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文明首先要重视生态传播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将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和重要任务。而建设生态文明,首先要重视和加强生态传播。
生态传播是指人类与生态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信息传播活动。生态传播既是生态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助推器。
生态传播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功能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传递信息。二是实现教育。三是传承文化。四是协调关系。在信息时代,快速、全面、广泛地传播生态信息,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条件;只有通过多种形式的传播活动全面地提升公众的生态素养,才能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广大人民群众在建设生态文明中沉淀和凝聚起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文化产品,需要生态传播来承载和延续;公众在生态方面的知情权、话语权、监督权等等也主要通过生态传播加以实现。
生态传播对生态文明建设有显著的引领、促进和推动作用。一是引导舆论。生态文明的建设,首先取决于良好的社会氛围。通过生态传播形成良好的有利于生态保护的社会舆论和氛围。二是普及知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需要普及大量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理念。三是交流信息。在建设生态文明中,要实现多维的、全方位的信息交流与沟通。
目前,我国生态传播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问题是:一是像《中国绿色时报》这样从事生态传播的专业机构太少。二是社会普遍缺少生态传播意识,生态传播的观念淡薄。三是生态传播的形式单一,不能适应当代社会受众的需要。四是生态传播的研究滞后,在许多重要的领域都没有涉足。
生态保护的公益性,决定了生态传播的公益性和生态传播机构的公益性。生态传播机构不但总量需要增加,而且需要国家的投入和支持,而不能靠市场化运作。
加强生态传播的主要对策有:一是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扶持生态传播媒体、生态教育机构开展生态传播活动;二是办好生态传播的专业性报纸,特别要重视发挥《中国绿色时报》等权威媒体的作用;三是创新多种传播形式,进一步增加和生态直接相关的电视节目,加强绿色网站建设,重视利用新媒体开展生态传播;四是明确社会媒体的生态传播任务,对全国媒体从业人员进行生态知识的普及;五是加大生态人才的培养和学术研究的力度。生态保护相关领域的人才多寡,是生态文明的一个重要指标。要加大对林业院校的经费支持;六是要构建生态传播人才的培养体系,开展有针对性的生态传播研究。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延伸阅读
|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