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产业 | 留言 | FAQ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热点 >> 生态示范区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惠州的"绿色"城市观:惠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实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惠州的"绿色"城市观:惠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实
作者:赖少芬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1-13

 

    环境资源是城市最大的资源

    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惠州清醒地认识到环境资源对于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孰重孰轻?惠州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城市观。

    “发展经济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黄业斌的这句话是惠州政府职能部门践行的准则。为了保护环境,惠州将很多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项目拒之门外,坚持“一票否决”制度,杜绝高能耗、重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项目进入。3年来,惠州共否决了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422宗,否决率达10%。

    西湖、东江、大亚湾……对于大自然赐予的资源,惠州一直视若珍宝,精心呵护。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惠州投入3亿多元,进行西湖截污、清淤、引清,保持 “苎萝西子”的气质和容颜。充满灵性的珍稀动物慕名而来,近万只白鹭和灰鹭栖息于西湖,多年不见的鸬鹚、水鸭等也开始回归,每当日出日落,鹤鹭齐鸣,漫天飞舞。

    惠州对环境的珍视还惠及了兄弟城市。从惠州穿城而过的东江是深圳、东莞乃至香港数千万人口的母亲河,对于与惠州“共饮一江水”的下游城市来说,惠州这位邻居是母亲河忠诚的守护者。

    2000年,惠州建成了东江流域第一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数码电子等无污染、少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更是从根本上解决了东江流域的结构性污染问题。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决策,惠州对东江流域的重点水污染企业进行搬迁、转产。取而代之的,是TCL、德赛、侨兴、LG电子、联想电脑等多个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大型数码、电子企业。

    污水处理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危险废物处理中心……近5年来,惠州环保投入超过60亿元,一大批环保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多年的投入很快开花结果,惠州交出了一张令人满意的环保成绩单:东江惠州段水质始终保持在一至二类标准,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98%,环境噪声达标率、烟尘管制区覆盖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绿化率达91.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没有相关文章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