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

作者:郭福平    文章来源:科学教育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4-26

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1985年建立,1997年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3000公顷。

 

一、地理位置

 

保护区位于江苏省北部黄海之滨的大丰县境内。

 

二、自然环境

 

保护区地貌属滨海平原,为含有大量沼泽、盐裸地和水域的森林草滩。东部濒临黄海,成陆时间为半个多世纪。气候年均温度13.5℃;年均降水量为8001500毫米。

 

三、植物资源

 

保护区有高等植物240多种,主要为禾本科、菊科、莎草科、豆科、藜科植物。植被为盐生草甸、盐土沼泽、水生植被。还有人工林、人工牧草及半熟土抛荒地。

 

区系成分复杂,但群落发育较年轻。植被演替迅速,生境稳定性较差。有世界分布属的芦苇、苔草、碱蓬、盐角草等;北温带分布属有拂子茅、鸢尾及罗布麻等;泛热带分布属狗牙根;热带亚洲及热带大洋洲分布属结缕草、地中海及中亚分布属獐毛以及南温带与北温带间断分布的雀麦属等。无国家级保护植物。

 

四、动物资源

 

保护区有兽类14种,鸟类180种,爬行类13种,两栖类4种,昆虫80多种。

国家保护动物一级有麋鹿、白鹳、白尾海雕、丹顶鹤;二级有河麂等23种。

 

(一)麋鹿:——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俗称“四不象”,即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原是我国特产兽类,野生种群绝灭约150年左右。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中已有数百年人工圈养历史的圈养种群,也因1900年战乱而灭绝,1920年国内最后1只麋鹿死于北京的万牲园。18931895年,英国11世公爵贝福公爵收集了18只散落在欧洲各地的麋鹿,集中饲养在乌邦寺庄园,这群麋鹿就成了现存麋鹿的祖先。

 

1986年我国从英国七家动物园引回麋鹿39头,目前增殖到191头(1994年统计),鹿群规模在世界上占第五位。大丰麋鹿苑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图1)为返回故乡的麋鹿。

图1

 

麋鹿属于偶蹄目、鹿科、鹿族麋属,是1种大型的鹿类。成年雄鹿平均体重约为200公斤,成年雌鹿约为150公斤。雄性麋鹿角枝的形态与马鹿和梅花鹿等具有明显区别。麋鹿的角可分为前枝和后枝,没有眉枝,前枝多分为2叉,后枝长而直,随年龄的增加各分叉上会出现形态不同的次级分叉或突起,不同年龄及不同个体的角枝差异明显。麋鹿的颈背粗壮,形似骆驼。麋鹿的尾可达踝关节处,长度明显超过其它鹿类。麋鹿的蹄扁平、宽大,趾间有皮膜,侧蹄发达且能着地。

 

雄性麋鹿的性成熟年龄为3岁,雌鹿为2岁。麋鹿的换角、发情、产仔等生物节律,随纬度而变化。变化速率约为纬度每增加1度,生物节律推迟1天。以大丰麋鹿保护区(北纬33°05′)的麋鹿为例,发情期57月,雄鹿的脱角期为12月下旬~1月初,产仔期3月上旬~4月底。比英国的乌邦寺(北纬51°20′)提前了22天。

 

麋鹿的妊娠期250315天,仔麋鹿的出生体重平均为12.1公斤,无性别差异。仔麋鹿出生后3天内形成“印记”,在周龄内大多数时间处于躺卧态,日均活动时间只占白天(600800)的30%,其中连续活动时间近为2030分钟,哺乳是引发仔鹿活动的主要原因。(图2)为麋鹿幼仔

图2

 

麋鹿喜集群活动,在不同季节鹿群的组群规模和类型均有明显差异,发情期与非发情期的集群不同,不同生境中的集群也有所不同,混合群是半野生麋鹿的主要集群类型。在大丰麋鹿保护区,半野生麋鹿在秋、冬季对林地的选择性明显高于草地。

 

麋鹿的食性以草本植物为主,在大丰,麋鹿采食植物194种,占当地植物总数的79.8%。麋鹿的喜食植物春季主要有芦苇、佛子茅、鹅冠草、一年蓬、白茅等,夏季主要有狐尾藻、镳草、大茨藻、白英等,秋季有秀竹、稗草、狗尾草等,冬季有雀麦和野胡萝卜等。

 

为在我国恢复麋鹿的野生种群,林业部已将其列入保护濒危物种的“七项拯救工程”计划。

   (二)河麂:——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图3


 

3

 

保护区内有野生河麂20多头。

也叫“牙獐”,哺乳纲,偶蹄目,鹿科。体长近1米,雌雄均无角,雄性犬齿发达,形成“獠牙”故名“牙獐”。毛粗长,黄褐色,行动灵敏,善跳跃,能游泳。秋季发情,5月产仔,每胎36仔。以各种青草、树皮、嫩叶、芽等为食。

 

(三)震旦鸦雀:——世界濒危物种

 

比麻雀个头小,采食芦苇茎上的一种介壳虫越冬。此鸟在欧洲已因芦苇群落的减少而陷于困境,被列入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红皮书中的未定种。我国震旦鸦雀同样遭到冬季芦苇被割的缺食处境,故为保护区重要保护对象。

保护区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中,鸟类全部为候鸟。

 

(四)白尾海雕:——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图4

 

4

 

别名黄嘴雕,体长约690920毫米。上体土褐色,尾纯白色,尾下覆羽淡棕色;喉淡黄褐色。喙暗黄色,跗跖黄色,爪黑色。以黄鼠、鱼、兔、野鸭为食,也食动物尸体。每年34月繁殖,营巢在岩壁上或高大乔木上。巢用树枝筑成,多用旧巢。每窝产卵2枚,孵化期3436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盘点大自然的十大"透明生物"
        同拟态的动物模仿环境一样,有些生物采取更极端的办法,…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