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农村建设与湿地保护

作者:婧婧    文章来源:湿地中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7-2

    2009年7月17日至7月23日笔者有幸参与湿地使者行动,前往构溪河湿地,进行实地宣传调查。此过程中,笔者通过见闻观察,在此围绕新农村建设和湿地保护的联系略作分析与建议。

    在中央大力倡导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环境下,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五大要求下,湿地保护工作与新农村建设也是密切相关的。笔者主要从三方面谈。

    首先从乡风文明方面来讲,当我们在石滩镇进行宣传活动时,能明显感受到当地的农村整体面貌、环境,农民素质各方面都较其他镇的情况要好,湿地保护工作也做的较好。例如,当地李昌武一家,自2000年开始就自发成为保护白鹭的使者。其父李元金曾每年在过春节之际,拎着糖果香烟挨家挨户的走访农家邻里,拜托乡亲们不要燃放烟花爆竹以免吓走白鹭。村民们被李家的诚心所感动,于是,附近12户农家都严守君子约定。如今,每年到此栖息安家的白鹭数量逐年增多。这即是良好的民风能为湿地保护所作出的贡献,这也是新农村建设与湿地保护的联系。而其中,李昌武一家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笔者暂将此类人统称为先进环保人士。他们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对湿地有最为直接与长期的影响,在当地的宣传带头作用会比任何环保组织都更好。他们的行为也会潜移默化的改变一部分当地人,而这部分被影响的人又会去影响更多的人,长此以往,整个村镇就会形成统一的环保意识。由此,笔者想到政府不妨在当地发展一支民间环保队,起先可以采取志愿报名的方法,如若村民积极性不高,也可以做一些硬性安排,如规定初中以上文化的都加入其中。首先,先对民间环保队的人进行教育引导,使他们有环保意识,然后通过他们去影响当地更多的村民。尽可能扩大影响力。

    其次从生产发展来讲,新农村建设所提倡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有农民的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改善了,基础设施搞好了,农民才更有精力与实力去注意维护生态环境,参与湿地保护。

    在经济建设方面,如若能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就能实现环保经济双赢。笔者认为可以大力开发一些绿色产业既有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又不会对当地生态造成破坏。如鼓励支持发展姜的种植与加工产业。又如,充分利用构溪河原生态自然景观,对沿河游览线路进行开发,设置适合的游客休息亭、采景台、帐篷安置点等,使构溪河湿地保护区成为一新兴旅游地点。此举不仅提高当地知名度,还可吸引更多外资融入当地,有利于经济建设。

    最后,在管理方面,由于当地政府水利、环保、林业部门形成多部门的职能交错,湿地保护成为“真空地带”,水质无人监控。笔者认为,应当将湿地保护的工作更加细化并部署到各个部门,尽量避免一切疏漏之处。

    新农村建设与湿地保护二者内在是相辅相成,相依相系,若能将二者在实际工作中相结合,构溪河湿地以及沿岸乡镇一定能更加和谐持续的发展。(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研…
    摘 要:资源型城市要摆脱困境,转变发展模式,关键在于实现产…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