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结构破坏的老路可以避免吗?

作者:晔枫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2-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这一点已经为世界各国所公认。改革开放的30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平均每年9.7%的增长速度,高于世界同期增长速度5.2个百分点。
  但是,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说,“在我们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的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
  在这些诸多的问题中,胡锦涛总书记将我国资源和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列入首位。这说明,我国发展经济所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它是以生态结构的破坏为前提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切。
  我国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影响
  不可否认,我国经济发展固然已经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也值得人们为之骄傲。但在很大程度上,这与多年来所奉行的片面的经济增长观不无关系。因为,在今天看来,我们的经济发展已经事实上付出了十分严重的资源和生态环境代价,它既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一度曾经受到“片面的经济增长观”的严重影响,也反映出我国经济建设曾一度在“经济人思想”的影响下,走向偏激状态的一种情况。
  在理论上,这不仅背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要求,而且也违背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规定;在实践中,由于它是在片面的经济增长观影响下的经济发展方式,因而导致了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导致了系统不和谐问题的产生。它使得自然资源和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2004《洛桑报告》曾指出:中国经济发展是以牺牲环境和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为代价的。依据1999年的数据,中国每百万元GDP二氧化碳工业排放是3077.7吨,为同期日本的11.8倍,印度的1.4倍,位居所统计的60个国家(或地区)中的倒数第3位。
  在大气污染方面,汽车尾气也是一个重要的污染源。我国目前已经拥有了1.5亿辆汽车。据亚洲开发银行估计,我国私家汽车今后30年还会在目前的1300万辆的基础上增加十几倍。毫无疑问,这不仅为我国能源消耗加重了砝码,又会在未来增加我国大气污染的强度。
  除了大气污染,水污染也是重要的问题。目前,我国水污染问题已经相当严峻。2007太湖蓝藻事件正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片面地追求所谓“经济人利润最大化”,抑或GDP最大化所造成的严重恶果。它使无锡市民因失去了可饮用的自来水,而不得不抢购比自来水价格昂贵得多的纯净水供日常生活之用。水污染问题不仅仅是发生在太湖,滇池、巢湖污染事件也时有报道。除了湖泊,全国四大流域污染问题也相当严重。
  另外,海域污染也相当严重。意大利《亚洲新闻》2007年1月24日报道指出:渤海经常遭到有毒化工垃圾的污染。就此问题,国家海洋局也曾谈到:渤海每年都遭大量有毒污水和过多固体废物污染。毫无疑问,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国的海域生态系统。
  在不可再生性自然资源的采掘方面问题也很严重。我国经济发展过度依赖于煤炭,我国煤炭储量约有1880亿吨,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三位。
  但是,与美国不同,我国却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煤炭产地,煤炭产量高达全球总产量的45%,显然,照此生产速度,我国煤炭这种不可再生性自然资源,无疑会迅速趋于枯竭。尽管能源多元化利用会使这种趋势有所缓解,亦即因能源多元化利用,到2030年会使我国煤炭采掘比例从现在的70%下降到59%,但由于未来巨大电力需求的突出问题,将会使我国煤炭产量比现在还要高出一倍。
  显然,这种发展方式不仅不利于罗尔斯理论意义上的“代际公平和正义”的实现,就是“代内公平和正义”也很难办到,因为就后者而言,即如《瞭望新闻周刊》2008年第1期所说,“采矿业‘价高税低’的巨大利差,使本该由国家获得的利益(可用于调控收入差距及枯竭后产业调整),快速流入私人腰包,极少数人成为千万、亿万富翁。”可以说,中国社会目前出现的两极分化,这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以上情况清楚地表明,我国经济 发展所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是相当巨大的。
  形成人与自然关系相冲突的原因
  我国经济发展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巨大的生态负面影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一度曾违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和科学发展观,违背可持续发展战略,片面地强调经济增长。这一点,国际上许多学者都有共识。
  美国地球科学研究所所长莱斯特·R·布朗从市场经济所存在的弊端方面指出了导致自然生态系统破坏的原因。他说:“令人遗憾的是,因为市场的力量不能反映商品和服务的全部成本,所以市场提供给各级经济决策者的信息往往是些误导人的信息。这样一种因已经酿成了一种果:为我们造就了一种与地球生态系统很不合拍的亦即被扭曲了的经济——一种正在戕害其自然支持系统的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为我们规定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为我国指出了一条科学的发展道路,而且明确规定了它与资本主义性质的不同。
  事实上,为了人类生存环境的安全问题,早在1972年,我国政府积极参加了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第一次环境与发展大会。
  1992年,我国政府又出席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第二次环境与发展大会,并与世界各国政府一起签署了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目标的联合国《21世纪议程》。
  1994年,我国政府还正式出版了《中国21世纪议程白皮书》,书中不仅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我国的国家战略,而且明确强调我们绝不走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的老路这一原则性问题。
  但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经济学家片面地夸大了市场的作用,忽视了政府政策导向。事实上,这既妨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推行,同时也影响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
  在此前提下,他们单纯强调“市场进、政府退”、“政府放松管制”等思想内容,自然资源无限制地遭到破坏;他们大力鼓吹“市场化”,似乎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从来不会干预市场。
  但现实中,我们恰恰看到的是相反的情况,美国和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对中国商品的一次次“惩罚性关税”和严苛的“贸易壁垒”就对此作了完全不同的注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从来就没有放松管制。
