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生态文明”丛书:生态文明 从危机中转向

作者:麻晓东    文章来源:科学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1-2

现代社会的生态转向和生态文明的构建是一个正在展开的历史过程。面对当前严峻的环境问题,无论你对未来的地球环境是悲观还是乐观,但你至少不应当继续麻木下去。

从每年4月22日的 “世界地球日”到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在这短短的一个半月时间中,世界各国都会以各种形式强势推进环境运动,普及生态知识,宣传可持续发展。在刚刚结束的第三届世界生态高峰会上,讨论并通过了推进全球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北京生态宣言》。宣言呼吁:“人类社会应立即行动起来,为防止地球生态的进一步退化而共同努力;应把生态学原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实现民众、政府及科学家之间最为广泛的合作。”而在此之前举行的重庆全国书市期间,由重庆出版社最新出版的“走向生态文明”丛书则从环境哲学、环境美学、环境社会学、环境经济学、环境伦理学等多个角度探讨了解决环境问题的希望所在。本套丛书的主编、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研究员杨通进指出:环境保护仅仅依靠外在的经济措施、行政或法律手段是不够的,还需要依靠人们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作为背景;只有每个人在观念上产生变革,进而改变当前的文明范式,我们的环境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杨通进所指出的这种新的文明范式,即是生态文明。

从环境伦理到生态文明

杨通进在“走向生态文明”丛书的总序中对生态文明的概念进行了概括,他认为,生态文明是一种正在生成和发展的文明范式。它是继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文明发展的又一高级阶段。生态文明最重要的特征,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走向生态文明”丛书首批共7本,包括《生态主义导论》、《环境人权:权力、伦理与法律》、《环境与艺术:环境美学的多维视角》、《女性主义与对自然的主宰》、《环境伦理学基础》、《现代文明的生态转向》和《环境伦理:全球话语 中国视野》。丛书中大部分都是国外有关环境思想的前沿学术论著,而如此大规模地翻译引进环境方面的论著也是国内近年来所不多见的。

杨通进介绍说,环境伦理学是一门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才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他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环境伦理学研究时,深感中文文献的缺乏,就想有必要引进和介绍一批国外环境思想的论著。2001年,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期间,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美国环境伦理学会主席罗尔斯顿的大力支持,并很快向他推荐了一些书目。回国之后,杨通进在研究环境伦理学的过程中又逐渐认识到,环境问题的解决仅仅依靠伦理观念的改变还远远不够,因为环境伦理学与环境哲学、环境美学、环境社会学、环境经济学、环境政治学等诸多学科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解决环境问题必须要有整体的变革才有可能有所突破。

在此期间,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有着长期合作关系的重庆出版社对于杨通进的环境选题也很感兴趣。本套丛书的策划、重庆出版社编辑刘炜表示,重庆出版社一直十分重视社科类的选题,而且根据市场调查显示,畅销书中也有很多有深度的学术书籍,并且环境问题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因此无论从学术还是市场方面,出版社对这套丛书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在重庆出版社的支持下,杨通进很快确定了这套丛书的定位。首先,丛书应当体现新的环境意识,即生态理念。因为环境问题涉及到价值观、世界观、社会制度、经济制度等方方面面,因此,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有全方位的转变,不能像过去那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必须要有一种整体主义的思维和全新的视野,要看到人类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生态文明的演进规律。只有从人类文明范式转型的路径和视野考虑问题,才能跳出工业文明内在的局限,站在工业文明之外反观环境问题。

其次,丛书选择的学术范围要广泛,不能仅仅局限于环境伦理学的层面,而要吸纳从各个领域思考环境问题的著作。杨通进介绍说,目前丛书第一批出版的书目中包括了环境美学、环境政治学、女性主义及环境伦理学等方面的著作,根据市场反响,今后他们还将陆续推出从其他各个角度反思环境问题的著作。

第三,要反映新的观点与思想,因此丛书中选取的都是近年来国际上比较有影响的环境思想著作。杨通进指出,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观点一直在不断更新和变化,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关注环境问题,但我们的很多观点也在变化。例如随着豢养宠物者的增多,人们对动物的观念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因此产生了很多争论,形成了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因此,在环境问题上观念的更新也十分重要。

第四,要表达我们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促进多种文化视角的交流与融合。杨通进表示,当前的环境问题是全球性、国际性的,因此需要倡导全球治理和世界公民理念。丛书中的《现代文明的生态转向》及《环境伦理:全球话语 中国视野》等著作则表达了中国学者对环境伦理问题的观点和看法,而东西方各种观点的融合、对话和交流也是同样重要的。

