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市是生态文明重要载体

作者:高杰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2
  □本期对话人物
  史振华 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系,1969年毕业分配到贵州省赫章地区从事气象工作。1982年调任徐州市环境监测站任大气室主任。1984年起担任徐州市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1991年任江苏省环保局副局长,1997年起任江苏省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2000年转任江苏省环保厅党组书记、厅长。
  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2006年获得“中华环境奖”。
  对话人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党组书记、厅长 史振华
  采访人 本报记者 高杰
  点击一
  焦点关注
  结合江苏实际,如何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关键思路
  建设生态市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
  记者: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列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当前,全国环保系统正在广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实质,力图抓住难得机遇期,乘势推动环保事业再上新台阶。您在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时,有什么体会?
  史振华: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其中之一就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党中央首次把“生态文明”写入了党代会的政治报告中,将之上升为全面小康的新目标,这既是对过去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反思的必然结果,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又一次重大理论和指导思想的升华,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任务,是党的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新目标。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如何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回答和解决的一个问题。
  记者:江苏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一个经济发达省份,如何在建设生态文明方面有所作为?
  史振华:近年来,为了弘扬生态文明,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江苏省在建设生态文明方面已进行了有益尝试。如我省的张家港、常熟、昆山和江阴等市在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生态示范区的基础上,又积极开展生态市建设,他们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一起抓,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一起考核,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一起发展,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切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走出了一条保护恢复建设生态的科学发展新路子,得到了国家和有关部门的高度肯定,于2006年被命名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市。在他们的带领下,江苏省几乎所有市县均确立了创建生态市、县的奋斗目标,苏南地区以苏州、无锡市为代表,提出了在2010年前后初步建成生态市;苏中地区以南通、扬州市为代表,提出了在2015年前建成生态市;苏北地区以盐城、宿迁市为代表,提出了在2018年前建成生态市。可以说,建设生态市已成为各级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实践。张家港等首批生态市的成功创建以及生态市建设在全省的蓬勃发展充分说明,在当前社会发展阶段,建设生态市(省、县),是实现生态文明的一个重要载体和有效抓手,值得大力推广,持之以恒地抓下去。
  点击二
  焦点关注创建生态市与建设生态文明的关系
  关键思路
  生态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内涵和目标与生态文明的要求本质一致
  记者:生态市建设是当前探索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那么,它与建设生态文明是什么样的关系?
  史振华:我认为,生态市建设与建设生态文明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第一,生态市建设的内涵,体现了生态文明的理念。人与自然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统治与被统治、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共同促进的关系。人类的发展应该是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协调发展,不仅要讲究代内公平,而且要讲究代际之间的公平,即不能以当代人的利益为中心,或为了当代人的利益而不惜牺牲后代人的利益。生态文明正是这种关系的重要体现,简单地说,生态文明就是人类在改造自然、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所做的全部努力和取得的全部成果,它表征着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进步状态。
  生态市(县)应是市(县)域内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生态服务功能与经济社会系统结构与功能、决策与管理的协调与统一,并使人类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都沿着稳定、持续、优化的方向演化和发展。具体地说,生态市(县)就是人类社会活动遵循生态学原理,在保持社会、经济、文化等蓬勃发展的同时,人类生存环境不断改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自然生态服务功能不断优化,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一致,社会进步,经济发达,功能完善,适宜人类居住。简单地说,生态市(县)就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市(县)级行政区域。
  从上述两者的定义、内涵不难看出,生态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内涵和建设目标与生态文明的理念、思想和要求是非常一致的。生态市建设的核心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往那种不可持续、自然环境难以为继和支撑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既追求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又追求改善环境、社会公平,这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所包涵的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兼顾当前与长远利益,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第二,生态市的建设目标体现了生态文明的价值观。长期以来,人与自然的矛盾难以解决,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资源不断枯竭,造成这种结果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人类中心主义”狭隘思想观念的影响,导致人们目光短视,只重自我欲望的无限扩张,一味向大自然索取甚至掠夺。这种只重掠夺不思保护,只讲当前不顾未来,不遵循自然规律的盲目发展,最终将使人类的生存面临严重威胁。生态文明的诞生,正是对这种发展模式的反思,它追求“以人为本”,但不是“人类中心主义”,它着眼于人类与自然整体协调发展,兼顾人类当前与长远的利益,关注的是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类自身的利益并保持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是生态市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生态市的建设目标在于追求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生态市建设的36项指标中,直接和间接涉及到人的指标就有17项,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为居民提供健康、优美、舒适的生态环境和条件,是生态市建设的重要目标和归宿,也是生态市建设成果的重要体现。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生态市的建设目标、内容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的价值体系。
  第三,生态市建设指标体系,体现了生态文明的特征。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理性反思的产物,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荣。生态文明社会主要包括4个特征,即人与自然同存共荣,人天合一的自然观;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健康、适度消费的生活观;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
  生态市追求一种全新的区域发展模式,不论在发展的观念与理念上,还是在产业发展的层次上,在社会价值的取向上,在生态建设的标准上,在管理水平上和人们的行为模式上,都有别于传统的思维、方法和模式,它是社会经济进入发达阶段的产物,是工业化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向理想层次发展的一个产物。国家环保总局为引导各地科学建设生态市,颁布了一套生态市建设指标体系,包含了6项基本条件和36项建设指标,涉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3个方面,充分体现了生态市建设目标不仅仅是生态环境保护,而且包含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它追求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3个系统的高度协调,并朝着不断优化的方向持续发展,最终3个系统的结构、功能处于相互服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状态。为了使生态市建设的目标更加明确,国家环保总局还提出了生态市建设的六大体系,即高效的生态经济体系、稳定的资源保障体系、良好的生态环境体系、和谐的生态人居体系、健康的生态文化体系以及完善的能力保障体系,这也都与生态文明的4个主要特征在本质上完全一致。
  点击三
  焦点关注江苏如何推进生态文明
  关键思路
  以生态市建设促进生态文明
  记者:现在,江苏省已把生态市建设作为全省环保部门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来抓。那么,怎样通过这个有效载体来促进江苏生态文明建设?
