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热点 >> 淡水资源 >> 文章正文 | ![]() ![]() |
|
|||||
| |||||
地球的眼泪还能淌多久--淡水资源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21food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4-19 | |||||
80个国家和地区严重缺水 【据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记者姚润丰)目前全世界的淡水资源仅占其总水量的2.5%,其中70%以上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冻积雪,有87%的淡水资源难以利用。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26%。 全球淡水资源不仅短缺而且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按地区分布,巴西、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哥伦比亚和刚果等9个国家的淡水资源占了世界淡水资源的60%。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严重缺水。 20世纪50年代以后,全球人口急剧增长,工业发展迅速。一方面,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以惊人的速度扩大;另一方面,日益严重的水污染蚕食大量可供消费的水资源。全世界每天约有200吨垃圾倒进河流、湖泊和小溪,每升废水会污染8升淡水;所有流经亚洲城市的河流均被污染;美国40%的水资源流域被加工食品废料、金属、肥料和杀虫剂污染。 我国人均占有水量超警戒线 【据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记者姚润丰)我国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我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我国人均占有水量超过国际公认的严重缺水警戒线。 水利部预测,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届时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750立方米。在充分考虑节水情况下,预计用水总量为7000亿至8000亿立方米,要求供水能力比现在增长1300亿至2300亿立方米,全国实际可利用水资源量接近合理利用水量上限,水资源开发难度极大。 与水有关的灾害威胁人类 【据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记者顾德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可供人类直接使用的水资源却不断减少。 水资源危机所带来的生态系统恶化、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地威胁人类的生存。有统计表明,在每年发生的自然灾害中,洪水、干旱、泥石流、台风等与水有关的灾害约占八成以上。科学家预测,由于受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以及厄尔尼诺等现象的影响,与水有关的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将持续增强。 【据新华社新德里3月21日电】(记者刘军)水污染、洪灾和旱灾已成为印度当今面临的三大与水有关的“灾害”,开始影响印度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联合国2003年发表的首个世界各国水资源评估报告,印度生活用水质量在全球被评估的122个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三。 由于地下水污染严重,目前在印度市场上销售的12种软饮料,有害残留物含量超标。有些软饮料中杀虫剂残留物含量超过欧洲标准10倍至70倍。 名作留千年美景何处寻 【据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孙犁的《荷花淀》、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刘绍棠的《运河的桨声》……一篇篇当代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文学名作,描摹着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华大地上天翻地覆的变迁,而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以美丽、辽阔的海河水系作为抒情叙事的舞台。 半个世纪风云激荡,那些通过中小学课本和银屏而被家喻户晓的水边地名,今天是怎样的情景呢?沿着作家们的足迹,记者近日踏访海河水系,眼见的却是另一番景象:龟裂的河床,消失的湖泊,干涸的水库,令人伤心、震惊。 ———太阳,照在桑干河床上。目前,桑干河只有山西境内有水。当年绿水沧沧的桑干河,不仅常年干涸,而且成为沙丘向北京推进的前锋。 ———大运河,不闻桨声闻臭气。京东运河的水泥堤坝在阳光下让人睁不开眼。河底流淌着一线浅水,浅得像是在碟子里。 “好在不是夏天,闻不到太多臭气。”北运河管理处的人说,“夏天这里臭得厉害,每天回家头一件事就是洗澡洗衣裳,那味道可比厕所味难闻多啦。” ———荷花淀,年年能够跑汽车。上世纪60年代以来垦田筑坝,白洋淀面积缩小近四成,上游一座座水库崛起更使其“九脉齐断”,只能靠一次次“救济水”维持湿地概念。“白洋淀里跑拖拉机和马车,都是常景了。” 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一种资源。水是维持生命的理想液体。哺乳动物体内60%至65%是水,人类体重的2/3、大脑的99%、骨骼的44%也都是水。缺了水,人类和地球将不能存活,森林将不复存在,植物将灭亡,地球上将出现无边的沙漠,生命的迹象将消失。 我们看到,五千年前大禹疏导可治之水,正在变得不可掌握;人类生命源泉之水,正在变得短缺;原本清澈灵动之水,正在变得凝重而混沌。地球的眼泪污浊了。拿什么来拯救你,地球之水? 水是自然资源、经济资源,更是战略资源。人类繁衍没有错,工业文明没有错,对自然的开发利用没有错,人类在水的面前,不该也绝不会束手无策。如果我们从保护植被做起,从节约每一滴生活用水做起,从提高工业用水排放标准做起,“人水和谐”并非无法实现。 |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淡水资源严重缺乏 辽宁构建" 淡水资源日益紧张 10部委合计 向大海要水喝:淡水资源告急 新华社:旅游过度开发危及地 全球变化对跨境淡水资源利用 全球淡水资源日益短缺 淡水资源的未来 分质供水是节约淡水资源的一 21世纪淡水资源利用看重“软 世界淡水资源的综合评价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