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怎样影响人类历史走向?能源让地球逐步升温
楼兰古国遗址
纵观历史,人类的活动影响着气候,而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也波及每个国家和个人。在人类发展的许多时刻,气候常常施展威力,成为影响历史走向的无形之手。
干旱加速楼兰古国败亡
在天山、昆仑山、帕米尔高原所环绕的塔里木盆地中央,是一片广袤无垠的沙漠——塔克拉玛干。在这片中国最大的沙漠里,天山与昆仑山的融雪形成了中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经过两千多公里的绵延流淌之后,塔里木河最终注入罗布泊,汉代称之为蒲昌海。蒲昌海给沙漠带来了勃勃的生机,这里成为沙漠中最美丽的绿洲。在蒲昌海的西北岸,曾经存在过一个美丽国度——楼兰。
公元前二世纪,汉武帝派遣张骞三度出使西域,楼兰第一次进入了中原人的视野,贯通东西方的古代丝绸之路从此开始兴起。东来西往的客商们牵着驼队,源源不断地来到这片沙漠中难得的绿洲歇脚、补充给养,沙漠之珠楼兰也因此空前繁荣起来。
夹在匈奴与汉朝两个强大政权之间,楼兰王不得不小心翼翼。公元前77年,汉使傅介子奉命以赏赐为名,于宴席中斩杀亲匈奴的楼兰王安归,改立曾身为汉朝人质的尉屠耆为王。为阻止楼兰再次反叛,汉武帝下令楼兰人迁至距伊循城不远的一片原野,建起了他们新的都城扜泥城,并改国名为鄯善。
迁走楼兰人后,汉军开始在楼兰地区修筑长城,屯兵驻守。为解决后勤问题,从内地来的汉军和农夫们习惯性地开始开垦荒地,锋利的犁刀划开一片片灌木和杂草,堆积在空地上烧成灰烬。据史料记载,西汉在楼兰驻有屯田军约一万人,最多时达一万五千人。按每个屯田士卒耕种十五亩地计算,人数最多时可垦田地近二十三万亩 (约合十五万平方公里)。汉军屯田鼎盛时期,楼兰城的绿洲几乎完全开垦成了农田。同时,人们还砍伐了大量生长缓慢的胡杨树建造房屋,手工作坊、民用炊火也消耗了大量林木。与汉人不同,楼兰本地人多以畜牧业为生,极少种田。
没有了树木的庇护,随之而来的则是越来越酷烈的太阳和漫漫无尽的黄沙。在人们“无意”的破坏下,楼兰那些历经亿万年进化留存下来的野生植被系统被破坏,树木被砍伐,开荒后生产的农作物又被取走,使地表完全裸露。在干旱和风力的作用下,邻近的沙源不断入侵,绿洲的土壤变得疏散而易流动,在风力的搬运下不断流失。
农业生产对水的大量消耗,使罗布泊的水量越来越小,蒲昌海在消失。农田得不到灌溉,粮食减产严重,后期的驻军生活越来越难以维持,口粮供给日益紧张,驻军政府不得不多次下达要求吏兵节省口粮的命令。楼兰出土文书显示,当时屯兵的口粮,开始为“一人日食一斗二升”,后减为“一人日食八升”,再后减为“一人日食六升”。最后一任楼兰官员王珩等来的是一纸调令,与驻守楼兰的士兵一同返回洛阳。
楼兰古城的消亡,是在世界气候出现旱化的大背景下发生的。由于塔里木盆地河流大部分源于冰川融水和降雨,气候的转干和变冷都使河流水量大大减少,河流流程缩短,塔里木河水系瓦解。楼兰面临着自然的考验,但结局并未就此注定。遗憾的是,人类将最后的机会变成了一次充满风险的命运赌博。结果,人类输了。最终楼兰古国被无边无际的沙漠吞噬。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