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
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1987年建立,1997年12月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119413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珍稀鸟类及湿地资源。
一、地理位置
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的西北部,地处大兴安岭西南麓。
二、自然环境
保护区地形开阔平坦,稍有起伏,地势四周高,中间低。湖面海拔为1226米。湖泊周围为湿地、沙地、草原、山地,并有河流穿流其间。气候寒冷,干燥多风,日温差大,年均温为3.5℃。
三、湿地资源
保护区内有3个湖泊和4条河流相互连通。达里诺尔最大,面积为238.2平方公里,平均水深7.3米,储水量为16亿立方米,是内蒙古第三大湖泊。达里诺尔的东侧15公里处有岗更诺尔(牛泡子),面积为17平方公里;达里诺尔的西侧6公里处有多伦诺尔(鲤鱼泡子),面积1.25平方公里。
贡格尔河是保护区内最大的一条河,发源于大兴安岭的尾脉阿拉烧哈山,流经120公里,由东北部河口入湖。沙里河发源于经棚山西侧,流程20公里,先入岗更诺尔,后由南河口入达里诺尔。亮子河发源于湖南部的沙丘地带,由西南入湖。毫里河发源于西部丘陵,由西部穿过多伦诺尔流入湖中。4条河的流量均较少,补给量仅占湖水总量的25%左右。湖水来源主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补给量为47%。近800年间,湖面变化不大。自1975年以来,湖水明显呈下降趋势,达里诺尔东岸回缩约1000米,水位下降近1米。由于水量的减少,使湖水含盐量增加,成为苏打型半咸水湖(PH为9.4左右),其他两湖为淡水湖。
四、植物资源
保护区有种子植物500多种,水生植物常见种有眼子菜、水葱、芦苇等。陆生代表种类为禾本科、菊科的大针茅、羊草、芨芨草及蒿类。由于湖水退缩形成了一些盐生植物群落,湖滨、河流两岸发育着湿生禾草、杂草类草甸。湖区周围植被为旱中生羊草、大针茅及杂草类组成的草原。湖区南部沙地上,生长着榆树疏林草原,主要有家榆、柳灌丛及沙生草本植物。
保护区无国家级保护植物。
五、动物资源
保护区为我国东北部候鸟迁徙的一个重要驿站和繁殖地。保护区鸟类有110种,每年春天雁鸭类成千上万集结在此。
保护区内有国家保护动物20多种,一级有丹顶鹤、大鸨;二级有白枕鹤、蓑羽鹤、灰鹤、白琵鹭、赤颈等。
保护区内陆栖脊椎动物有狼、狐狸、狍子、水獭等;水生脊椎动物有鲫鱼、鲤鱼、雅罗鱼、白鲢等。
(一)赤颈——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图1)
图1
目,
科,又名王八鸭子。体长430~470毫米,夏羽头顶羽毛略延伸突出,形成黑色小冠羽,喉、颊淡灰色,前颈、颈侧与上胸赤棕色,后颈、背部灰棕色。冬羽颈浅灰色,胸、两胁具暗色斑。
栖息林间和草原水域中,善游泳、潜水,以小鱼、水生无脊椎动物和水生植物为食。常在高出水面20厘米的浅滩上筑巢,每窝产卵3~6枚。
(二)白琵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图2)
图2
体长86厘米,夏羽全身白色,下颈部具橙黄色带斑,枕部具丝状冠羽,橙黄色。冬羽冠羽短小,冠羽及下颈部橙黄色消失。喙长而扁,前端扩大为匙状;栖息于沼泽、河湖岸边、苇塘等湿地环境。常在临水的高树上营巢,以小型水生动物、蠕虫为食。
(三)白枕鹤——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图3)
图3
鹤形目,鹤科,又名白顶鹤、红面鹤。体长约为100 厘米,全身羽毛灰黑色,额部、两颊裸露呈艳红色,头顶、后颈及颈部两侧为白色。喉、前颈、下体为灰黑色,雌雄同色。
白枕鹤栖息于水田、旱地、荒田、湿地及海湾环境,以鱼、虾、蛙类、昆虫、水生植物及谷类为食。
(四)蓑羽鹤——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图4)
图4
鹤形目、鹤科,又名闺秀鹤。体长约96 厘米。前颈下的羽毛长而呈披针形,下垂至胸部。上体灰色。栖息芦苇沼泽地带及近水荒地。蓑羽鹤以水生植物、昆虫、小鱼、虾、蛙类、软体动物为食。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