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省建设为载体推进生态文明

作者:王秉杰    文章来源:辽宁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8-7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 “建设生态文明”,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新局面指明了方向。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应以生态省建设为载体,推进建设生态文明,全面推动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朝生态化方向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生态省建设符合生态文明的内涵和实践要求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人类文明形态,在发展理念、道路、模式等方面都克服了传统工业文明的局限及弊端。它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健康合理的消费模式、和睦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主要内涵,致力于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改善生态环境,完善相关法律和政策,发展生态经济,倡导生态文化。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着力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的环境问题,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工作和生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通过完善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进生产力以及生产方式的生态化;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生态文明观念,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生态文明,应以生态省建设为载体,这是因为,生态省建设的相关要求集中体现了生态文明的思想内涵和实践要求。生态省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结构合理,资源高效利用,污染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得到根本遏制,生态环境良好,自然资源永续利用,人居环境优美,城乡环境全面改善;现代文明的生态文化得到全面发展,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程度显著提高。辽宁建设生态省,就是要构建高效低耗的生态经济体系、持续利用的资源支撑体系、优质可靠的环境安全体系、山川秀美的自然生态体系、自然和谐的生态人居体系、现代文明的生态文化体系。

  生态省建设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原则

  建设生态文明,突出强调了可持续发展原则、公平原则和整体原则。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的社会环境。为了能够将一个可持续的生态环境留给子孙后代,我们应把经济系统的运行控制在生态系统的承载范围之内,实现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良性互动与协调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所坚持的公平原则,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公平、当代人之间的公平、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公平。代际公平是生态文明关注的一个焦点。在制定当代人的发展计划时,应依据代际公平的原则,综合考虑当代人的需要和后代人的需要。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整体原则。生态环境不能完全依据行政界限来区别和划分,在保护上应整体考虑,在发展上要统筹协调。因此,在建设生态文明时,我们不能单纯地在个体上做文章,应在更深的层次和更广的范围内采取协调行动,共同应对环境问题的挑战。

  建设生态文明,应以生态省建设为载体,这是因为,生态省建设坚持了建设生态文明的三个原则,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辽宁生态省建设,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并重”和“同步”,统筹农村和城市环境保护,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区域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根据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生态状况,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科学划定六个生态功能区,明确不同区域的发展定位,对各类功能区实施整体协调发展、分区保护、建设和分级管理;完善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机制,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建立生态受益地区对生态受损地区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促进地区间公平发展。

  生态省建设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主动性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表明了我们党在保护环境和生态建设上的高度自觉,并要求我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生态省建设,正体现了在建设生态文明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

  通过生态省建设,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生态省的核心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改变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融入经济工作之中,摆在突出位置,推动生产方式从高消耗、高污染向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转变,形成生态经济体系。通过生态省建设,到2025年,我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要低于1.28吨标准煤,万元工业增加值水耗低于100立方米。

  通过生态省建设,加快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中近期以污染防治为主,严格环保准入制度,全面推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推进重点流域、区域污染治理,统筹城市和农村环境保护,确保环境安全。中远期以环境功能恢复为主,全面提高水、大气、土壤环境质量和生态功能,从根本上改善环境质量,为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良的环境基础。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水、大气和近岸海域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划要求,退化土地基本得到治理。到2025年,我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低于6千克/万元、4.2千克/万元。

  通过生态省建设,加快推动优美人居环境建设。通过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生态宜居城市和环境优美村镇,全面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建立绿色发展的城乡体系。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供水、能源、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环境净化、绿化和美化。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5%以上,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

  通过生态省建设,加快推动全社会生态文明程度的提高。努力建设现代文明的生态文化,强化生态文明宣传和教育,增强全社会的生态意识和生态道德,倡导科学的思维、生产和生活方式。推进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在全社会倡导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价值取向,使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生态省建设,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社会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人,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自觉行为。(作者系省环境保护局局长)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解偶联剂在污泥减量上的应用
0 前言  活性污泥的消化过程是一个利用菌群将有机污染物质…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