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马走湿地 浅草没马蹄

长江流域自然保护与洪水控制项目专题
作者:邹静昭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1-29

水域、沼泽、草甸和森林构成了拉市海较为完整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 邹静昭摄
  

农民马队载着游客前往拉市海湿地观鸟。    资料图片


  游客泛舟湖上,可以尽情享受碧水、蓝天。 资料图片

 

  背景资料


  全球环境基金援助的“长江流域自然保护和洪水控制项目”是由我国环境保护部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开发并实施的无偿援助项目。


  项目的目标是,通过对包括与全球环境效益相关的多种生态系统功能进行恢复和保护,建立综合生态系统管理体系。


  项目的核心是,在长江上游建立关键生态功能保护示范区,禁止对关键生态系统功能有危害的行为,限制超过地区承载力的人口过量增长,以及调整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保护和恢复那些关键性的有助于预防洪水等自然灾害的生态系统。


    中国环境报记者 邹静昭


  长江流域自然保护与洪水控制项目(以下简称长江项目)老君山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示范区(以下简称老君山示范区)位于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西部,这里自然风光旖旎,动植物资源丰富,是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优先重点保护热点地区之一,也是展示世界级自然生态价值的重要区域。


  老君山示范区分为老君山片区和拉市海片区,在长江项目的指导下,玉龙县妥善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为实现生态建设良性循环与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作出了积极的探索。


  初冬时节,成群的候鸟飞往南方,记者也随着候鸟,从遥远的北方飞到云南省,切身感受综合生态管理给老君山示范区所带来的变化。


  生态旅游成为项目亮点


  镜头一:拉市海湿地,湛蓝的水面上,白云、雪山的倒影清晰可见,候鸟扑打着翅膀在自由嬉戏,我们则骑着当地农户提供的马,沿着拉市海湿地的马道一路前行,两旁的湿地美景尽入眼帘。


  老君山示范区拉市海片区的主体——拉市海湿地位于玉龙雪山南麓,其水域、沼泽、草甸和森林构成了较为完整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是云南省第一个省级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


  拉市海湿地周边有美泉、均良、海东、海南4个村庄,人们环湖而居,以捕鱼、放牧和种地为生。由于受到过度捕鱼和掠夺性开垦等因素的干扰,湿地生态环境曾经遭受严重破坏,湿地面积减少,湖内水位急剧下降、湖鱼种类和数目也逐年剧减。


  拉市海湿地是全球候鸟迁徙的一个重要驿站和越冬地,每年冬季,数以万计的越冬鸟类对拉市海湿地周边的农田造成了较大的损害。据长江项目专家统计,近一个冬季,越冬候鸟给玉龙县拉市乡造成的损失就达144万元,这导致部分村民设网捕杀鸟类,人鸟矛盾日益凸显。


  2006年,长江项目老君山示范区项目正式启动后,玉龙县专门成立了由相关单位组成的项目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并配合省、市项目办,认真组织开展项目区实地考察、设计及数据收集等基础性工作,共同编制完成了《老君山综合生态系统管理制度规划》、《老君山示范区自然保护管理现状调查评估报告》等52个阶段性课题研究成果,为顺利实施项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老君山综合生态系统管理制度规划》的指导下发展起来的生态旅游,成为综合生态系统管理工作中的亮点。例如,拉市乡美泉村依托茶马古道遗址、拉市海观景台、美泉瀑布群景观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开始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并自发兴起了骑马、观鸟、划船等旅游项目。


  为记者牵马的纳西族小伙子木奔伟,兴致勃勃地和我们讲起了村里发展生态旅游的事。木奔伟说,每年11月起,随着大批越冬候鸟的到来,拉市海湿地就开始迎来一批又一批观鸟的客人,村里成立了旅游合作社,每家出人、出马,自愿入股。小伙子们负责牵着马带客人去湿地观鸟,媳妇们则在农家乐里为客人准备美味的农家饭。


  据了解,美泉村共有570户、2230人,纳西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数的95%。其中,参与生态旅游的农户达493户、1950人,经营马匹1598匹、船只84条,开办了以云南丽江旅游美食纳西族风味为主的农家乐19家。目前,美泉村参与旅游的农户每户月均收入在3000元左右。


