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建设性力量

作者:解振华    文章来源:中国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1-29

  气候变化问题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和全人类的长远发展,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近年来,全球酷暑、干旱、洪涝等极端气候事件明显增多,气候变化已成为各国需要认真面对的现实威胁。中国是最易受到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国家之一。据观测,近百年来中国平均气温升高了1.1℃,气候变化造成灾害性气候事件频发,冰川和积雪融化加速,水资源分布失衡等,直接影响许多地区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近两年,中国先后遭受了夏季高温和冬季多年不遇低温侵袭,部分地区发生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持续特大干旱,多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国际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加强合作,携手应对,共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本着对中华民族和全人类高度负责的精神,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成立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建立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体系,颁布并实施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在“十一五”规划中确定了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20%左右、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达到10%、森林覆盖率达到20%的目标,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政策和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优化产业结构。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注重通过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能源消耗强度,采取综合措施加快能耗低的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大力淘汰落后产能。2006年至2009年,关停小火电机组6006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8172万吨、炼钢产能6038万吨、水泥产能2.1亿吨,形成节能能力约1.1亿吨标准煤,今年还将再关停小火电1000万千瓦,淘汰炼铁产能3000万吨、炼钢825万吨、水泥9155万吨、电解铝33.9万吨、玻璃648万重量箱、造纸432万吨。这些落后企业的关停,对提高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二是加强能源节约。实施了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推动节能技术改造,形成节能能力约2.6亿吨标准煤,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广高效节能空调近2000万台,节能灯3.6亿只,在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试点;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经济政策,发布27个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28个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标准;对年耗能18万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开展千家企业节能行动,节能约1.3亿吨标准煤;大力推进建筑和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全国城镇新建建筑设计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达99%,累计建成节能建筑40.8亿平方米,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09亿立方米;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动员全社会开展节能减排活动,推动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在全国共同努力下,2006年至2009年,中国单位GDP能耗在2005年基础上累计下降了15.61%,今年底有望实现降低20%左右的目标,相当于少排放二氧化碳15亿吨以上。这是中国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的重大贡献。

  三是加快发展清洁能源。积极优化能源结构,有序发展水电,积极发展核电,大力发展沼气、地热、太阳能、风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截至2009年底,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1.45亿平方米,农村沼气用户达到3650万户。目前,中国水电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核电在建规模2665万千瓦,居世界第一位,风电装机容量超过3000万千瓦,居世界第二。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领域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成效,举世瞩目,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四是努力增加森林碳汇。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生态建设工程,人工造林面积达到6200万公顷,居世界第一,森林覆盖率由2005年的18.2%提高到20.36%,这也是中国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的积极努力。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2009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刚刚超过3700美元,中国还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历史阶段,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保护环境的繁重任务和多重压力,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的能源需求还会合理增长,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着巨大压力和特殊困难。但我们绝不重复发达国家传统的发展道路,也不会无约束地排放温室气体实现经济发展。去年哥本哈根会议前,中国宣布了2020年利用本国资源自主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至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5%左右,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实现上述目标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将继续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调整经济结构、节能和提高能效、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增加森林碳汇等措施,逐步建立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当前,中国正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规划,并将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实现上述行动目标。

  近20年来,为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世界各国在联合国框架下就气候变化问题开展对话、谈判、磋商,不断加深认识、凝聚共识,先后达成了公约、议定书和巴厘路线图等成果,形成了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法律框架,为推动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指明了共同努力的方向。去年的哥本哈根会议,为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做了一次空前的政治动员,形成了哥本哈根协议,取得了重要政治共识和阶段性成果。这些成果来之不易,我们必须备加珍惜。即将召开的坎昆会议在落实巴厘路线图的谈判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当继续沿着正确的方向携手前行。一要坚持以公约、议定书基础,按照巴厘路线图的授权,以哥本哈根协议政治共识为指导,巩固业已取得的谈判成果,推动坎昆会议取得平衡、积极的成果。二要坚持以共同发展为目标,气候变化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也只有通过可持续发展才能妥善解决,帮助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对气候变化,既是发达国家的责任,符合发达国家的长远利益,也是全人类共同发展的要求。三要坚持以加强合作为途径,充分考虑各国的具体国情、发展阶段、历史责任、人均排放等因素,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同舟共济、各尽所能,开展长期、广泛的务实合作行动。四要坚持以切实行动为保障,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应当正视其累积排放的历史和高人均排放的现实,完成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确定的减排任务,并进一步承担为确保发展中国家基本生存和公平发展所必需的大幅度量化减排指标,认真履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转让支持的义务。发展中国家应当统筹协调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努力避免重复发达国家高污染、高排放的传统发展道路,在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下,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各国都应当增加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透明度,增强互信,建立团结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管理体系。中国在谈判中将一如既往地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为坎昆会议的成功做出新的贡献。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骑马走湿地 浅草没马蹄
    水域、沼泽、草甸和森林构成了拉市海较为完整的高原湿地生态…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