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

作者:郭福平    文章来源:科学教育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4-27

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1978年建立,面积3450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大熊猫及森林生态系统。

 

  一、地理位置

 

保护区位于四川省西南部马边彝族自治县大院子区,地处小凉山主脊黄茅埂山脉顶峰大风顶东麓。

 

  二、自然环境

 

保护区为深切割的中高山地,地势由中部向东西两侧倾斜,中部山岭海拔35004000米,一般谷地8001400米,相对高差约3000米左右,山峦重叠,沟谷相间,地形陡峻,由于本地区处迎风坡向,阻挡了东南季风的运行,强大的东南季风与北方的冷空气在此交汇,形成地形雨、热雷雨、气旋雨,使雨日达240天左右,年降水量18002000毫米或更多,为盆地西缘的“华西雨屏”的地区之一。又因本地区地势、地形复杂多样,产生了不同的气候垂直带:

①海拔1500米以下低山,年均温14~15℃;

②海拔1500~2500米中山下部,年均温8~14℃;

③海拔2500~3000米中山上部,年均温5~8℃;

④海拔3100~3800米中高山,年均温0~5℃

 

保护区内有4条大的溪沟,是岷江流域马边河发源地,属长江水系,每年可提供水资源11.65亿立方米,对下游工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植物资源

 

保护区木本植物有160种,其中乔木有109种,顶极植被为常绿阔叶林。植被尚保持近原始状态,覆被率高,林区面积占总面积的近83%。植被垂直分异明显:

 

1)海拔2000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带,以樟科为主,壳斗科次之,常见的润楠、油樟、木姜子、峨眉栲、木荷等;

2)海拔20002400米之间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树种以包石栎、曼青冈为主,落叶树种有槭、桦、珙桐等;

3)海拔24002800米之间为针阔叶混交林,组成树种为云南铁杉、油麦吊杉、槭、桦、椴以及红豆杉、三尖杉、枫杨、水青树等;

4)海拔28003700米之间为亚高山针叶林带,优势树种为冷杉;

5)海拔3700米以上为高山灌丛草甸和高山草甸。

 

区内竹类资源丰富,种类多,面积大。主要有刚竹、水竹、大节竹、方竹、玉山竹、大箭竹、冷箭竹、筇竹、箬竹等。竹林分布范围为海拔13003700米的广大区域,其覆盖度一般多达80%以上。竹类种群结构的多样性给大熊猫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保护区国家级保护植物一级有珙桐;二级有水青树、木瓜红、连香树、银杏、杜仲、篦子三尖杉;三级有领春木、银鹊树、楠木、麦吊云杉、筇竹、厚朴、大王杜鹃、延龄草、天麻等。

 

  四、动物资源

 

保护区陆生脊椎动物有261种,其中兽类58种、鸟类186种、爬行类10种、两栖类7种、鱼类7种。动物区系特点是:

1)起源古老,保护区是冰川时期的生物“避难所”,大熊猫等动物才得以保存至今;

2)动物成分复杂,高山多北方成分,低谷多南方成分,地理分布上的过渡性现象突出;

3)特有种类多达30多种,如兽类中的大熊猫、鸟类中的四川山鹧鸪、爬行类中的康定滑蜥和美姑脊蛇、两栖类中的大凉疣螈和宝兴树蛙、鱼类中的齐口裂腹鱼和唇跳等。

 

国家保护动物有20多种,一级有大熊猫、扭角羚、云豹、豹、绿尾虹雉、灰腹角雉、四川山鹧鸪;二级有猕猴、短尾猴、小熊猫、金猫、岩羊、斑羚、水鹿、林麝、白腹锦鸡、红腹锦鸡、白鹇、大鲵等。

 

(一)绿尾虹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鸡形目、雉科。体长7681厘米。雄鸟头顶具向后耸起的冠羽,呈绿色且有蓝紫色金属反光;后颈、颈侧及上背呈金属红铜色;腰后部及尾大部分呈金属绿色;下体纯黑。雌体色较暗,下背白色,尾羽具灰棕色和暗褐色横斑。

绿尾虹雉栖息于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山草甸、灌丛或裸岩,通常一雄一雌活动。清晨或黄昏出来觅食,主食植物嫩叶、嫩茎,尤喜食贝母的球茎。45月进入繁殖期,每窝产35枚卵,孵化期为2526天。绿尾虹雉为留鸟。

 

(二)灰腹角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图1

图1


鸡形目、雉科。体长约60厘米。头部黑色,具有橙红及黑色羽冠;颈部红色,上体余部满布白色和栗赤色眼状斑;腹部烟灰色。翅短圆,雄鸟两眼上方各具有一个肉质的角状突。脸及喉部裸皮黄色,喉皮缘淡蓝。

灰腹角雉栖息于海拔3000米左右的山地,常见于森林中的灌木丛中,为留鸟。

 

(三)小熊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图2

图2


食肉目、熊科,又名金狗。外形肥壮似家猫,但较猫肥大;体长4063厘米,尾长为体长的一半以上。头部短宽,吻部突出,圆脸,颊有白斑,耳大直立向前,身被红褐色长毛,四肢短粗为黑褐色;尾长而粗并杂有环纹。

小熊猫生活在2000米左右的高山丛林中,以河谷、盆地附近的起伏地带为栖息地。早晚外出觅食,白天隐匿于石洞或树洞中休息,多三五成群活动。喜食冷箭竹及大箭竹叶及嫩枝,也吃树叶、果实及小动物。早春34月发情,57月产仔,妊娠117122天,每胎产23仔,一年后即发育成熟。

 

(四)四川山鹧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图3


鸡形目、雉科,又名笋鸡。体长约30 厘米,上体以橄榄褐为主,具黑色横斑。头顶棕栗;后颈、颈侧橙色,有黑色纹;下颏部黑色,喉向具黑纹;上胸灰白具栗色斑。雌鸟头部呈橄榄色。颏、喉皮黄色,上具椭圆黑斑,胸部棕灰色。

四川山鹧鸪栖息于12001800米的栎、栗、油茶等阔叶林下的浓密竹丛、灌木丛中,白天觅食,主食昆虫、蜈蚣、蜗虫以及悬钩子的种子和果实;46月进入繁殖期,营巢于地面上,每窝产卵56枚,为留鸟。

 

(五)大熊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保护区内有大熊猫32只左右,是大熊猫分布的最南界。主要活动于海拔15002500米之间的溪沟,严寒的冬季下到1500米以下。因此,研究这里的大熊猫习性对保护和发展全国的大熊猫能提供某些经验。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盘点大自然的十大"透明生物"
        同拟态的动物模仿环境一样,有些生物采取更极端的办法,…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