  长江项目丽江市项目办主任李丽川表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一方面弥补了村民保护生态环境带来的经济损失,一方面使当地农户把当地的生态环境当作生财之源,倍加珍惜。现在,当地群众已意识到保护鸟类和自身利益间的关系,在遇到游客伤害鸟类时,能主动制止并向执法部门举报。


  长江项目办项目经理阿彦说,在生态保护的过程中,如何构建社区共同参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是长江项目探讨的重点。目前,在拉市海自然保护区,已形成了保护区管理机构与周边乡镇和社区(村)民众合作共管、湿地保护与社区民众经济收益共赢的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我国其他地区可以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类似的探索。


  滇金丝猴成为生态保护重点


  镜头二:清澈明亮的眼睛,性感丰满的红唇,“人模人样”的面孔,在丽江市举办的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大型图片展现场,人们不禁被一幅幅灵动的滇金丝猴照片所打动。


  滇金丝猴是我国特有的世界级珍稀灵长类动物,见于藏东南和滇西北的6县境内,仅存的不足20个孤立的猴群零星地分散在澜沧江与金沙江之间一系列破碎的森林岛屿之中。


  据项目专家介绍,在老君山分布有两个滇金丝猴群,由于两个种群的个体数均不大,正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因此,加强对这一片区的生态保护,意义重大,具有世界性的影响。


  老君山地处横断山脉地段,丽江、兰坪、剑川三县交界处,这一地段南北物种交汇,生物垂直分布明显,物种分化剧烈,特有种属众多,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这里除了生活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滇金丝猴、小熊猫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还有着无数世界罕见的高山冰蚀湖泊,是中国杜鹃种类最繁多的“百里杜鹃王国”,分布着大面积的冷杉、云南松原始森林群落和被称为“横断山植物基因库”的天然植物园。


  为了持续保护老君山分布的金丝猴种群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2009年,云南省政府正式启动老君山国家公园建设工作。


  建设工作启动以来,长江项目老君山示范区项目办一直加强与老君山国家公园管理局的协调,积极向其宣传项目内容和理念,提供了自然保护方面的政策研究成果,对起草《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保护管理办法》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极大地促进了国家公园建设工作进程。


  与此同时,项目办与林业部门合作,共同开始组织实施“拓展滇金丝猴圣经荒山造林、封山育林试点工程项目”。项目通过在石头乡滇金丝猴活动区域周围实施人工造林10亩,封山育林50亩,增加冷杉面积,为拓宽滇金丝猴和其它濒危物种的生境、保护老君山示范区生物多样性做出了示范。


  替代生计推动生态水平提高


  镜头三:在玉龙雪山纯净的雪水浇灌下长大,色彩鲜红,果形硕大,每个重达500克上以上,两只就能买上300元的好价格,拉市乡的雪桃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法宝。


  刚到云南,就常常听人们谈到雪桃。2009年国庆,拉市乡农民种植的2000盒丽江雪桃连同18棵桃树还被送到人民大会堂,成为了祖国60华诞的献礼,更是当地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长江项目丽江市项目办经理杨张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末,拉市乡从山东引进冬桃,并将冬桃枝嫁接到本地独有的红心山毛桃母本上,进行了多年的反复试验,培育出了果大、味甜、肉嫩的冬桃新品种——丽江雪桃。但是,2002年前,雪桃的发展处于摸索和试验阶段,只有部分农户零星种植。


  退耕还湿的生态保护政策实施后,拉市乡的农户耕地面积大面积减少。为了解除农户的后顾之忧,2006年起,老君山示范区拉市海片区在项目的指导下,开始组织、引导和支持农户发展替代生计,种植雪桃、泡核桃等果树。到2009年,拉市乡雪桃种植面积达到3717亩,实现产值近千万元。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老君山示范区已经形成了具有规模优势、各具特色的替代生计产业,如石头乡的青梅和高山要药材产业,九河乡的的魔芋和山榆菜产业,拉市乡的雪桃和生态旅游产业等。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专家吴健表示,影响生态保护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生态保护政策与当地生计发展的目标能否融合。退耕还湿等生态保护政策实施后,虽然导致耕地减少,但是如果实现了合理的生计替代,不但不会对百姓的收入水平产生负面影响,反而会有力地推动生态水平的提高,老君山示范区的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其他地区借鉴。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骑马走湿地 浅草没马蹄
    水域、沼泽、草甸和森林构成了拉市海较为完整的高原湿地生态…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