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

作者:郭福平    文章来源:科学教育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4-26

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1988年经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文建立。19944月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391022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混合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灌丛草原、草甸生态系统及珍稀物种。

 

  一、地理位置

 

保护区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的定日、吉隆、聂拉木、定结四县境内,地处中喜马拉雅山脉北翼与藏南分水岭南翼。

 

  二、自然环境

 

保护区由中喜马拉雅极高山地和藏南高原与湖盆为其主要地貌类型。前者形成山峰高耸、谷地深切的高山峡谷,峰顶高达60008000米,谷底14002400米。区内超过7000米的山峰有数十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5座,其中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也位于其中。在这些高峰中发育着许多规模巨大的大陆冰川,这些大陆冰川由起伏如波的高原与湖盆组成,平均海拔在45006000米之间。

 

保护区内气候分异极大,南部深切谷地为温暖湿润的热带、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年均温11℃,年降水量2820毫米。北部高原、湖盆则为寒冷的半干旱高原气候,年均温0.7℃,年降水量236.2毫米。区内最长的河流为朋曲,发源于希夏邦马峰下,自西向东横贯全区,于西宁藏布江口处急折南下,经陈塘注入尼泊尔境内,河流全长384公里。还有绒辖曲、波曲为印度洋水系。位于希夏邦马峰南麓的佩枯错为保护区内的第一大湖,面积300平方公里,还有浪强错、何林错等湖。

 

  三、植物资源

 

保护区有高等植物2700多种,其中被子植物有2100多种,裸子植物20多种,蕨类植物220多种,苔藓植物470多种。还有地衣植物170多种,真菌140多种。

 

喜马拉雅南翼为常绿阔叶林为基带的山地混合森林生态系统,北翼为以灌丛、草原为主的生态系统。植被垂直分异明显:南翼从谷底到山顶依次为:山地亚热带常绿、半常绿阔叶林带→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亚高山针叶林带→高山亚寒带灌丛草甸带→高山亚寒带冰缘带→寒带冰雪带。南翼从高原面到山顶依次分布着高原亚寒带灌丛→草原带→高山亚寒草甸→高山亚寒带冰缘带→寒带冰雪带。区内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使植物种类具有很强的多样性。

 

国家保护植物二级有长蕊木兰、水青树、西藏延龄草;三级有长叶云杉、喜马拉雅长叶松、喜马拉雅红豆杉、锡金海棠、假人参(藏三七)、胡黄连、桃儿七、天麻、黑节草等。

 

  四、动物资源

 

保护区脊椎动物有283种,其中哺乳类53种,鸟类206种,爬行类6种,两栖类8种,鱼类10种。

 

国家保护动物一级有长尾叶猴、熊猴、喜马拉雅塔尔羊、金钱豹、雪豹、藏野驴、黑颈鹤、玉带海雕、红腹角雉、棕尾虹雉;二级有小熊猫、棕熊、黑熊、小爪水獭、猞猁、马麝、喜马拉雅麝、斑羚、藏原羚、盘羊、岩羊、丛林猫、金猫、豹猫、藏雪鸡、血雉、黑鹇、喜山兀鹫等。其中雪豹数量较多,最引人注目。

 

  (一)熊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图1

1


灵长目、猴科。体长5066厘米,尾长1723厘米,通体棕褐色,头顶上有一“旋毛”,顶毛从这一中心向四周辐射;肩部毛较背部的毛长;尾长蓬松;面部较长,吻部突出,颜面呈肉色。喜群居,杂食性。

 

  (二)棕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图2

2


食肉目,熊科。体型较大,体长200厘米,肩高100厘米,头阔吻长,鼻端裸出,四肢粗壮,尾短小,前后肢均具有五趾,爪尖锐长而有力,体毛棕黑,腹毛较淡,四肢近黑色。

棕熊生活于密林深处,冬季多在树洞、岩洞内蹲仓冬眠,冬眠期从11月到第二年3月。能爬树,善游泳,也可直立行走,行走较缓慢。杂食性。每年57月交配,妊娠67个月,冬季在洞穴中分娩,每胎13仔,3岁性成熟,寿命达50年。

 

  (三)丛林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图3


3


食肉目,猫科,别名麻狸。体长6075厘米,尾长2535厘米,全身毛色一致,无明显斑纹,体背棕灰色,眼周具有黄白色纹,耳尖具少量簇毛。尾部具有黑色暗纹,尾端为棕黑色。

丛林猫生活岸边灌丛、树林,多白天活动,主要以鼠类、蛙类、鸟类、野果为食,春季交配,妊娠期66天,每胎25仔。

 

  (四)塔尔羊——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图4

4


  偶蹄目、牛科。别名长毛羊,喜马拉雅塔尔羊。体形粗壮,雄羊头形狭长,脸面显直,颌下无胡须,尾短。雌羊比雄羊小,角形相同,正面观二角呈倒“人”字形。全身被毛粗硬,呈暗灰褐色或褐黑色。

塔尔羊栖息于喜马拉雅山南坡高山中,冬末春初交配,妊娠期200天,6月产仔,每胎1仔。

 

  (五)黑鹇——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图5

5


鸡形目、雉科。体长约58 厘米,脸部裸皮红色,尾长而侧扁,呈屋脊状。雌鸟体羽主要为红褐色,雄鸟体羽主要为黑色。胸羽呈坡针状,喙黄褐色。

黑鹇栖息于海拔13003300米的高山地带、林间草丛。常以结群活动。

 

  五、保护意义

 

1.区内地势差异悬殊,由山谷海拔1440米到极高山8848米,仅在百公里范围内随不同海拔出现亚热带到极地的多个气候植被带。

2.区内生物资源自然性高,基本保持原始面貌。物种丰富,跨两大界(东洋界、古北界两大动物地理区),多带谱、原始性的生物多样性原地保护网。

3.区内有不少自然历史遗迹和众多的人文遗址。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盘点大自然的十大"透明生物"
        同拟态的动物模仿环境一样,有些生物采取更极端的办法,…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