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热点 >> 湿地 >> 文章正文 | ![]() ![]() |
|
|||||
| |||||
三江源保护区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高原湿地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5-17 | |||||
本报讯 记者从日前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湿地公约》亚洲区域会议上获悉,位于我国青海省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鄂凌湖、扎凌湖湿地被联合国湿地公约秘书处正式批准为国际重要湿地。这标志着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也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高原湿地之一。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位于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地区,总面积36.3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多米。因为分布有鄂凌湖、扎凌湖两大湿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中华水塔”。据科学家初步计算,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这一地区。此次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的鄂凌湖、扎凌湖湿地均位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是黄河源区的第一、第二大淡水湖,面积分别为65,907公顷和64,920公顷。两块湿地都是高原多种珍稀鱼类和水禽的理想栖息场所,湖区沼泽和环湖半岛以及水域是鸥类、雁鸭类和黑颈鹤等水涉禽的重要栖息地,对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维护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2000年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了“三江源保护区”区名。此后,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又多次批示和强调,建设三江源湿地保护区,采取综合措施加强湿地保护。从2000年起,国家林业局、青海省人民政府开始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进行规划和建设,2003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投资2075万元完成了4个基层保护站的建设;组织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风沙源治理工程,推进了该地区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今年年初,国务院又批准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决定从2004年到2010年,投资75亿元用于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规划建设面积为15.23万平方公里。通过实施规划,到2010年,使工程区内湿地退化、沙化得到治理和恢复,工程区内群众落后的生产方式得到改变,保护区生态状况实现良性循环。
联合国《湿地公约》秘书长彼得·布里奇华特博士对我国政府在湿地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肯定。他说,中国政府在湿地保护工作中,许多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特别是投资75亿人民币建设以保护高原湿地为主要内容的三江源保护区,将对整个湄公河流域乃至亚洲地区的生态保护产生重大影响,这不但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亚洲和世界的骄傲。
|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守护三江源 走进玉树:通天河与三江源 三江源河流湖泊众多 占全国湖 生命之根 文明之源 民族之魂 黄河长江澜沧江发源地岌岌可 走进玉树(六)--通天河与三江 保护区对可持续发展和我们的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