  史振华:经过近年来江苏省的实践,我认为,生态市建设在建设生态文明上有3个促进作用。
  第一,生态市的建设促进了生态意识的提高。生态意识是生态文明的基础,也是生态市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态意识更是生态市建设的目标之一。因此,各地在建设生态市的过程中,均把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积极在幼儿园和中小学开展环境渗透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新闻媒体和标语、板报、社区活动等多种形式,以及通过“6.5”世界环境日和“4·22”地球日等节日,大力宣传生态市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建设内容,宣传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大力培育和弘扬生态文化,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广泛开展科学的资源观、消费观和发展观教育,努力树立破坏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点,确立“不重视生态的领导是不清醒的领导,不重视生态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不具备生态意识的公民是不合格的公民”的思想,全民生态环境意识由此得到了普遍提高。在已命名的4个市和已通过国家技术考核的太仓、吴江市,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普及率都在95%以上,民意调查结果表明,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十分关注,对生态市的建设都持支持态度,对生态环境的满意率均在90%以上,绿色学校比例已达到80%以上,均远远高于同类未开展生态市建设的地区。在这些地区,已基本形成了全社会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参与生态市建设的良好氛围。
  第二,生态市建设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发展。循环经济要求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准则,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运行方式和规律,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社会生产从数量型的物质增长转变为质量型的服务增长。循环经济要求按照生态规律组织整个生产、消费和废物处理过程,这正是生态市建设大力倡导的新的发展模式。各地在开展生态市建设的过程中,均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生态市建设的核心,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措施,作为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手段,积极引导企业发展内部“小循环”、推进园区工业“中循环”、促进经济社会“大循环”,培育出一批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循环经济典型,在张家港等4个国家生态市和已通过国家技术考核的太仓、吴江市,已有150家循环经济典型企业,近20%的规模企业通过了ISO14000认证,有500多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同时,各地还大力开展节水、节能、节地、节材等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积极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第三,生态市的建设促进了人居环境的改善。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是生态市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之一,也是“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各地在开展生态市建设的过程中,均把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环境质量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苏州、无锡两市90%以上的乡镇建成了生活污水处理厂,70%以上的乡镇建成了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初步建立起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基本消除了垃圾污染;全市80%以上的河流被疏浚过,河道水面基本清除了漂浮物污染;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森林覆盖率等环境指标大幅度提升,3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了生态村,30%以上的社区建成了“绿色社区”,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群众的环境投诉率明显下降,对身边的环境质量满意率明显提高。
  总之,张家港、常熟、昆山、江阴等国家首批生态市以及太仓、吴江等市创建生态市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建设生态市促进了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高了全社会的生态意识和道德素质,改善了生态环境质量,可以说,建设生态市是现阶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力抓手。
  史振华如是说
  要实现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的削减,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来说,是相当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政府各部门都把它当作大事来对待,要把环保工作提到新的高度。在去年召开的江苏省环境保护大会上,江苏省主要领导提出了“环保十优先”。同时,“环保优先”的理念也被写入了《江苏省长江水污染防治条例》,这一做法在全国尚属首次,为“吃掉”新污染、减少老污染提供了“硬约束”。
  环保投入不足是长期以来制约和影响环保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传统观念认为环保是个“无底洞”,只有进没有出。政府投入,独木难支;银行贷款,躲避不及;企业集资,叫苦不迭……江苏省的做法是转变观念。要以环境综合整治改善环境,提高城市的功能和价值,以城市增值盘活城市资产存量,从而实现环境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变环境优势为经济优势。企业的排污权实质上也是一种商品,既然是商品就可以按照市场规律进行交易。但这并不意味着有钱就可以任意增加污染。为了使“排污权交易”一开始就走上正轨,在江苏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严格管理下,江苏省排污权交易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试点。这样,既保障了环境不被破坏,一些企业要发展,要建新项目,也有一个合法合理的排污通道。“排污权交易”实际上是实现了环境资源的有偿使用。
  唤鸡还要一把米。只有把污水处理费大幅提高,使治污者能够略有盈利,才能吸引各种资本投入治污工程。治污投资机制没有激活,是太湖流域治污攻坚的最大拦路虎。改变这一状况,必须让污染者付费,让治污者受益。
  江苏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个样本——它是经济大省,而且支柱产业以冶金、电子、机械、汽车、石化等重工业为主,这样的经济结构使江苏的经济发展具有两面性:一是经济发展相对较快,另一个是环境保护压力也相对较大。而经济发展上的先走一步,也让江苏较早地遇到环境问题。经济上高速发展的同时,也要求政府在环保上是一个“有为”的政府。要想政府做到有为,一靠人才,二靠投入。为此,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完成了环境监测、监察和宣教3支队伍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在财政上,江苏省财政每年拿出3000万元建立省污染防治基金。随后全省市、县财政,也纷纷建起了市、县污染防治基金,总额超过两亿元,为大规模污染治理提供了重要支撑。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解偶联剂在污泥减量上的应用
0 前言  活性污泥的消化过程是一个利用菌群将有机污染物质…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