苇岸:绿色文学的先行者

作者:韦清琦    文章来源:文化研究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6-7
,就寄托在了这种原生的复魅的力量上了。所以,尽管在很多时候他不得不借用生物学知识来观察自然,但他从不把对“大地上的事情”的思考置于科学的框架之中。对于为什么云雀和夜莺体羽朴素而叫声婉转,对于自己与猫头鹰的狭路相逢,对于野兔飘忽不定的行踪,他情愿都用神秘主义来解释。
    
     3 会唱歌的芦苇:一道过去的风景
     苇岸依循最简单的逻辑去爱农民:他们是与土地最接近的人。他把自己的同情心毫不吝惜地奉献给他们,就像奉献给花草蚁雀一样。这些最底层的群体在他看来虽似弱小,实则拥有“高于其他造物的生命力。草是这样,还有蚁、麻雀,我们人类中的农民也是其中之一。” 他认为养蜂人在自然的核心,每天与造物中最可爱的生灵为伴,因而是幸福的。他的幸福还在于,“他滞于现代进程之外,以往昔的陌生面貌,出现在世界面前。他孤单的存在,同时是一种警示,告诫人类:在背离自然,追求繁荣的路上,要想想自己的来历和出世的故乡。” 可见苇岸对自然的热爱,对农人的尊敬和对过去的追忆是一致的且互相强化,这使他近乎执拗地认为前现代社会才是人生长的健康土壤,而大地原初的面貌是人类幸福的保证。当他引用人口学家的预测,即城市居民要超过农村人口时,就像在宣告灾难的来临,因为“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不光污毁了自然,显然也无益于人性。”
     苇岸自己也称不是一个适宜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人,甚至生活在二十世纪也是个错误。大概这个本质上是诗人的散文家的确是属于逝去的时代的,要不他怎会把人类在大地上生存失败的开端归咎于第一台蒸汽机的诞生。显然他对工业文明的本质和核心——科技采取了十分怀疑的态度。1998年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外国名家散文丛书”时苇岸推荐了一般被忽视的十五位外国散文家。在谈到自己是如何与他们“隐隐的认同”时他说:“如果‘大自然’本身存在着某种警告人类(包括她的其他物种)不得越界的‘象征’,而人类又视而不见,那么对科学的无限‘探索’的反对,就是必要的。”因为他信奉前苏联诗人沃兹涅先斯基的说法:“‘如果最终导致认的损毁,那么所有的进步都是反动和倒退。’” 苇岸在此并不满足对文学经典的重新评估,还以同样的标准,即现代化进程是否能保留人的完整性来质疑整个发展的观念。
     前面提到的他对季节的敏感体现的是一种古老的逻辑思维,即从对天象的推算和对地理的察看中感受四时的变迁。这样的时间观念是一种循环的概念,迥异于现代社会里线性的、向前的时间观。对现代社会的反抗让人觉得他若是生活在农耕时代,或许就不至于“一直在阴郁里生长”了,或许他可以舒展开全部的创作枝叶,用蘸满了对泥土的感情的笔走向他的创作巅峰。然而他的早逝似乎在残酷地证明,与时代脱了节的他注定了是在谱写他与属于他的世界的挽歌。不过,他要恢复大地的完整的企图,毕竟和一个前朝遗少的旧梦不可同日而语,因为他的笔与螳臂相较是充满力量的。并非我们,苇岸的接受者和学徒,都应该完全跟寻他走过的每一个脚印,因为他与梭罗一样,其生活方式不是常人能够承受的。应当学习的是他的反思精神:在物欲的喧嚣与骚动中,在我们盲目地奔跑在“文明”发展的轨迹上时,他沉静而忧郁地立于路边,恳切地劝我们回头看看,看已走过的一路上错过了多少风景,看一路上散落了多少我们丢弃的自然的馈赠。在许多怀念苇岸的文章中,就有作者把他比为大地的守夜人和现代的堂吉珂德:
     “在工业化进程一日千里的今天,他所选择的是一条过于幽僻的道路,他的努力很可能徒劳,毕竟人们关心利润远过于诗意。我想,他是太清楚这样的后果了,但更清楚如果没有人为之呐喊告警,大地的荒芜就将更快地降临。”
    
     4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苇岸眼里的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世界上有许多事物,往往是一种事物向另一种事物转化时的过渡。它们由于既不属于前者,又不属于后者,便获得了自身的独立价值;它们由于既包含了前者,又包含了后者,从而更加饱满和丰富。” 于是万物便都处在互为关联的网络之中,都存在着相濡以沫的亲情。他虽然热爱土地以及和土地相连的一切,但他并不排斥同样处于世界之网中且代表人类精神遗产的文化典籍和具有人文精神的艺术家,也就是说,他在根本上是反对文明与自然的对立的。如果这两者事实上被人为地置于两端,他很愿意对之加以调和。他在《四姑》中描写的女性,便是一个“天然适应农村的泥土”,又浸淫于古典文学中,具有“书册性情”的理想人物。
     这是从对世界的生态化理解到对万物亲善的懂得,再到把人的世界和非人的世界统一在同一个伦理的自然世界中的思考轨迹。人格的完整与道德的完善既依托对土地的血脉联系,也取决于个人与包括所有生命在内的其他个体的共生。大概苇岸的天性便是温和而非暴力的,这有助于他更容易地理解和平对生存的必要,他的理解反过来也更加深了他对世界与人的体会。因此,他的伦理观能够从人的世界延伸到一切生命的世界就很自然了。
     之所以这样,作为一个素食主义者的苇岸才会把对万物的感情建立在如圣方济各对草木的那种理解之上,因而他的悲天悯人的情怀完全是圣徒式的。他把自己的无边的仁爱通过文字和亲身的行动贯注到世界中。一个人所爱的对象往往就是他自身的投射,苇岸正是这样一个典型。他的写作提供了文学生存方式的另一种可能,是消费时代的一个卓异的例外。他那双踏遍了山川河野的脚没能跨入新世纪的门槛,但他的生态文学一定会进入经典的行列,他那宽厚的土地伦理精神也必将永远得到热爱自然的后来人的缅怀

上一页  [1] [2]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延伸阅读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解偶联剂在污泥减量上的应用
0 前言  活性污泥的消化过程是一个利用菌群将有机污染物质…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