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伶仃福田自然保护区
内伶仃福田自然保护区1984年建立,1988年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858公顷。它是国际湿地公约保护对象,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重点保护对象。
一、地理位置
保护区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珠江口伶仃洋东侧,福田沙头保护点位于深圳市福田南部的上、下沙头一带。
二、自然环境
保护区为丘陵海岸的基岩岛,岛上地势东高西低,山峦起伏,峭壁峥嵘,最高点尖峰山海拔340.9米,大多数丘地在100米以下,地形起伏较大,坡度20~50°,局部有裸岩和陡壁。海岸线长11000米,曲折多沙滩。年均温度为22℃,年均降水量1948毫米,最多达2662毫米,5~9月为雨季,相对温度为80%,岛上水资源丰富,多处山溪常年水流不断。深圳湾的海岸带河口,地热平坦,为河流冲积的淤泥和沙层,一般厚度在10米以上。
三、植物资源
保护区有维管植物443种,福田红树林植物有20种。地带性植被为季风常绿阔叶林。目前多为破坏后的次生林,主要组成树种有樟类、栲类、榕树类等。还有马尾松林、木麻黄林、相思树林以及荔枝、龙眼、柿、菠罗蜜、芒果等果树林,野果类很多,如假苹婆、小叶榕、油甘子、桃金娘、番石榴、芭蕉等,都是猕猴喜吃的果类。(图1)群猴觅食
图1
红树林主要植物有秋架、木榄(图2)、海雌榄、海漆、海桑、红海榄、珍珠茅、水生黍、铺地黍、桐花树等。(图3)红树林——桐花树群落
图2 图3
虾塘中有芦苇、苔草等。保护区的植物中只有穗花杉为国家级保护植物。
穗花杉——我国特有树种
红豆杉科,常绿乔木或灌木,高约7米,小枝几对生,开张。叶革质,披针形,长3~11厘米,宽6~11厘米,下面有两条银色气孔带,与绿色边带等宽。雄花序单生或两三个簇生,雄蕊花药2~5个。种子单生,长2.5厘米,下垂,除顶端外,几乎全部为鲜红色肉质假种皮所包。木材可供雕刻,种子能榨油,同时是观赏树种。
四、动物资源
深圳湾海滩上的红树林,既是防风固沙、防坡保堤的海上森林,又是迁徙鸟类和海洋生物栖息的、繁衍的良好场所。这里约有鸟类256种,每当进入秋季时节,候鸟向南迁飞的时候,这里便成为鸟类的乐园。
小白鹭是保护区的留鸟,它们主要以鱼为食,所以经常活动在缓冲区的水塘边。1993年小白鹭达到4~5千只,1994年下降为2~3千只。因其繁殖期对环境十分敏感,它们要求在3平方公里以内有大量鱼塘,才能保证雏鸟的喂养需求。
保护区内有21种珍稀鸟类,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有白鹳、白肩雕。黑脸琵鹭为二级保护动物,全世界共有288只,而深圳红树林中有84只。它们不是留鸟,每年11月来,第二年4月初飞走。黑脸琵鹭有一张如同琵琶的扁嘴。
福田野生水禽有白鹭、夜鹭、池鹭、白骨顶、水鸭、海鸥等以及水生动物鱼、虾、蟹。
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猕猴、穿山甲、蟒蛇、虎纹蛙等生存繁殖。特别是猕猴,共有10群300多只,每当人们上岛旅游时,既可观赏山色海景,又可海浴逗猴,饶有趣味。
潮间带鱼类有36种,两栖、爬行类20多种。
弹涂鱼(图4)
图4
也称“跳跳鱼”、“泥猴”。鱼纲,弹涂鱼科。身体稍侧扁,长约10厘米,淡褐色,体侧散布暗色小斑。眼上位,能突出。腹鳍愈合成—吸盘,胸鳍基部具肌肉柄。常出水跳跃,退潮时常匍匐或跳动于海滨泥滩上觅食,可以食用。
灌木丛中彩蝶飞舞(图5)
图5
五、其他资源
陆上的植物、水中的动物、空中的鸟类自然形成一体,使海湾成为一个具有特殊科学研究价值的重要区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保护区在保护的前提下求得自身的发展,突出经济特区的特色,为国家保存下这一不可替代的宝地。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