中追究刑事责任的很少,这与地方部门的观念有关,是地方保护主义作怪,一般环境污染事故当作企业生产行为,由环保部门检查了事,而公安机关必须借助于环保部门的调查结果,来认定重大环境事故,但具体执行中通常在环保这个环节就被打住了。当前地方政府的政绩评价方式也存在不合理,以经济发展为主,由于企业是当地的纳税大户,并解决了部分人就业问题,有关部门就手软了,一旦追究刑事责任,企业法人就要进监狱,企业发展不受影响吗?经济发展作为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而环境污染治理则让给下届政府来做,这种情况还比较普遍。

  对环境事故都是以罚款了事。虽然对排污企业罚款多,行政处分多,但刑事处罚却很少,触及不到企业根本利益,污染排放照旧。某直辖市9年仅有一人因污染被判刑。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现象还比较普遍。目前和环境有关的罪名是“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和“环境监管失职罪”,由于污染后果难以量化取证,故两项罪名操作性不强,难以定罪。对此,建议加强环境刑事立法,严格执法,将更多环境污染行为上升到犯罪行为加以处罚,加大处罚力度,才能有益遏制环境污染和破坏。

  九、对环境项目实施和管理执行力差

  在以GDP为中心的干部考核体制下,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的增长,甚至以牺牲环境和群众健康为代价,忽视了环境保护是政府应该履行的基本职责,没有充分重视环境治理设施和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责任制没有得到全面落实;一些地方政府甚至违法违规审批、建设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建设项目,造成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边治理、边破坏,治理赶不上破坏,导致环境质量恶化,有些地方出现环境数据造假现象,这些是政府对经济项目的环境保护不作为。污染治理进程缓慢,2005年3月22日国家环保总局通报了全国数百项没有及时开工的环保项目;有些地方官员出现“治污秀”,把治污当成官场表演,而不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这些表明企业和政府对环保项目执行力极差;污染种类日趋复杂,如放射源的丢失与失控、危险废物的随意堆存、危险化学品管护不严、运输不当等,这是对重点污染源重视不力,管护执行力差;直到现在,我国的环境和生态变化仍然是“点上治理、面上破坏”,一些曾经控制得比较好的环境污染指标又出现了反弹,这是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坚持不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这是环境执法不力,执法执行力差;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靠攫取资源赚钱、靠污染环境致富”、“少数人受益、多数人受害、全社会埋单”及“豪华治污”并套取国家资金的现象在许多地方依然存在,这是对环保纠错执行力差,环境意识错误。

  “十五”计划制定的主要污染物减排10%最终没能实现,这说明我们经济发展面临巨大的环境压力,环境污染已成为当前中国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尽管“十五”计划中大多数指标都基本完成了,但环境指标没有完成。这从国家层面也说明,对环境项目执行力差,执行难。

  十、环境建设资金投入总量不足

  回顾过去,中国的环境保护投资呈现出逐年提高的趋势,从“七五”期间的476.42亿元,“八五”期间的1307亿元,增加到“九五”期间的3600亿元,“十五”期间则达到8388亿元。中国政府的财政支出也体现了政府为环境保护所做的努力。“十五”期间中央财政安排环境保护资金1119亿元,主要用于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草)工程、三峡库区及其上游地区水污染治理、“三河三湖”污染治理、污水、垃圾产业化及中水回用工程等。但是我们也看到,“十五”期间的环境保护目标并没有实现,而且是“十五”计划中“唯一没有完成的指标”,究其原因,环境保护投入不足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尽管“十五”期间环保投资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7.86%,已经高于同期GDP9.5%的增长速度,但是,却大大低于同期固定资产22.05%的年均增长速度。由于增速低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环保投资占固定资产的比例在“十五”期间也呈总体下降趋势,2001~2005年分别为2.97%、3.13%、2.93%、2.71%、2.70%,这说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同时,环保投资并没有跟上,尤其是在中国处于工业化、城市化高速发展的阶段,环保投资又留下了新的“欠账”。从这个分析不难看出,由于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老企业污染治理投资和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保投资没有与固定资产投资同步增长,所以全国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呈现增长的趋势,也就是资金投入不足,环境治理跟不上环境污染。

  目前,环保投入严重不足,仍是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环保投入不足,导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环保队伍自身建设难以跟上形势需要;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环境监测、监理设备老化,环保执法手段和装备落后;环保投入的不足导致企业治理能力的削弱;致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发展滞后,城市污水二级处理率不足15%等。

  按照投资多元化,运用市场机制,多渠道、多层次筹集保护和建设资金,切实增加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投入,尤其要解决生态保护的投入问题。逐步提高其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检查制度。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投资列入预算,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专项资金。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是在政府的统一规划、适当支持、依法监督下,靠企业、市场运作来实现的。

  生态环境发展存在以上十大问题,我们不能熟视无睹,应该正确认识和面对生态环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只有首先认识了生态环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达到生态环境发展预期目标,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生态环境才具有安全性,人类物质发展才能摆脱自然资源的无尽消耗。当基本的生存和功能性需求被满足后,人们的生活及产品的更新都将更侧重于智力的发掘与快乐的寻求,转变经济发展资源,降低对自然资源需求压力,促进环境问题的解决,尽快改善生态环境。

  作者简介:向赤忠   男   1966年4月,林业高级工程师,从事中药材种植基地发展和管理工作,以及生态、林业研究工作。13509465827,023-72869237(FAX)电子信箱:xiangcz@taiji.com,重庆市涪陵区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厂有限公司内:重庆太极仙女山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408000

上一页  [1] [2] [3] [4] 


文章录入:chzh.xiang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WCS中国项目部主任解焱:严加防范…
解焱手里拎着外来入侵的美国鳄龟。  三种途径造成外来物种…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