做有责任感的民族

岁末年初,世界上的许多科学家纷纷预测,2007年将是全球气候变暖最为剧烈的一个年份,而全球变暖也是最典型的全球环境问题之一。因此,如何超越国家界限,构建全球统一的环境治理模式也是杨通进在丛书中想要表达的一个重要理念。

环境问题是一种集体行为的结果,需要国际和本地区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这对于全球乃至每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个双重挑战。当前,在全球的层面,还没有形成一个像联合国那样有效的国际环境机构,而各国的政府机构对待环境问题的观点与做法也千差万别。因此,杨通进认为,人类只有超越狭隘的民族主义,形成全球邦联及全民族的邦联,生存在共同的宪法之下,环境问题才能逐步解决。培养具有世界主义意识的地球公民或全球公民,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文化基础。

由于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过去20多年经济又持续高位增长,因此,我国的环境所承载的压力比绝大多数国家都要大得多,我们所面对的环境问题也比大多数国家严峻。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指标和其他许多社会指标年年都能超额完成任务,但是,环境指标却年年欠账。“局部改善,总体恶化”成了我国年度环境报告的常用语。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环境问题上更要表达自己的声音,并要参与到全球环境决策的过程中去。杨通进指出,一个国家的公民要对本国的环境问题负有责任,同时作为全球的一员,对全球的环境也要负有责任。我们要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民族,因此,在环境问题上要有自己的理念,不能贪图一时的短期利益,而要考虑到如何对全人类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放弃还是承担?

环境问题是一个错综复杂、紧密联系的问题群,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等许多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都与环境问题密不可分,因此,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需要每个人从观念上进行变革。一方面想解决环境问题,另一方面又不愿意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就只能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愈加恶化。杨通进指出,作为普通公民要有这种意识;作为国家,则要推动环境文化建设,因为环保意识是一种公共产品,不能通过市场化运作,而需要由政府或公共机构来提供。决策层应当高瞻远瞩,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系统地实施从价值观念到法制建设再到生活方式的系统建设工程,朝着一个目标不断努力,争取通过一两代人的努力形成一种良好的环境文化氛围。此外,还应向世界表达我们对环境问题的态度和看法,通过平等对话的姿态商讨环境问题。如果我们能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则是对全人类作出的一项重要贡献。

从全球来讲,全球环境价值观的改变也是一项公共事业。如果仅仅从现在出发,可能会得出悲观的结论。例如从国内来看,长期的污染和破坏已使我国的生态系统变得非常脆弱。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水位下降了3.7米,面积缩小了312平方公里,面临着变成死湖或沙湖的危险。举世闻名的甘肃敦煌月牙泉在20世纪70年代占地22亩,水最深处达9米,但目前水域仅有8亩,水深不足3米,如不采取措施进行抢救,30年后月牙泉将不复存在。

虽然当前已有很多有识之士致力于环境保护工作,但很多人也感到无奈,因为环境的改善仅靠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采取集体行动,通过政治决策和经济增长的方式来改善。杨通进表示,环境问题是非常复杂的,虽然每个人做的可能是微乎其微的,但把每个人的努力加起来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很多关心环保的人有时很气馁,甚至会放弃,好像无能为力,但如果大家都在这种失败主义的气氛中放弃,就会把环境问题的负担转移给后代。因此,环境问题需要观念的变革,更需要我们的承担意识。

环保志愿者、民间环保组织“绿家园”创始人汪永晨表示,小时候在读过《仲夏夜之梦》后,她就为书中所描写的森林场景所着迷,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受到了这部文学作品的深深影响。汪永晨认为,国内现在的环保书籍数量还很不够,而一部好的环保作品则可以对环保事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像《伐木者醒来》、《中国水危机》等作品都在环境领域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因此,她也对这套“走向生态文明”丛书的出版感到欣慰与期待,她认为加强生态文明的理念对当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图书则可以起到更大的传播作用。

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将是人类文明的重大转型。如果人类能够未雨绸缪,自觉地实现这种变革,那么,转型的过程就会少一些悲剧和代价。杨通进希望,“走向生态文明”丛书能够为人们思考和探索生态文明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发,为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

 




文章录入:anny    责任编辑:anny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解偶联剂在污泥减量上的应用
0 前言  活性污泥的消化过程是一个利用菌群将有机污染物质…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