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木林自然保护区

作者:郭福平    文章来源:科学教育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4-13

 

一、保护区概况:

 

保护区1973年建立,1980年成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170多公顷。主要保护对象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

  

二、地理位置:

 

保护区位于福建省北部顺昌、建阳、建瓯三县交界处,地处闽江支流高阳溪上游。

 

三、自然环境:

 

保护区位于武夷山脉南侧,鹫峰、戴云山的西北。区内丘陵起伏,溪谷纵横。主山脊南北走向,支脊东西走向,海拔554米,相对高度仅334米,山坡下部较陡,中上部较平缓。年均温为18.8℃;无霜期277天;年降水量1673毫米,4—6月降水占全年的50%。

 

四、植物资源:

 

保护区维管束植物有1000多种,其中木本植物78科203属441种,占全省树种的1/3以上。其中樟科29种,蔷薇科16种,壳斗科15种,山茶科11种,冬青科11种,山矾科11种,木兰科7种,杜英科7种。

区内药用植物有420多种,如:金栗兰、苦参、当归、黄精、七叶一枝花、五味子等。

名贵绿化观赏树种有深山含笑、含笑、日本樱花等。

区内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观光木、长瓣短柱茶,三级有乐东拟单性木兰、琅琊榆、长序榆、天竺桂、红豆树、闽楠、沉水樟、杜仲、八角莲、野大豆、巴戟天等。

闽楠属樟科植物,是世界上珍贵树种。楠木有“树中金子”之称。树高20—30米,直径可达1.5米,树干通直,木材呈淡黄色,气味芬芳,纹理美观,不易变形和开裂,是制作高级家具、建筑、造船和国防建设的特等用材。

保护区从元末1354年营造,1425年封禁,至今已有500年的历史。原为当地杨家卿营造的一片以杉林为主的人工林,约367公顷。后来明朝有位皇帝赞赏他的这种精神,把这片林称为“万木林”。从此,万木林名扬于世。由于长期封禁保护和自然演替发展,已成为组成复杂、林龄不一、郁闭度高、林相整齐的常绿阔野林。

 

五、动物资源:

 

保护区野生鸟类有130多种,如:蛇雕、啄木鸟、斑鸠、雉鸡。兽类有:猕猴、黑熊、毛冠鹿、野猪等。昆虫有1000多种。

保护区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腹角雉、蟒,二级有猕猴、穿山甲、白鹇等。
  蛇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体长73厘米。头顶及羽冠黑色,羽基白色。上体暗褐色,尾上覆羽端缘白色;虹膜黄色;跗跖和趾黄色。(见下图)

蛇雕栖息于沿海岛屿,常见于山地林区。以蛇、蛙、蜥蜴为食,也吃鼠、鸟、蟹及甲壳动物等。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文章录入:eedu    责任编辑:eedu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盘点大自然的十大"透明生物"
        同拟态的动物模仿环境一样,有些生物采取更极端的办法,…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