  针对片面强调自由化、市场化、私有化所带来的不良结果,罗马俱乐部委托德国学者魏伯乐、美国学者奥兰·杨,以及瑞士学者马塞厄斯·芬格在世界各国作了全面调查。2004年,罗马俱乐部以“私有化的局限”为题,发出了最新报告,并以此向世界各国政府提出忠告:“谨防极端。我们所需求的是适度的平衡:在自由和秩序之间,在创新与维持之间,以及——如本书的主题所述——在私营部门与公共领域之间。”
  在发出以上忠告后,罗马俱乐部又对世界各国政府提出以下建议:逐步形成有效的治理、强有力的管制和监管制度;不要对公共部门仍可涉及的领域进行私有化;绝不要出于意识形态上的原因进行私有化;确保对监管体制的民主控制,并使政府在私有化遭到重大失败时撤销私有化。
  不难看出,一些经济学家推行偏激的自由化、市场化和私有化,无形中会因政府放松监管而导致“有水快流”、“先发展后治理”问题的产生,加剧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
  在他们的影响下,一些地方官员也深受影响,在极短时间里就使我国生态环境不堪重负。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2007年7月2日报道,有的地方官在向中外记者说明太湖蓝藻事件时说:“该地区走的是传统工业化的老路,必然在初期碰到一些早期工业化国家遇到的问题。他拿出英国的例子说,英国作为早期工业化国家,其首都伦敦曾是‘雾都’,泰晤士河曾是‘臭水河’。所以说,生态遭到破坏的问题,是特定发展阶段的问题。”
  《中国21世纪议程白皮书》明确指出: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绝不走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的老路。足见,一些地方官员的行为也明显背离了我国国家战略中的相关规定,极力追求片面的经济增长,而片面的经济增长观,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对经济人组织来说,就是追求经济人自身利润的最大化。如果表现在政府行为方面,则是对GDP最大化的强烈追求。这种情况,倘若用庇古福利经济学派的术语说,只是对“内部经济”的片面追求,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导致系统失衡。这种失衡或者表现在社会范畴,或者表现在自然生态系统,但在最终结果上,它所造成的都是“外部不经济”。片面的
  经济增长观是导致生态结构破坏抑或自然生态系统失衡的原罪。
  正因如此,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都明确强调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片面的经济增长观的理论否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区别于片面的经济增长观的核心内容。
  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关键
  2003年10月,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规定》明确提出了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指出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五统筹原则。
  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七大更进一步强调了“要增加发展的协调性”,并且指出了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的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的发展目标。
  据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华盛顿邮报》撰文指出:“中国将投入100亿美元开发可再生能源。这一数字仅次于德国。在太阳能和风能开发利用上,中国也已经成为世界带头国。”另外,潘基文还指出:“在最近举行的东亚峰会上,中国总理温家宝保证在5年时间里将GDP单位能耗降低20%,这在本质上与欧洲国家承诺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减少20%的目标基本一致。”
  科学发展观,就其内涵来说,就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就其基本的运作方式来说,就是要在发展过程中,从整体上统筹经济、社会和生态各方面。
  科学发展观是对片面的经济增长观在理论上的彻底纠正,也与片面的市场经济“经济人思想”的原则性相区别。因为,科学发展观是以积极顺应可持续发展战略为目标的,而片面的经济增长观则只是关心“经济人自身利润的最大化”抑或GDP增值。
  科学发展观在伦理思想上受环境伦理学的深刻影响,而片面的经济增长观则奉行的是“经济人伦理思想”;科学发展观协同关注发展过程中的“内部性”和“外部性”问题,亦即庇古理论意义上的“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问题,而片面的经济增长观在注重经济人自身利润增值的同时,将必然导致巨大的“负外部性”抑或生态灾难。
  科学发展观强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核心内容:公平与和谐(就“公平”来说,它不仅重视代内公平和正义,而且重视约翰·罗尔斯理论主义上的代际公平和正义)。
  片面的经济增长观则与之不同,它指经济增长,忽视了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它不仅拒绝代际公平,而且拒绝代内公平;科学发展观强调自然资本的保护问题,重视生态环境的生命支持功能,认为人造资本不能完全替代环境。因此,也更强调自然资本存量不能随时间而减少,亦即如英国生态经济学家大卫·皮尔斯所说,“从长期而言,不应该有净环境损坏。”而片面的经济增长观则与之不同,它只重视哈特威克、索洛等人所主张的观点:传给后代的资本总储量不少于现有存量便被认为合理。
  因为,这种观点认为,不必在乎资本储备的形式,资本的替代也是可以的,我们可以传递给后代少量的环境资本,只要我们用增加的道路、机器或其他人造替代资本储备来补偿这个损失即可。
  科学发展观,在价值论方面承认霍尔姆斯·罗尔斯顿所说的“自然价值论”的合理性,而片面的经济增长观则不同,它只认同“经济价值”的合理性,除此,其他都毫无价值。
  总之,从以上对比中可以得知,只有科学发展观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要求,因此,只要从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只要积极顺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要求,我们就必须坚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就必须积极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发展过程中避免生态环境破坏带来的损失,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继续发展,也才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与自然界和谐相处,避免产生十分严重的“外部不经济”。
  (作者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院)


  要点提示
  中国的经济发展,事实上已经付出了十分严重的资源和生态环境代价,既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一度曾经受到“片面的经济增长观”的严重影响,也反映出我国经济建设曾一度在“经济人思想”的影响下,走向偏激状态的一种情况。科学发展观是对片面的经济增长观在理论上的彻底纠正,也与片面的市场经济“经济人思想”的原则性相区别。
  编辑心得
  科学发展观,就其内涵来说,就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就其基本的运作方式来说,就是要在发展过程中,从整体上统筹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各个方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关键所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国家战略,我国绝不走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UASB+CASS工艺处理葡萄糖厂生产…
概述   葡萄糖厂以玉米为原料生产出淀粉乳,然后用淀粉乳生…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